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读后感摘抄

《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读后感摘抄

《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是一本由张庆龙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读后感(一):若要真正了解萧红,还得阅读《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新颖的角度,清新的文字,值得品读。

如果说真有什么才情女子曾让我一次次心疼,那么萧红必定是其中一个。她有很多美誉,“民国四大才女”之一,“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美誉,不代表幸福。她一生执着,一生孤独,有时候像极了我自己的某个时刻。有时候,看着她写下的那些宁静的文字,又觉得自愧不如。越是自愧不如,就越是希望她能够得到幸福,仿佛这是老天应当给予她的尊重和宠爱。可是,老天总是这么不公平,对于萧红,给了她一次次的磨难。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有人曾经评价过萧红,惊世的才华,也掩盖不住她对爱情的憧憬。在我看来,她惊世的才华也掩盖不住她内心的孤独。

孤独是很多作者的通病,但是,之于萧红,这一病症显得有些严重,也让人倍感心疼。

《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这本书,站在更为新颖的角度去解读这个落寞孤单又附有绝世才情的女子。

早在以往,我也见过一些写萧红的书,不过作者多为女性。《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这本书的作者则为男性,虽然这一性别差异,看似没什么好在意的,实际上,不同的性别,对于解读萧红,会有不同的火花碰撞。

作者张庆龙,虽然没有刻意地站在一个男性的角度解读萧红,大多数时候都是平铺直述地去分享萧红得到人生轨迹。事实上,字里行间,仍旧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那种源自不同性别才产生的差异。

解读萧红,往往会提及她的一些旧事,譬如像书籍简介中说的:遇端木蕻良,怎奈又遇人不淑,在端木的胆小与自私中隐忍。生命的最后,她认识了骆宾基,并与他许诺来生。

但是,作者不仅仅讲述了这些故事,更通过锐眼,剖析了人物的灵魂,甚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萧红,在作者的笔下立体起来,鲜活起来。那个于31岁就香消玉殒的才情女子,而今成了不少文人心中的一粒朱砂痣。当我们捧读这本书时,这粒朱砂痣仿佛从我们心里跃出,在我们眼前灵活起来。

读一遍若是不够味道,还可以多读几遍。每一遍细细阅读,都会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这,也许就是纸质书,带给我们的特别的感受,是碎片阅读和电子文档所不能给予的。

《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读后感(二):幸福像被风轻轻一吹就没有了的薄纱

读完《萧红传》,心里有种难以言明的惆怅。如果说张爱玲是高冷孤傲的,那么萧红就充满了薄凉沧桑。萧红的一生,完全凭借自己的切肤入骨的寂寞和悲凉,年纪轻轻尝尽贫穷、绝望、无助与孤独,从一个困境中逃窜而出,再辗转到下一个困境中去……

萧红的命运,跌宕起伏。幼年缺爱,十几岁时逃婚到北平,与追到北平来的未婚夫同居,怀孕后又被无情抛弃在小旅馆中。直到后来写信向就近的报社求救,得以遇见萧军。一个人贫困度日,有叫天天不应的哀伤。两个人贫穷生活,却多了同病相怜的鼓励。一场意外的洪水让萧约逃之夭矢,不用偿还旅馆高额的住宿费用,是老天对萧红的垂怜。

和萧军同居前期的日子,对萧红来说,她依然是那个时常陷入软弱与极度依赖的弱者,需要被人照顾,需要被人关爱。直到发现萧军爱上别的姑娘,去日本修养,在日本最初的日子,依然流露软弱无助封闭与依赖的本性。

在日本,还是不停地给萧军写信,以求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鼓励。鲁迅先生去世,对她打击很大。

从日本回来,萧红慢慢变得坚强,独立,有抗争的姿态。

和萧军在一起的日子,萧红写了很多作品。可以说,她的写作大部分是受到了萧军的影响与帮助。当时《大同报》上创办的文艺副刊《夜哨》约稿人是萧军,萧红的文字每期都有在《夜哨》上发得到发表。文字的发表,精神的富足令萧红快乐。萧红最初对文字热情的浓厚,实际上与萧军的支持密不可分。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萧红最终与萧军和平分手。归根到底,她就是一个漂泊不定的浮萍。

萧红一生怀孕两次,和萧军同居时怀着汪恩甲的孩子,不幸的是孩子生下来就送给了别人;和端木蕻良在一起时,却又怀着萧军的孩子,不幸的是孩子生下来三天就离开了人世。

萧红人生最后一程是在香港圣玛丽医院度过的,那个时候战事吃紧,端木蕻良准备偷渡海峡,骆宾基愿意留下来照顾萧红。悲喜交替总是必须的。1942年1月22日上午十一点,萧红病逝,享年三十岁。英年早逝,遗憾一生求爱一生求温暖,却总是天不遂人愿。小时候唯一疼爱自己的爷爷早已不在了,成年后茫茫人海中的引路明灯鲁迅也不在了……关于情爱,更是风经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萧红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辉煌的。她和萧军迎来刻骨铭心而又浪漫的爱情,却又遭遇背叛。她对文字的热爱和追求,却是让人敬佩的。《小城三月》是萧红最后一个文学作品,《呼兰河传》第二部她还要写……

她用尽一生的孤勇与苦难同命运厮杀,幸福却像被风轻轻一吹就没有了的薄纱。

读来无尽惆怅,无尽忧伤。

《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读后感(三):萧红,中国的自由女神! ------浅谈《呼兰旧事空回首》

很早看过萧红的呼兰河传,文笔很好,但是很冷,所以跟孩子说,还是看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吧,生活终归是需要温暖的。

