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读后感锦集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读后感锦集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是一本由桑妮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4-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读后感(一):她比烟花寂寞

作者好像是杰伦的歌迷,又或者特别偏爱《烟花易冷》这首词,翻到目录,直接能哼出歌来。说烟花那么冷,其实那个叫萧红的女子,比烟花更冷更寂寞。

情感是滋润写作的源泉。萧红这一生,唯一得到的,纯粹的,不背叛的爱只存在与她和祖父之间,那样温馨美好的过往,才滋生出她这一生最负盛名的作品,《呼兰河传》。余华曾说过,童年,就像把整个世界当作一个复印机一样把这个世界复印到你的一张白纸上,以后你所做的都是一些局部的修改了,这儿修修,那儿修修,但它那个基本的结构就是那样了。萧红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这大概才养成了她那反叛、敏感的性格。还好,祖父出现了,他就像是黑暗里的一束光,照亮了萧红的生活。祖父对于萧红而言,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让她在命运的漩涡里浮浮沉沉,却不至于被卷走。当这根稻草枯萎之后,萧红那流浪的一生,也就开始了。

于是,她每每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总是想要为自己寻得这样一根稻草,但又总是失望。她曾把幻想寄托在“骑着白马”的萧军身上,但是那个“爱便爱,不爱便丢开”的浪子却不会把心长久地放在萧红身上。她曾经想要一份稳定的婚姻生活,但懦弱的端木却在萧红生命的边缘弃她于不顾。

萧红的一生,短暂而又多舛。比如鲁迅与萧红之间的故事。萧红曾坦言,自己将鲁迅先生视为祖父一般的人。因此,她也曾在鲁迅先生面前肆无忌惮地“撒娇卖萌”。鲁迅对于萧红,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可惜书中着墨不多。

之前因着电影的缘故,市面上以萧红为主题的杂志多了起来,其中有很多考据真实的史料,然而这些故事都是我在这本书中没有看到的。既然叫“萧红传”,那么应该尽可能多面地呈现人物。刻画这样一位传奇式的女子,其实勿需太多华丽的辞藻,作者如果能够少一点文艺的调调,那更就好了。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读后感(二):红尘颠倒,落红萧萧

时值电影《黄金时代》热映,桑妮写的萧红传恰逢此时出版,倒也应景。桑妮的笔触绮丽、缠绵而忧伤,倒是极适合用来写萧红的一生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私人情感和情绪,同为女性,同是文艺女青年,作者的写作角度里也便多了一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桑妮这样的写作风格,换做三五年前,我也是喜欢的,记得当年还特别找了她写的《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一篇篇看完。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喜欢的文字风格也逐渐开始变化,已经慢慢从那种缠绵华丽的调调中走了出来,如今看书写字,往往是向了“极简”的方向奔去。因此看她的萧红传,就想象,若换了萧红自己给自己写传,一定不会是如此繁复的风格。相较桑妮的华丽与萧红的淡然,我还是更喜欢萧红小说里那种淡淡的叙述,她对文字的运用不动声色,字句简短安静,却饱含了美好,也暗藏了冷寂。

我是将《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和《呼兰河传》《生死场》穿插着一起阅读的。三本书同时读,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呼兰河传》我第一次读是大二,时间久远,阅读时的很多记忆已经湮灭,只留下了萧红和祖父在小园子的那些时光。因为在我的童年,也有个小园子,也有很多花儿草儿,这一部分自是印象深刻。这次借着读桑妮写的传记,我也一并重读了《呼兰河传》。正是这次重读,让我对萧红的文字风格、作品深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大概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就算读同一本书,感悟也自是不同。好书是不厌百回读的。

据说成年后生活不快乐的人总是容易回忆童年最开怀的时分,从桑妮的萧红传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何萧红会在作品里倾注了那么多笔触来写童年。她的人生定格在32岁,跟如今的自己近乎同龄。而她短短的一生里,跟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等三个男人有过情感纠葛,更令人惊讶和叹巧的是,每一次她跟新的恋人在一起时,都怀着上一个恋人的孩子,犹如某种宿命般的重复。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又是另一篇大大的文章了。

