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君子之道》读后感锦集

《君子之道》读后感锦集

《君子之道》是一本由余秋雨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君子之道》读后感(一):选读前半部分

欺骗自己有时也很容易,所谓旁观者清,时代打下深深的烙印不是那么容易抹去的,前半部分引经据典论证,后半部分就局限于时代了,对他们那代文人的毒害是深入骨髓的,抱怨抱怨也可理解,但一边说不在乎,又一边满腹牢骚就有点祥林嫂似的,不符君子之怀德,坦荡荡了!………………………………………………

《君子之道》读后感(二):收起批判世人的嘴脸

三星半。 前面讲友谊的挺好,但后面动不动中国人的缺点什么什么的,搞得人很烦。 大部分都是在说教,我就想说你凭什么?你自己很厉害吗?你要研究就好好研究,天天比比那些干什么? 还有就是满篇的别人诽谤你咋滴咋滴,我是来看你这个的吗?别人诽谤你你很骄傲吗?你这是真正的不在乎吗?写出来对读者有什么好处。 入眼之处皆是自得。

虽然缺点很多,但优点也有一些,有一些东西换了个角度看,挺开拓的。

《君子之道》读后感(三):集体人格——君子之道

“中华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我们一生无非是修行这种人格,我国历史文化对君子的集中展示。君子之道就像王阳明心学,寻求成为圣人的路径,又如佛家修行就是要成佛,但后两者都是向内求。而君子之道一如孔孟,向外求,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做到了这些外在的便可成为君子。然则,有人说如此出来都是伪君子,但伪君子亦有约束,对社会的冲击总比赤裸裸的小人要小。

再者,就像《人类简史》所说,文化是矛盾弥合的产物,是动态修正的,即便完全封闭的系统,文化也不会一成不变。

而君子之道则是中华文化历经千年洗礼,最终被中华民族选择留下的,不断修正完善的核心人格,是他陪伴和守护我们不断向前。

《君子之道》读后感(四):不如成圣

前面说君子之道的部分,九项君子之道,

君子怀德,君子德之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君子中庸,君子有礼,君子不器,君子知耻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就是君子,虽说非常理想主义,但是谁骨子里不想当圣人呢?

这里说人格是君子,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品质,我一直觉得所谓君子,是一种自律的体现。前面提到的怀德,成人之美,周而不比,坦荡荡等等,更多的是一种道德品质的自律。理想状态下,如果人人君子,小人自然不存在。如果有小人,君子只能坦荡荡,周而不比。遇到小人,会让君子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但是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批判,想约束小人,实际上毫无意义。

后半段也是如此,作者太在意小人,对小人散发出怨念。既然君子怀德,不如坦荡荡些,不要去理会这些世俗小人,没准就成了圣人。

作者把君子说得通俗易懂,通读全书,我又变得更加理想化了。谢谢。

《君子之道》读后感(五):儒家修行,佛家修心,道家修性,各得其所

“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何曾是两乡”,一直就对此自古以来的思乡之愁所迷惑,为何为此?为何总是对小时候成长的环境如此思念?余秋雨此书给出了答案,这一切的一切是“集体人格”在作祟。那么我们中华文明的集体人格又是什么?余高度高屋建瓴的认为就是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太过虚无缥缈,余又从君子怀德、君子之德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君子中庸、君子有礼、君子不器、君子知耻等九个方面进行引述。传统文化中,通常将小人与君子对立,实则每位个体都是君子和小人的结合体,一念之差就会走向反面。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处处以君子之道为指引,时时对标,时时自省,时时劝诫小人行径。

余建议在心怀儒家“君子之道”,在至君子之道的修行过程中,以佛家的“无避”、“无迎”、“无应”为准绳,以“少分”、“少忆”、“少冀”为目标。彻底与当今大行其道的各类成功学、管理学的目标和方向南辕北辙!

书中一例较受启发:老美一教授,临终前半年一记者身份的学生,点滴记录其言行,颇有西方论语的意味!此教授最终认为,人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感怀他人、以人为善,就是咱儒家的仁者爱人,就是咱佛家的度人!怎么就突然感觉中西方各家的观点是如此高度统一的呢,毕竟人,无论东方人、西方人,高度共识的思想,必然自然相通!

想起某人高人的观点,儒家修行,佛家修心,道家修性,各得其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