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万物有灵皆可师读后感锦集

万物有灵皆可师读后感锦集

《万物有灵皆可师》是一本由华姿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有灵皆可师》读后感(一):与大自然对话

这样的文章,不可抑制的喜欢。由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我们有多久没有这样与大自然安静地对话了?

带着禅意,带着柔性,带着智慧。每一篇文字,都像是一朵开启智慧的莲,带我们走进一个仿佛熟悉,却不曾细细探看的世界。华姿的《万物有灵皆可师》,引我们从忙碌的俗世中退回到万物初心,将花之语、物之灵一一解说,与自己的内心相互辉映,探寻生之意义。

禅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年少时与这样的句子相遇,无来由的喜欢,虽然心上还是一片混沌的看法。

然后慢慢地读更多的书,学会与真实的世界相看两不厌,从“少年听雨歌楼上”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蘭珊处”,心思也慢慢地从热闹转为平静,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表面的喧哗,还有无穷的内在,才知道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与学习,才知道,有一缕缕光,可以扫得开所有黑暗。

才知道,万物有灵,万物有爱。

就像是这本书中,带我们缓慢地走,缓慢地听,缓慢地看,于是看得清蚂蚁的坚持,听得到阳光的力量,识得清蚯蚓的伟大,相遇了金翅蝶的奇迹,专注、爱、智慧、自由、陪伴、感恩、容忍……这些都是于万物中道出的自白。也许是一只蚂蚁,也许是一只鸭子,也许是一只鸟,也许是一株草,在它们的生命里,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样子,也便有了与众不同的故事,而善于倾听的作者,便捕捉到了。

就如同人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篇文字之所以令人喜欢,并不是它看到了什么写到了什么,而在于它发现了什么,它能够带给读者什么样的启迪。作者华姿,从生活的细节里,从生命的故事里,寻找到意义,将智慧的种子剥出来种下,让读者一同成长。

有些生命是平静的,有的些生命是聪慧的,有些生命是浸着浓情的,有些生命则是悲壮的。小鲑鱼无论怎样都要归向大海,而人若想成长,就应该也如此经历磨练。是不是我们读书的过程也恰恰如此,向善而生向光明而去,这个过程,就是一次又一次生命本能的呼唤,带我们奔向最辽阔的海洋?

《万物有灵皆可师》读后感(二):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小时候有次一只麻雀飞到了我家阳台,我有点惊喜,但看得出来它受了伤,飞不动了才在这里稍作停留,我想给它点米和水,但稍微往前走了几步,它的尾翼立刻直笔笔地树起,贴在墙上虎视眈眈地望着我,这是个防御姿势明显的动作,我当时就楞在那里。可想而知,它经受过人的伤害,才会有如此剧烈的反应。

对于人类来说,麻雀很微小,它已身处立锥之地,却仍然受挫于人的恶意。人不能做到与万物和平共存,对生灵缺乏敬畏之心,源于一种自大的误解,这不仅在于误解了比我们弱小的动物没有可取之处,同时想当然地认为看上去强大的动物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威胁。 在喧嚣浮华的大环境里,人类的声音太吵闹,远远盖过了其它生灵要求共存的呼喊。

华姿的书放大了它们的声音,仔细驻足聆听,我认识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生灵,也让我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那些习以为常的动植物。长在沙漠中,只有短短几分钟绽放时间的睫毛草、优雅机敏的豹子、温顺谦卑的驴、以腐尸为食,却同时也是大自然清洁工的秃鹫、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的拉布拉多犬、样貌奇特的犀鸟、会装饰自己小巢来吸引雌鸟的蓝园丁鸟,华姿娓娓道来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自己的所思所悟。

虽然用人类的认知来揣摩它们的语言和想法,也许未必准确,就好像我们不理解鲑鱼为何在淡水河出生,却在海洋生长,又要回到出生地产卵,为了这一生仅有一次的产卵,它们在激流险滩中逆流而上,用生命来完成自身的延续。它们为何不选择下游或是没那么湍急的河道?这种不可抗力源自何处?答案莫衷一是,但我们确实能从它们的千里溯洄中学习这份坚定与热情。动物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让人咋舌,犀鸟、天鹅、狼、蓑羽鹤、豺,我忍不住愿意相信,它们其实也懂得。

