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资本的选择: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并购之旅》的读后感大全

《资本的选择: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并购之旅》的读后感大全

《资本的选择: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并购之旅》是一本由(中)陈文轩、 / (美)詹姆斯 H. 格罗(James H. 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资本的选择: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并购之旅》读后感(一):并购的选择

看了亚MA逊的评论才买的这本书,与他的销量相比,确实超出预期。市场上讲并购的很多,但许多都是技术流派,讲一些结构的安排,讲一些具体的法律安排。这本书更多侧重于战略和管理的角度,从为什么,到做什么,再到怎么做,一一展开。

从内容看,作者也是很有实践经验,对于并购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同行业或上下游产业并购(书中称“战略并购”)的理解。作者讲,大家普遍推崇产业并购,但不见得产业并购就一定是好的。因为有可能原来所并购的对象是个在市场中竞争能力、打拼能力很强的团队,但是并购到一起后,可能凭借着公司内的业务就够活的,竞争能力下降,管理能力下降,失去了与市场竞争的儿狼性。作者讲,收入减成本等于利润,许多人可能关注到了产业并购有可能带来的成本下降,但是没有想到,同时有可能会导致收入的下降。再看看实际情况,BYD的电池战略就是这样的,原来的行业老大,但是由于只给单位内部供货,没有市场竞争,结果拱手把市场老大的位置让给了宁德时代。

《资本的选择: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并购之旅》读后感(二):并购扫盲

首次用手机写篇豆瓣书评,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

2015年9月开始了研究生生涯,当年11月确定研究生导师为宋希亮教授,宋教授主攻的方向为公司理财与企业并购,所以并购学成为了我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与学习重点。

事实是,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并购学小白,甚至是会计学小白。

宋教授在研一上学期的理财课上阐述过并购活动的一些主要概念与专业术语,诸如定价,估值,整合等。在这学期的并购课程上又通过案例分析的模式引入了并购目标的选择,并购支付手段,并购的协同效应等更深刻的概念。宋教授一直强调的一个精神是:并购和会计的关系不大,并购是一门更复杂的学问。

这本《资本的选择》一书是在背负论文压力下“一穷二白”状态中由知乎推荐而读,读完之后,可以肯定的是这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基本的并购知识扫盲,作者通过一名并购活动亲历者的角度,笔墨的着重点在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些经验与误区每章的开头部分得老王的故事很有趣,内容上通过一条时间逻辑讲并购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介绍清楚,有一定的可读性。

缺点是作品比较浮于表面,对成功与失败案例有种的判断成王败寇,没有更深入的分析,观点缺乏案例的有效支持。

于是乎,写论文,大部头还是跑不了啊。

《资本的选择: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并购之旅》读后感(三):可作为跨国并购实务参考

这本书是由实务界人士写的,没有艰深的理论,作者结合自己的实务经验,穿插了不少生动的小案例,有助于读者了解并购(尤其是跨国并购)实际操作中的要点和细节。作者对于在并购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进行了强调,给人一定启发。比如:

1.相对于自建或者独资模式,中国企业谋求跨境扩张的过程中,依靠当地合作伙伴进行合资或者合作是更好的选择。(如迪士尼;APEX曾经大量雇佣美国营销人员的成功经验)

2.战略并购与财务并购的根本区别是看被并购企业和原有企业能够形成协同。

3.卖方顾问承担顾问和经纪双重职责可以合二为一。而买方这两个职责角色如果合一,会导致职业道德和自我利益冲突,建议分开。

4.买方顾问组成:投行、财务顾问、会计师、律师。IP(intelligence property知识产权)律师、税务专家、PR顾问、劳工律师、公关公司。后面几种很重要但常被国内企业忽视。

5.尽职调查包括法律、财务、商业等方面。还涉及知识产权尽职调查、IT尽职调查、环境尽职调查。

6.交易结构设计的关键点,是并购完成之后,买方的自我定位和预期:买方将以河中面貌呈现于未来的市场,以及卖方将以何种形式融入买方。

7.交割选在某个周一的中午12点。

8.整合,接管支票簿和合同签署权至关重要。第一件事就是明确内部管理流程,明确签字权,同时把签字权的转移通知银行等相关方。

《资本的选择: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并购之旅》读后感(四):读后感

* 并购目标:

*

* 战略并购:可以产生协同效应的并购(以企业发展战略为目标,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有预期的协同效应)

* 财务并购:以单一财务回报为目的(财务能力提高、合理避税、预期效应等)

* 并购代价:

*

* 协同效应:

*

* ①外部协同:一个集群中的企业由于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或特定资源,因而将产生比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更高的盈利能力 ②内部协同: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集体效应

* ①经营协同:企业在生产、营销和管理等方面共同利用统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节约环节或规模效应等,并购后竞争力加强 ②财务协同:双方资金情况能够互补,让低成本资金投向高回报业务,提高资本收益率,减少对外融资

* ①增强型:>1,企业在某方面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②补充型: <1 企业原本的业务环节存在短板或缺失 (1:一个完整企业的完整效益,其强项和弱项均处于均衡状态)

* 顾问角色:

*

* 买方顾问:①顾问角色:协助企业家制定企业战略,确定标的,尽调、条款谈判、交易结构设计等②经纪角色:协助企业寻找潜在买家并尽力撮合交易;顾问和经纪角色有冲突,多个买方顾问多

* 卖方顾问:在一定时间框架内,最大可能地把目标资产以最好的价格出售;负责法律文书起草,协助交易谈判,和设计交易结构;顾问和经纪角色无利益冲突,单个卖方顾问多

* 其他一些角色:公关公司(政府、游说公司等)

* 标的选择:

*

* 公开拍卖/私下谈判

* 二级市场收购:董事会谈判;要约收购(即买断收购,tender offer),收购方通过向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发出购买其所持该公司股份的书面意思表示,并按照规定收购目标公司股份

* 估值与定价:

*

* 方法:

*

* 重置成本法:加入买方采取重新建造的方法来获得目标资产,将要付出的成本(主要适用于资产驱动型交易,不适合无形资产多的企业)

* 现金流折现法: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其风险进行预期,然后选择合理的折现率,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合成现值(不受市场供求影响,取决于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

* 同比定价法:同比公司法(看同一行业内同类型公司的市场定价)/同比交易法(看同一行业内类似交易的价格);不同的行业,类比参数区别大

* ①协同效应量化:分批支付,留有余款,对赌协议(VAM:valuation adjusted mechanism)②沉锚效应:人们对某人某事作出判断时,易收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 尽职调查:

*

* 财务尽调

* 法务尽调

* 商业尽调:企业商业环境外延的调查,包括公司市场定位、价值链中的定位和贡献,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竞争力分析等

* 运营尽调(Operational DD):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内部流程、管理效率、企业文化甚至管理层和股东间的微妙关系(尽职调查保证金)

* 并购资金:

*

* 投资者是为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 equity + debt - cash)支付,而不是股东权益;

* 杠杆收购(LBO,leveraged buy-out),公司或个体利用被收购目标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收购另一家公司资产(类似于地产中介里的赎楼)

* 股权、现金

* 交易结构:

*

* 股权收购:换股、反向股权收购(买方变为卖方子公司)

* 资产收购:买房收购目标公司部分或全部资产,通常以现金或买房股份进行交易;卖方获得现金或股份,并承担剩余债务

* 吸收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合并后,其中合并方(收购方)吸收被合并方(卖方)而继续存在;被合并方的主体资格被消灭

* 谈判:到最后环节,买卖方付出了较高沉没成本

*

* 谈判重点:①交易初期:展示自我、界定目标资产、双方权利义务 ②交易中期:定价、支付方式、支付时间、交易终止的条件等 ③交易后期:交易条款的具体事项以及后期交接和整合的具体安排与部署

* 整合:

*

* 常见难点:机构混战、整合与日常管理混战

* 常见错误:不作为、用人错误、未能激发战略协同、沟通失效、未及时接管财权、核心客户和员工的流失、未能明确管理架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