萧红的一生,从世俗的性别角度来讲,是很不幸的,但是从一个文学家的角度讲,她又是非常成功的。

我很好奇,若人生能再重来,萧红会选择惊才艳艳盛年早逝呢,还是无才有德俗世温暖?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读后感(三):萧红评传

在图书馆,新上架的图书里,发现了这一本。刚好没什么事,就翻开看看。随着电影《黄金年代》的热映,萧红成了今年最热门的文学人物。以萧红为题材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一下子冒出了好多,仿佛一夜 之间又回到了萧红的时代。而这些书中竟然还是以女性作者出版的居多,应该是同为女人,更容易体会到发自内心的情感吧。不过那些所谓的萧红传记中,好像更多的是饱含了作者个人丰富情感的评传居多,此书也不例外,在对其一生概括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所以感觉称为《萧红评传》更为合适吧。

以前从未读过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这些小说只是在课本里接触过,所以之前对萧红从未有过多的理解。或许萧红的一生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也正如此书名一样,“浮世成伤”应该也是对萧红一生的一个精彩的概括吧。

萧红的一生是短暂的,仅有短短的31年,可是这短暂的一生却开出了璀璨的花朵,正是怒放的时节却被严寒残酷地扼杀,然而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美丽的瞬间,仿佛真的是红尘一梦,梦中千般美好,梦醒后却黯然神伤。

家庭的影响对孩童时期的萧红是具有深刻记忆的,这记忆贯穿了萧红的一生,时刻影响着她的思想和处事风格,所以萧红的悲剧应该是童年时代就已经注定了的,再加上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十多年不安定的到处漂泊,都是萧红悲剧的外因。当然,最最影响萧红悲剧一生的当然是那几个男人了,这里我就不再多做说明了。

本书作者在具体时间和事件的考证上不是非常严谨,读者看到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后面和前面的表述上有些冲突。作为一部萧红的传记,这实在是不应该。不过还因为这是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评传,所以倒显得不是太重要,当然也不应该。不过本书也还是可以一读的,毕竟是可以大概了解萧红的故事的。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读后感(四):奇才女子,悲情故事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知道她是因为她的作品《生死场》,只知其人,却不知其故事。细读了这本《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才知道原来她的人生经历如此坎坷,虽然不是孤儿,却几乎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疼爱。亲人待她的冷漠,也许正是埋下她后来坎坷情路的因果。所幸,她有一个疼爱她呵护她的祖父。童年那段有祖父陪伴、呵护的时光也是她短暂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她整天跟着祖父在后花园里,唯有在那里,她的童年才是充满阳光的,后花园草长莺飞,有祖孙二人朗朗读书声,那里的美好即使在若干年后仍然停留在她的笔下。这一段的描写是整本书里让我感觉最温馨的。

而后继续看她的故事,我觉得有些虐心,她一个一生都在求爱的女子,她深爱过,被爱过,但爱又总是离她那么远。而最难忘的还是她的坚韧,每次被爱人遗弃时,她都怀着对方的孩子。不论换作谁,估计都很难这么断然地离开,坚强地活下去。但是她做到了。也许正是因为她的坚韧,所以才会有我们后来看到的她的那些佳作。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这一点与她的父亲完全不同。她曾经写到过她的父亲因为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不论是对待她还是对待仆人,甚至是对待她的祖父,都是那么地吝啬;但是萧红她同情阶级民众,她关心家里的下人。以及后来,她离开家,到处流浪时,她依然会关心着别人,这,在她的作品中也能深刻地体现出来。然而,这样的一位女子,她却是悲情的。遇人不淑,没有一份完美的爱情,情路艰辛。她文学创作最好的一段经历莫过于认识鲁迅先生,她甚至要求在离世后骨灰盒葬在鲁迅先生的旁边。可见,先生对她的重要性及影响力。先生就是长者又是老师,带她在文学路上走得更远。

通篇读完,总觉得意犹未尽,作者的文字很美,虽然萧红的故事有些悲。都说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中最悲苦的一位,但是悲也罢,苦也罢,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才会有我们后来看到的她的那些杰作,但若这个女子生在现在,又会是如何呢?