明媚的阳光,因为那个决绝离开的女子,终生都是阴霾。贯穿在萧红短暂的一生之中,爱,始终如一豆萤火,微弱,却不曾熄灭。或许,也正是如此,她以女子的柔弱,砥砺前行,在生活的激流中耗尽每一滴泪每一次呼吸,而后,离去。今日,看张庆龙老师的《呼兰旧事空回首》,突然觉得,或许,我错了,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看另一个女人,总是带有一种说不出的挑剔的,相反,男人看女人,如同从一个春天看一朵花,它生长,它凋零,都是有因果的。

人物传记这一题材其实是比较难驾驭的,无意识的就会渗透了作者过多的主观因素,而容易导致人物出现偏颇,所以在拿到张庆龙老师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看的。之前也看过不少有关萧红的文字,或者是拔高到摒弃人性只谈文学,她是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那种高度,脱离烟火,她的文字被称为那个时代的一抹惊艳的绯色。而她的生活,却一直在黑暗中挣扎,浮沉,哪怕有片刻的温暖,也会迅速被生活的激流所淹没。

或者走另一个极端,萧红是沉落轻浮的代表,是堕落与放荡的典型,被人所不齿而忽略掉一个女人对温暖的渴望,对爱的追寻。面对铺天盖地的困窘,她只是艰难的在风雨中抓住身边的一根稻草,只为活着。而张老师做到了,在他的笔下,萧红是一个活泼的女孩,是一个执着的文艺青年,是一个为了爱在微薄的阳光下粲然含笑的女人,是一个以笔代刀剖析生活的强者。

记得第一次看张庆龙老师的文字,是《我不知道风往哪一个方向吹》,那是在网站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奖品就是张老师的这本书,深情的诗,清新的散文,温润厚重,我认定这个人是个对文字充满感情却又冷静睿智的人,不然,如何站在文字之外,冷静的看这个世界呢。而读完《呼兰旧事空回首》,我怀疑我的认知,这样娓娓道来的文字后面,隐藏的悲怆与怜悯,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读者,如我,人到中年,却依然心有戚戚。

都说文字易曲不宜平,似叠嶂若重峦方能引人注目,但是《呼兰旧事空回首》却反其道而行,看似平淡的文字,隐含在每一个百转千回的细节当中,如同许广平先生第一次见到萧红:中等身材,白皙,体格还算健康,不相称的是有着太多的白发。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那些忍饥挨饿的日子,那些被囚禁在黑暗中的往事,都在这一刻,在这平实的句子的掷地有声,这个二十三岁的女子,被生生的催老了,但却爱笑了,那些冷漠都在岁月的打磨下,变成了珍珠,变成了璀璨,变成了笔下一篇一篇砸向旧社会的黑暗的战斗檄文,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温和的文字,饱满的深情,写出了一个犀利的女子,她的名字叫萧红,或者说,她的名字叫自由!

《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读后感(四):忆萧红——读张庆龙的《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

忆萧红

——读张庆龙的《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

文:幽蓝

清晨,春雨迷蒙,窗外的鸟儿穿梭在嫩绿的枝叶,带起一阵欢快的啼叫,微风拂来花儿的清香,万物在四月里拼命的生长,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就算是在有点灰的细雨天。

放下手里柔软的书籍,看着淡青色的天空,脑海里浮现着一位知性的女人,就象照片上那样,淡淡的微笑,眼神里露出不屈的神色,虽然穿越了近百年,依然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她叫萧红,一位来自民国的奇女子,一位不向世俗屈服却处处被限制的女人。

这本白底嫩绿色点缀的封面,上面写着《呼兰旧事空回首:萧红传》,作者:张庆龙。空,人本来就是一切皆空,对于作家萧红,我并不了解,她的著作《呼兰河传》,虽然被传为经典,可是我不喜欢那本书的风格,只是略翻了几页就丢弃在一边,所以多年来,虽然看过很多书,却没有看过她的书;虽然早知道有这位才女,可是我不认识她。

偶尔在书架上看到这本萧红传,那个“空”吸引了我,一个那么有名气,被一个时代夸赞的女人还会“空”吗?

就象作家张庆龙在书中说的,萧红是一位灵魂深处充满香气的女子,被人们称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短暂的一生一直在奔波、跋涉,一直在寻找,寻找着活着的真理,寻找着飘渺的爱情,用文字写着残酷的人生,用怜悯的话语诉说着她远离的那块古老土地上发生的一切,虽然她再也没有回去过。

萧红走着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路,被世人所不容,太多的压力让她躲在一隅,透过现实的面纱看到生命真实的一面,就象她写的《呼兰河传》。

她永远想念着她无忧的童年,一个被锁在后花园的童年,充满着悲伤却又那么美丽。作者张庆龙节选了萧红写着自己梦幻童年的美丽文字:“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张庆龙用悲怆又细腻的文笔写着这位充满灵性女人的一生,写着她不被世俗所包容的爱情,写着她渴望最后又失败的婚姻,当然还有最后一段孤苦无依时与守护在她身边那段似爱情更像亲情的恋情。

读到到最后,一个美丽的灵魂在她31岁的炫丽年华悲惨的落幕,一个总是在抗争,一直在路上奔波的女人,还是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她留下一句绝唱:“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她不遗憾她会死去,只恨无法继续写出更多的文字。

一抹绝艳的孤红,与蓝天碧海处永寂,一生跋涉,在另一片天空里靠岸。她开出的灵魂之花在光阴里,永生不灭。

我合上书页,看着外面依然细雨蒙蒙,望着天空的“空”,仿佛有位女子淡雅地看着世间的一切。想再一次翻阅这本书,再一次流连在张庆龙优雅的文笔,带着诗意的流畅,更多的是苍凉。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