有些动物并不为人所喜,除了上文提到的秃鹫,还有经常被冠以恶名的黄鼬,“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句歇后语众所周知,但黄鼠狼实际只在缺乏食物的时候才会吃鸡,它是捕鼠好手,从这个角度看,它们是不是没有显得那么面目可憎了?这样的偏见在人与人之间也属常见,当自己的视野囿于一隅,我们容易被定见与轻视蒙蔽了双眼。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每样生物都有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同样也有被学习借鉴的价值,这本小书传达的正是这个容易为人忽视的普世价值。我喜欢华姿看待周遭万物的态度,因为平等,所以善于挖掘大自然的亮点与美好。她的文风隽永,道理朴实,读来让人如沐春风。

《万物有灵皆可师》读后感(三):万物有灵且美,充满爱的动物科普

上周与友人一起爬山,山道上遇一窝忙碌的蚂蚁,友人说自己有密集恐惧症,一步跨了过去,我对这些小生灵倒很有兴趣,看他们穿梭不已好一阵。自从看过记录片《昆虫总动员 失落的蚂蚁谷 》(The.Valley.Of.The.Lost.Ants)之后,我对这些小生物兴趣昂然,也充满敬意。这些小不点个头虽小,却力大无穷、聪明、谦逊、合作又友善。把糖块从千里之外搬回蚁穴,一路被红蚁围追堵截,各种挑战,然而这几只小黑蚁有着不输于人类的智慧,又有超越对手的勇气和胆量,即便遇到大灾难,像被巢穴被围攻,巢穴被大水冲垮,但新的一天来临时,他们又有条不紊地建立起新的家园。真是可敬的生灵。

华姿的《万物有灵皆可师》,可以说是一篇充满爱的科普文。一百多篇关于动物的文字,笔触干净清冽,文字宁静明亮又笔意深长,言语之间,满是那些让人敬服亦应向之学习的动物美德,映照着“爱万物、爱自然并在爱万物中成长成熟”的理念。“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是的,我们只是不曾用心了解这些万物,竟然如此美好。

知道吗,动物们也有南北迁徙的大“春运”。每到初秋和暮春,驯鹿们就开始浩浩荡荡的大迁徙,行程长达5000公里。他们的一生也在北部的繁殖区和南部的越冬区之间反复跋涉,任何艰难险阻也都阻挡不了它们前进的脚步。对此,华姿说,“在与饥饿、劳累和狼群的搏斗中,它们大步向前,谱写生命的史诗。这种热情、坚韧和顽强,让人不由得生出由衷的感动和敬意。事实上,关非只有人类才有史诗。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史诗。”神造万物,各有其时。鲑鱼,一生只繁殖一次,可为了这仅有的一次,它们一样千里溯洄,从外海游向近海,再来到河口,一路溯流而上。加拿大北部的金斑蝶,每到秋天,就迁往墨西哥中部森林过冬,次年春天返回。这场迁徙光是单程就有4500多千米,需要四代甚至五代金斑蝶的共同努力。蓑羽鹤每到秋天,向前向前向上向上,飞越千万里,飞越珠穆朗玛峰,来到印度北部过冬。这些迁徙的动物们,一生为这一个使命前仆后继,他们在大迁徙中出生,在大迁徙们死亡,接受迁徙的洗礼,也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这里有许多许多生命的奇迹。夏蝉虽然很呱噪,然而为了这一季阳光下的欢唱,他们在土里在黑暗中蛰伏四五年,甚至十几年。浪漫的流萤,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之后,在夏天来临时,才终于成为一只能飞翔能发光的萤,可是他们最短只活五天,最长也不过两周。沙漠蜘蛛生存环境艰难,无处结网,他们想尽办法团沙结成沙网。秃鹫、蚯蚓原来是大自然的清洁工。沙漠里的甲虫,从雾里取水。荒原上的狼可以视小驯鹿为儿女,青蛙可以刨开浅水坑将小蝌蚪们引向深水坑。

还有动物们的爱情。人类也比不上的忠贞不渝,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担当,无一不让人肃然起敬。犀鸟终生相伴,不离不弃,若一只提前死去,另一只也会绝食而亡。豺虽然凶残,但一旦相爱,终生相守,豺夫妻绝对平等,猎食与抚养孩子相互分担。还有天鹅的爱情,形影不离,忠贞,高贵,优美。

这些生灵虽是说着人类不懂的言语,万物的真实样貌,虽然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要美不知多少倍,但神造万物,各按其时,一颗土豆、一粒米、一粒种子或者一根草、一朵花,一声鸣叫。。。万物必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与万物,其实休戚与共。阅读充满爱意的文字,感受动物们的美好,愿我们都能为这万物之美好而祈祷,善待万物。