读完以后陷入深深思考中。感动于她的那份坚毅不拔!

虽然她的一生很短暂,仅有三十二岁,但是依然有很多曾经共同奔跑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朋友怀念着她,而她的作品也一直流传至现在,还会继续影响下去。

读过这本书以后,再看电影《黄金时代》,就特别有感觉。

《红尘大梦,浮世成伤:萧红传》读后感(五):萧红:孤单的洛神

如同暴雨般骤变的家庭,像是一个深埋在黑暗中的冰窖,让萧红感受不到一丝爱和温暖。而就在似乎走到绝境时,萧红最敬爱的祖父张维祯,如一团珍贵而炙热的篝火暖亮了她的童年。萧红曾写道:“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缺失父爱和母爱的萧红,终于在祖父慈爱的呵护下度过了一段难忘而愉快的时光。祖父常常带萧红到后花园玩耍,那里“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顽皮的她会在祖父的草帽上插红花,祖父会烧美味的小猪给她吃,也会带她背古诗。后来这些趣事都被她绘声绘色地写在了《呼兰河传》里,而祖父在她幼时以古诗为启蒙的教育,也奠定了萧红扎实的文学基础。

飞蛾扑火,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不是少女,我没有红唇了,我穿的是从厨房带来的油污的衣裳。为生活而流浪,我更没有少女美的心肠。”(《苦怀》/萧红)

萧红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时,父亲强硬的逼婚粉碎了她心底编织的爱情梦。叛逆不羁的萧红离家出走,从此再未踏入家门一步,如浮萍般孤苦漂泊了一生。

在表哥偷偷的资助下,萧红逃至北平,并考入女师大附中。然而没有家里长久的经济支持,这段短暂的读书生涯终究只能成为一个破碎的梦。正因捉襟见肘而一筹莫展的萧红,万万没想到她父母强定的“未婚夫”汪恩甲在此时尾随而至。也许是被感动了,两人回到哈尔滨的东兴顺旅馆生活了一段时间。可好景不长,当钱财用尽时,狠心的汪恩甲竟以回家取钱为由,不顾已怀身孕的萧红,一去不复返。

再次深陷绝境的萧红,逼不得已写信求援报馆。前去探望的编辑萧军听闻萧红凄惨经历深感同情的同时,也情不自禁地被萧红的才气与美丽所打动,终于在一次洪水泛滥之际趁乱从旅馆处“英雄救美”,两人陷入热恋之中,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并共同谱写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一本名叫《跋涉》的散文小说集。

但遗憾的是,这段恋情仍旧因性格不合以及萧军的离去无果而终。

端木蕻良是萧红生命中最后一个美丽的遇见,身心俱疲的她在婚礼上曾期冀这段婚姻会静好安稳,但事与愿违,端木依然没能长相厮守,直至萧红去世都未曾陪在身边……

一生苍凉的萧红,终其一世都在追寻爱与被爱。她的生命像是一截仓促而华美的布匹,每一条纹路,每一段颜色都要竭尽全力地融进那份飞蛾扑火的执著。

然而也许她错就错在太过执著,现实狠命地扇了她一个又一个耳光,可她仍旧扑扇起那单薄的羽翼,不惜粉身碎骨,纵身扑向那片熊熊燃烧的爱火。

妙笔生花,以梦为马浪天涯

萧红文学上的良师益友鲁迅先生,曾为萧红的小说《生死场》的序言里写过“力透纸背”这般至高的赞誉;茅盾也形容萧红的《呼兰河传》如同“一串凄婉的歌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