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死刑判决》读后感100字

《死刑判决》读后感100字

《死刑判决》是一本由(法) 莫里斯·布朗肖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刑判决》读后感(一):布朗肖的“耐烦”

“耐烦”在各种情绪之下流淌,比如愤怒。 “耐烦”令挖矿的过程浸润在各种变化中, 某种重复的动作不再被隔离出去。 “耐烦”令话语不再是话语,文字不再是文字;“耐烦”令言说成为不可能之可能,可能之不可能。 “耐烦”既不是使我存在,又不是抹除我,而是使之变得不再重要。 “耐烦”摧毁恐惧,但它又是恐惧本身。 “耐烦”在矛盾的夹缝中建立系统,系统中遍地是矛盾。 “耐烦”令我虚空,令我忧郁,又带走它们。 “耐烦”是布朗肖的,被我看到,也成不了我的;但我可以窃取它,像老鼠窃取猫的牛奶。 “耐烦”属于布朗肖以及他们,幸好不属于我。

《死刑判决》读后感(二):超越死亡的永恒的爱

如果单从死亡的视角来看人生,那么人生是无意义的。死亡代表着出离自身,无生机的经验状态,作者也是通过他人的死亡来预见自己的生命体的最终的归宿。无论你一生多么努力,最终结果就是归零。因此人容易形成消极悲观的厌世态度。

但如果从爱的视角来看人生,则是有意义的,积极的(我写的这篇书评有些偏题,书中的爱指的是爱情,我在此处提及的是广义的爱)。如果内心总是充满爱,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种修行,本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仁爱之心,一方面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与觉悟,另一方面又为社会的进程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同时知道体验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从中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与生存的意义。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爱(广义的)无法消除死亡,但爱可以越过死亡划出的界限。

《死刑判决》读后感(三):-记。

故事其实没那么复杂却读的很累 线索人物和自述交织 作者提供给我们充分的情节和散落的情绪 让我们把破碎又模糊的故事拼凑起来。

以前看文学作品会觉得借用第三视角人物“我”是为了更加客观和掌握全局 可惜在布朗肖这里并不适用 断裂破碎的片段和我纯粹的抒情让人缓不会神。

看很多书评说这部关于死和爱 大家似乎看的透彻 我读不懂这么哥特式的爱情 黑白颠倒和被框在每个房间里的情感挣扎。

更愿意理解成关于“自我”的不断认知反省 走向自我真实和坦诚的过程。关于隔着玻璃光彩照人却触不可及的爱情 忙碌于无味的人际关系调和关系 认知自己的孤独却又自我安慰装模作样的借口 等等。

关于一些自我认知和自我挣扎的句子真的很喜欢。无论爱情里还是生活里 母语抑制着情感的抒发 而通过非母语的情感再生和破碎的句子组成 畸形的情感被毫不羞耻的表达。

我们不知道N最后的命运 但“我”从无处隐藏的黑暗中 不再为任何念头寻找借口了。

《死刑判决》读后感(四):Rendez-vous

我在灯光昏暗的街道看见你,你站在一棵梧桐树旁,身上有着一股淡香,说不出那是树还是夜的香味,天色已晚,你平静地微笑着,路是湿的,粘着深黑褐色浅棕的树叶,它们发着光,我们讨论画中的酱紫天空和粉色竹子,一枝深紫的菩提深伸展在金黄的天空,你说昨夜它的新芽的梦是粉红与浅紫的,我们不提命运的无常,也不提死亡的激情,或是任何的爱情,行至桥上,那座你曾整夜等待的桥,依稀有女人的影子,它们反复被风吹散,月光,烟火,灯影,云影,水影,都像是你的脸,模糊不清,又那么清晰,不曾说什么,却又说了全部,真心真意地,快乐又悲伤地,雨开始下了,夜晚打开它的裂口,诉说渐起,像一个受伤的人抱着自己的心,在那古老的山洞,喃喃不绝,伞下是我们两人,当我放开伞柄,你就握着它向天空飘去,远远地,像黑色诱惑的蒲公英又像乌鸦嘴里的一块石子。你曾在这里,你又离开了,可你再没有离开,当我一个人在这里,其实我并没有在这里,我是与你一起。

(是的,一夜,我将推开通往你房间的门,

那扇清凉透明的门,走进你的房间,甜美静谧的)

《死刑判决》读后感(五):死刑判决还是死亡中断

死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接近死亡,从最初的认为死亡很遥远的无所忌惮,到最终死亡日益并且必然降临时的恐惧。但是我们真正能够感受到死亡不是自己的死亡,而是身边人的死亡。这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死亡给我们带来的悲伤,恐惧。 死刑判决这本书中,死亡不在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循环往复,永无休止。我活着就能见证别人死亡。我死了,我无法见证我自己的死亡,但是别人却可以。死亡是生命之树结出的毒果。人们总是在追求的是永恒死亡的方面,那就是永恒的生。我们总是在乎也许不是生的意义,而是生这个状态,似乎生就代表着幸福,永恒的生那更是皇帝为了成为神而追求的特权,但是于他们来说生的意义是什么呢,故事前半段的女主人公,支撑她活下去是爱情,此时生的意义就是再见自己爱的人一面,爱情此时超越了中断了死亡,延续了她的生命,当她生的意义已经实现的实现,她希望的就是死。但是她为了给男主人留了一个手模,让这个代表生和爱情的死物,来延续他和她之间的爱情。 序中说了布朗肖在书中的爱情观,其中论述到,纯粹完美的爱情就像是一条渐近线,而现实的爱情正是一条抛物线,永远是无线的接近但是到不了。确实,因为现实本身就不是理想,有太多的限制因素,金钱,尊严,爱欲等等,这就是现实给爱情的取值域,在这个取值域下爱情是有最值的,而没有取到无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