绿林网

《加里波利》读后感100字

《加里波利》读后感100字

《加里波利》是一本由[英]艾伦·穆尔黑德著作,格致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加里波利》读后感(一):丘吉尔的一个小心思,葬送了50万人的生命

在《西线无战事》中,青年保罗·博伊默尔、钳工加登、始终随身带着课本的米勒、头脑最清醒的下士克罗普、挖煤工海尔·维斯胡斯、农民德特林,以及斯坦尼斯劳斯·卡钦斯基们,经过十周的军事训练后,被送往前线。1918年,这个班的最后一人也于前线阵亡。而军队指挥部战报上的记录仅有一句:西线无战事。

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历史课本之外的一战:所有人的牺牲,换来了一句“西线无战事”。

这仿佛是一场笑话,但却又真实发生,以无数的生命为代价。

而我第二次了解历史课本之外的一战,则是通过《加里波利》。

作者艾伦·穆尔黑德,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战地记者,通过大量史实和相关人物的回忆,将这场著名战役为我们从多方面展开:

加里波利之战,又称达达尼尔战役,在土耳其此战称为恰纳卡莱之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进行的一场战役。它始于一个英国法国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

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协约国军队44072战死,97037负伤。

当时,年轻的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设计了从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进行登陆作战的计划,有野心,令人直呼叫好,可缺少策略,缺少执行力,各怀鬼胎的高层内斗让这场战争以协约国失败告终。

有人说,丘吉尔在加里波利战役期间的表现和猪差不多;

有人说,丘吉尔一己之力把奥斯曼推向德国......

这位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丘吉尔在加里波利战役的操作中,确实令人失望。

我就是小人物,一个普普通通的群众,我的历史政治并不好,阅读这本书我没有太多的见解,我只是很气愤,哪怕这本书并不是小说类,并没有煽动我的情绪,我依旧很气愤。

这场战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高层的愚蠢行为,导致了战争失败,有人刚愎自用,有人优柔寡断,他们性格各异,但去战场上厮杀的不是他们。

作为普通人,去撕杀的战士们,他们信赖着指挥官,但他们的信赖换回了什么?

而再多的感慨与愤怒也换不回这50万人的生命,只希望世界再无战争,可战争却总不停歇。

《加里波利》读后感(二):一战中最大规模的登陆战是如何失败的?

在人类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世界级别的战争,就是一战和二战,先不说推动这两场战争的幕后力量和真正目的,只说人员伤亡都是相当惨重的,那些年轻的生命前赴后继的进入生命的“屠宰场”,只不过就是因为上级将领头脑发热的某些命令,虽然有些指挥是正确和恰当的,但总归绝大多数的指挥是一塌糊涂的。

在一战中,加里波利战役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很多人后来都觉得奇怪,这场诡异的战争究竟是如何产生的?那种一厢情愿的战略和想法,在现实中究竟有多少可以实现?地缘政治本来就是复杂的、多变的,仅靠桌面会议的探讨是根本无法支撑一场惨烈的战争的。

由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战地记者艾伦·穆尔黑德著作的《加里波利》通过细致的描述,解密了一战中的著名战役:加里波利战役的前因后果,并且引用大量史实和人物的采访回忆,试图复原那场充满了痛苦、恐惧和绝望的战争,这是对人类生命的极不尊重。

1914年,地处欧亚大陆交界的土耳其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左右摇摆,一方面想和英国维持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在接触强大的德国,总体来说,如果能够保持中立,对三方都是有好处的,只不过中间有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地方作出了错误共振,最终导致这场愚蠢的战争。

加里波利战役是英国海军第一统帅丘吉尔积极推动的,想法很简单,进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借此可以保障英国和俄国的物资通航。但是这个想法过于简单了,从未听说有海军主导的战争可以占领一国首都的,并且出现了极大的轻敌。

其实,在这之前,土耳其花钱委托英国建造的两艘军舰被英国强行征用,花了钱却没拿到商品,土耳其愤怒了,转而跟德国签订了秘密条约,由此正式导向了同盟国,中立的平衡已经不存在了。

各有各的想法,既然达不成一致,那就只有开战了。英国制定的详细的登岛战略,在混乱的临场指挥下,在很多士兵并未抱有严峻挑战的心理下,盲目开战的结果只能是到处碰壁,其实土耳其方也是一样。两边就像是过家家一样来回厮杀了259天,共同丢下了50多万具尸体,收场了。

虽然战争如此,但这场战役却是一战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因为战争动员规模最大,投入的战舰数量最多,军事冲突程度最激烈的一场海军登陆战,同时还伴随着陆军的配合较量,但最终,这场战役还是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丘吉尔也因此而隐退。

很多史学家评论,这场战役的制定本身问题不大,但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临场指挥官的判断不当,优柔寡断,配合不力,似乎所有对一场战争来说最重要的东西都不在正规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加里波利》读后感(三):战争与和平……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这就是战争,不仅上演着一场表面的输赢,还在背后夹杂着泪水和血水。泪水,是为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流;血水,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烈士而流……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世界各地都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战争的足迹,比如说近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33个参战国、7000万军队、卷入的15亿人,给欧洲乃至全世界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而其中有一场——加里波利战役,以其独有的起因和结果,警醒在人类发展史上……

美国历史学家戈登·A·克雷格曾评价:“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论著中,本书可堪跻身最佳之列。”而“本书”,即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战地记者艾伦·穆尔黑德创作的《加里波利——一场一战战役》……

历史再次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充满硝烟的1915年,西线战场的沮丧,可怕的僵局困扰着同盟国和协约国,一场快速扭转战局的战役在协约国的热切期盼下酝酿。为了早日获得更为光明的前景,在伦敦召开的一场战争议会的会议中,丘吉尔突然揭开了他一直严守的秘密,进攻达达尼尔海峡,长驱直入君士坦丁堡,以炮击胁迫土耳其政府投降……

宏大的计划,美好的愿望,就在大多数都没有经验之下,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无忧无虑”的奔赴战场,他们不知道将要面对什么,他们也没有准备好如何去面对……

战争岂是儿戏。英勇的土耳其人下定决心,全力应战,迎头痛击登陆的英国军队和澳新军团,此时的他们才渐渐明白战争的残酷,不过是在被屠杀的舞台上演出之后……

20世纪最大的军事悲剧之一由此开始上演,危急时刻,英国人任命的将军们一错再错,屡战屡败,以非常愚蠢的方式“留名青史”,直到年末,撤退成了这场战役中唯一高效的部分……

战争是结束了, 而50万名双方的青年,将自己的无限未来埋葬在了加里波利这个贫瘠的半岛,他们的故事又由谁来叙说?艾伦大师顺着时间轴带我们一步步重走这次战役,详细的再现这场超级灾难,让我们“亲身实地”的感受战争的天真烂漫和悲剧宿命……

和平,是美丽的图画;和平,是娇嫩的鲜花;和平,是万物的生命。珍惜眼前,珍惜和平,活在当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