《万物有灵皆可师》读后感(四):有所思,万物静默如谜——(题寄:微尘众)

“你应该写写它们。写写它们的美德和智慧。写给孩子们看,也写给不知道的大人看。人是有义务了解它们的。现在就写。”(P.001)

约翰·贝拉说过:“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南非总统曼德拉却说,“我不会忘记,但我会宽恕。”(P.152)这两者所指的都是人类之间伤害。可能如果是用在动物身上,大概又会是另一套说辞了吧。虽然很悲哀,但这的确是现状,每年城市中被车撞死的流浪猫狗那么多,不要说是车主付出罚金了,甚至之后能够被懊丧的车主好好埋葬的都寥寥无几。

为何总有许多残忍的无所顾忌,难道只是因为那些个受害者,较之加害者相对弱小而已?电影原型中女动物学家戴安·芙西也这样疑惑,也这样诘问,——“万物之主创造了动物,也创造了人类。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在一片蓝天下,就应该相亲相爱,却为何有那么多的杀戮?”

这并不奇怪,纵使有人认同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的观点,“大自然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不仅动物和植物有生命,甚至连自然界中的每一个存在和每一个现象都是有生命的……具有思考能力的不仅有人,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甚至连沼泽也在‘按自己的方式思考’”。

但更多的人本性里就无法把它们视为平等的个体,在这样的人来看,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天然的该为了人类服务的,动物的生命又怎么可能和人类相提并论~但是,刻薄一点的说,人类有什么比得上动物的?最起码,动物进行捕猎杀戮从来只是为了果腹,但是人类很多时候的捕猎杀戮却是单纯出于取乐。

“小的事物还有:一颗土豆,一粒米或一粒种子,几棵葱,刚长出的嫩芽,一朵贴地而开的小花,一根草,秋虫的一声鸣叫,一缕微风,……炎夏的一小片阴凉,篱上的一根瓜秧,浅水里悄然长高的芦苇,沉默的藤萝,谦卑的穗子,以及一个比落叶更单薄的灵魂,或者一颗比花朵更脆弱的心。”(P.13)

初看到该书的标题时便有所思,诚如作者在卷首寄语中写道的那样,其实世间万物不管是否有灵,却是皆曰可师的。因为,我们要从好的身上,学习到有益处的;要从坏的身上,收获到应该避免的!

每篇文章之前的引言部分寥寥几语,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之后的正文可以当做动物故事集来看,有叙述,有抒发,有议论,最妙的还是在看似平常的文字中自有种动人的情怀。是自平凡中发现美的视角,还是令平淡中生出优美的句子?私以为,也唯有每篇文章最末所引申的部分,是可看可不看的了。

可惜笼统来说整本书的说教的意味太浓,纵有一二亮点,也不足以遮掩这个严重缺憾。而我们这一代,虽然和真解放自我的90后、00后不能比,也算得上是叛逆的一代了!从小成长于学校社会上反复灌输的正确思想之下,待得久了,忽然有一日便醒了过来,是啊,为什么呢,难道父母们师长们说的就一定要是正确的吗?难道他们说的不是只是他们所认为的正确么,可是时代总是在发展的,社会已然急遽的改变了,哪里还是像他们生长的那个有了正确的主义饮水也饱的时候……

是以,我们又是信仰缺失的一代,我们什么也不信,甚至于对于他人的说教,本心里就有了一种抵触的感觉。就像从小到大天天吃饺子的人,长大之后不只可能再也不会去碰饺子了,甚至连看到饺子都会自心底深处翻涌上来一种烦恶感。哪怕知道对方说的不错,但那又怎样啊,听得太多何为正确了,再就不想听了。就这么简单。

其实书中文章后面引申出的【万物皆我师】部分所言及的大道理都是没错的,作者文章部分写的也是极美的,但是糟糕在两者生硬的结合。自以为是的人类总是如此的令人生厌。亲爱的,不是什么事情,都一概要硬攀扯上什么大道理的!

万物静默如谜,星辰往来复移,遵循的是时光的牵引;花儿自开自谢,依循的是时节;白云聚还散,是风的牵引,……花花草草,鸟鸟兽兽,甚至微小如砂砾,广大到某种自然现象,并不是为了人类出现的啊。它们从来不曾想过告诉人类些什么,只是自然而然的如此而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