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禅与日本文化》读后感精选

《禅与日本文化》读后感精选

《禅与日本文化》是一本由(日本)铃木大拙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禅与日本文化》读后感(一):日本文化参禅

知识的积累方式有三种:1.通过阅读书籍累积知识。2.通过科学方式累积知识。3通过实践累积知识。而实践到家称之为悟道,佛家则称之为参禅。禅对日本文化影响甚远,普遍体现在茶道,武士道以及日本书法。

《禅与日本文化》读后感(二):跟随自然

尊重自然,跟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思想从日本的文化和国民生活都能反映出来。和食,茶道,传统庭院设计,插花,俳句……禅这种起源自印度,形成于中国的哲学在邻国日本找到了她扎根的土壤,这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多自然灾害的日本可能更能深切体会尊重自然,跟随自然脚步的好处,他们深知自然不可能为任何人停下脚步,大自然给予我们生命,提供生存的食物,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最佳的选择。

人类来自自然也终将归于自然,这是轮回也是自然本质,作为我们人类对于自然法则还是有一种孤绝之意,这就体现在了茶道的侘和寂,我个人很喜欢这两个字,更喜欢它所包裹的意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万物生我,我生万物,我是孤独的个体,但我亦是自然之物,我保有人类情感,但我也需要与自然一体,获取寂静简单的疗愈,这也许是一种朴素的宇宙无意识行为,也许是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抽离,总之找到与自己与世界和解的方式,让我们的存在更自在和放松。

《禅与日本文化》读后感(三):去掉“禅宗”的幻影

接触到《乔布斯传》已经2-3年了,其中我对乔布斯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禅宗”文化的热情。他家里装饰简洁、产品制作简洁、外貌也简洁,饮食也吃素食,并且还有日本禅师与其为伍。

我一度很羡慕这种外在的表现。认为自己的作品也需要简洁、使用的物品也需要简洁、饮食也需要尽量为素食,装扮上也穿上了纯色无logo的衣服,还有一位出家的同学与我为伍。当有人称呼我为佛系青年,我会很高兴。

但是我还是不能持续性表现出这种状态,所谓流行文化上的“佛系青年”状态。

在阅读《禅与日本文化》之后,结合之前了解过的背景知识,我意识到这本书是写给西方人看的,而我受到的教育系统,也是西方背景。

所以我意识到,自己还是无法走出这种西式思维。生活还是做不到禅宗式的生活,so I give it up。

我理解的禅,就是“That's it”。

对我来说,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做事情,还是得从1+1=2这套系统来。我生来即如此。

这段文字中,还是有一段侥幸心理——即我用有“so I give it up”的心态,去达到“像一艘船打翻了,从水面的另一端达到一个新水面”的境界。或者老老实实去做1+1=2,或者老老实实写下这篇文章,去达到所谓的境界。

那个境界只是脑子中的幻影。

破除幻影

《禅与日本文化》读后感(四):至少可以学着将生活当作禅修

这是一本稍稍接触了解禅宗,以及更多的了解日本文化和性格心理的很棒的书。语言也很干净,亦包含许多为了传达禅宗精神和大师修炼的体悟而介绍的偈子、公案,不能直接用言语概念表达只能借事情本身说话,这些故事很有趣味,而自己慢慢琢磨尝试理解的过程更是有趣。推荐慢慢读来,尝试带入其中。

书中先精简的介绍了禅宗基本的精神和特点,对于中国来说,不自知的会收到佛教、道的熏染,而大多数人都是只有非常模糊的零碎认识,因其本身的不可言传,没有抽象的说教和概念,没有逻辑的推理和思考,只有自己的感受,以及许多公案、偈子,而读懂它们更是困难。

如果试图想往“悟”的方向去感受体会,对禅宗的大体认识是必须的。作为铺垫,作者介绍了禅最根本的精神。在必要的点醒之后,又接着介绍了日本的艺术、武士道、茶道、俳句等等,可以清晰的看到,日本人的性格、心理和整个日本文化中无处不受禅宗的影响,而禅宗也正是在施予影响的过程中得以发展。

大体而言,禅宗追求沉浸在当下事物中,进入无意识的体验中,把日常事务的经验作为禅修,无视空谈蔑视理论不服从于理智,而是表现自身的无言状态,把握事物的精髓,尝试唤醒般若(大智慧)。

但究竟什么是禅宗? 去看书自己“悟”咯~

ps:书中推荐

“目前最为权威的两位外国学者著作中的相关论述,一部是查尔斯·艾略特(Charles Eliot)的《日本佛教》,一部是乔治·桑索姆(George Sansom)的《日本文化简史》”

《禅与日本文化》读后感(五):有关书中东西放对于自然的态度的想法

书中有一段意思是: 西方文化总想挑战自然 战胜自然; 而东方文化是想如何和自然和睦相处,和谐统一。 这么说之后,作者的潜在感情是(至少我感受到的)西方文化不成熟,总想挑战这个挑战那个,总想获得胜利,优质的像个孩子。 东方文化很睿智,明白和谐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明白一时的胜利并不代表什么。

我的想法不否定作者的意见,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一些别的思路。

1: 挑战自然,征服自然。 看起来是很狂妄,但不至于到丑恶或者穷凶极恶的程度。 就像小孩子,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父亲,自然的想努力挑战并超越父亲的丰功伟绩, 所以才有人类不断的攀越珠穆拉玛峰。挑战并尝试超越自然不代表不爱自然,这是两种不同但并不互相反作用的思想情感。 就像有的人爱一个人,看到对方很优秀,就想补其短处,默默守候,情感支持; 有的人爱一个人,就想努力与其比肩,和他/她站在同一高度去理解沟通。 两种风格,没有对错。 从我个人角度,我喜欢第2种方式。

2: 由对自然的文化延伸到社会生活工作中,西方我没有深入生活工作过,暂且不表。就说中国,工作中很容易见到的一种思想就是“拒绝挑战” ,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工作好做,最好不要挑战别人,不要一上来就像西方人的:我就是要翻越这座山! 要像东方文化:我没有要战胜山神的意思,我只是为了糊口想在山上采摘山药,结果是不知不觉中翻越了整座山。

先写到这儿,其他的想到再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