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郭小川诗选经典读后感有感

郭小川诗选经典读后感有感

《郭小川诗选》是一本由郭小川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92元,页数:4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郭小川诗选》读后感(一):翻读《郭小川诗选》

不能这样知性地读诗,但我只是想找回当年阅读的一点印记。这是我后首批购买的文学书籍之一,扉页上还印着我的藏书章,编号为“A类No91”,而今这部分书绝大多数都风流云散了。“我曾随着大队杀过茫茫夜∕此刻又唱‘雄关漫道真如铁’∕我曾随着战友访问黄洋界∕当年的白军不知何处死荒野∕只有江河的流水长滔滔∕只见战斗的红旗永不倒∕只有勇士的豪情日日高∕只见收获的季节年年到∕哦,秋天来了,大雁叫了∕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哦,谷穗熟了,蝉声消了∕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

《郭小川诗选》读后感(二):破旧的战鼓,苍白的宣言

郭大概不是一个有诗歌志趣的人,“我的诗句是战鼓,要永远永远/催动你们前进”就是对他自己最好的注解,诗歌只是他参与现实的一种方式。

尽管他表现出一些语言的天资,但是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而在中后期,这仅有的天资也被正直与他所选择的诗歌路径被压垮了。

郭的诗一直都是一种本土化的浪漫主义颂歌,篇幅很长。但是这种长度是由于不加节制导致的,他高度的正直热情也是导致这一问题重要原因。

并且这种诗是外向的,是一种宣言的动作,同质化严重,越向后越缺乏力量。只有在面对自然和自我时,显示出一些优秀的品质,像《无题》《晨歌》《望星空》和《昆仑山的演说》等。不过这一点在后期也是消失了的,《团泊洼》实在是糟糕的东西。

他对民歌的吸取是失败的,《祝酒歌》之类,大概是雅俗不赏的,不伦不类的试验品。而更糟的是,在吸收民歌后,他的诗都变成了韵体,甚至连两位农村妇女夜间的碎语都是韵语……真是糟糕,韵体愈发地使他远离真实,掉到一种虚伪的抒情里去。

但这种颂歌是为红色所喜欢的,郭的诗很不幸的成为一种献媚的宫廷文学的重要源头,尽管对于他本人来说这种热切是真挚的。

《郭小川诗选》读后感(三):《郭小川诗选》读后感

郭小川的诗歌绝对不是一般、平庸而且毫诗歌气质的政治颂歌,虽然他写诗的黄金时期处于中国五六十年代,更是那疯狂的十年期,他本人也是五六十年代仅有的几个政治抒情诗的诗人代表之一。 郭小川的诗的确是合当时潮流而生的,在他的文字里带有极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浓郁政治气息和时代特色,反而并不完全限制郭小川的诗歌创作。虽然政治气息显著,但郭小川将这一风格发挥到极致,在他诗歌里,他以非常丰富想象力和创作形式书写颂歌,将颂歌变得充满个人风格,而且敢于尝试非常丰富的形式,比如《甘蔗林——青纱帐》;他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表达,比如长诗《望星空》。对于时代局限,可以说是很多诗人容易陷入的弊端,就像田间的在抗日战争时期书写的宣传战争的诗,只能于一时形成极大的文字力量,一旦时间过去,却只能瞬间速朽。而郭小川的诗却在这种和潮流而行的艺术创作里书写出极具特点的一页,上可以长存于诗歌史。如果说很多诗人的诗歌都是反潮流,反时代而行的,大部分书写人类普遍的共通的个人情思,来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而郭的诗歌恰恰反着来,他极力的书写一个时代,文字与时代交融,在那个时代的潮流里唱响最高音,其强烈的音拍可以让到现在为止读过他诗的人感受到那个时代强烈的共鸣。 到目前为止,也很难确定郭小川的诗歌是否能是很多人普遍喜爱的恒久性的诗歌作品,即便为最强音时代局限也不能免,他的诗歌确实有部分有非常珍贵的价值,但也有部分确实有陷入机械化枯燥的政治宣传。 再就我的阅读经过来讲,我觉得郭川郭小川的诗歌至少是成为我所读过的诗人中的非常新鲜而独特的一个诗歌的路子,可能不足以非常喜爱他的诗,但是他的诗歌却总有也有着独特的地方吸引我。他成功的诗歌即便宣传政治,跟随时代的号召,但并不完全机械化、宣传化,他在诗歌中有个人,独立的思考也有个人情感抒发,这些都与那个时代交融,他和同代的很多诗人可能写同一个主题,但他对主题可能就是写的最独特也是最好的。很多人可能不愿接受那个时代政治画宣传化的文学作品,诗歌更是如此,而郭小川的诗歌却足以做到了让人接受和喜爱。郭小川的诗歌路子就像是古典文学中的元代散曲,元代散曲虽然算是诗歌,但是已经离唐诗风格很远了,其过重的俚俗风味,在整个古典诗歌史上都是十分独特的存在。而郭小川的诗歌正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像我们欣赏的二三十年代的民国诗人,也不像离我们很近的80年代的朦胧派。他趟的路是二十世纪的左翼文学,给我们带来一个坚硬不拔的铁血战士形象,而他的这个战士并没有陷入机械化政治宣传的枯燥,而是一个有个性、有热血又带有纯真的战士。 郭小川的一生和他的诗歌一样,那么纯真热血、坚韧不拔,却又面临着现实的强力重锤。在那疯狂的年代,他是如此执着如此忠诚的信仰者,却在时代的潮流中变成一个满身强烈悲剧性的诗人。每每想到这,我就有感于那个疯狂的十年,人们如此热血、如此的理想和激情。在集体失控中反对资本主义资本家,却在其中扼杀了多少真正的信仰者。当如今真正的资本魔爪又从封印中解禁,而现在的热血青年却只能在网络上高喊革命和推翻资本,现实中却躲在原始人的洞穴里。人类到底怎样才能完成真正的完成自己的解放与救赎。

《郭小川诗选》读后感(四):令人笑到流泪的热情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我怕是一直一直不可能会读这种类型的书,尤其是这种类型的诗。

说实话,刚读的时候很想笑,怎么会有这么充满热情与赞颂的语言啊,一首一首,一句一句,歌颂赞扬,甚至不断忏悔自己的错误,也忏悔自己还不够热血。

就像是努力向阳生长,每一句都在讴歌太阳,向着那个方向坚定不动摇,这种热情也不会冷却似的,一点一点还在增加。

读到后来笑着笑着却觉得要流泪了。

该是怎样纯粹的人,有着怎样的赤子之心,才可以那么大岁数经历了人生起伏涨落仍旧像小孩一样的质朴纯洁。相信火红的希望和太阳,仍旧不退却不失望。

再想想,那一种近乎偏执甚至会被说成自欺的信仰,现在又在哪里找到呢。

中国人真的太缺信仰了。这种论点几乎无处不在,大家都知道,也似乎在反思,可是没人有所行动,也不会去改变至少从自己开始。毕竟到现在的时势环境,谁都在压力下奔涌向前,有没有信仰也就在嘴巴上讨论就够了似的。

看看郭小川的青春,他的火红,他的热情。每一句诗都像在歌唱。泰格尔说诗人离神近些是因为懂得歌唱。又有多久没有看到过像在歌唱的诗了呢。

我为他的热情和积极而感慨,也为自己的麻木而羞愧。

这些年,我不相信什么真理,也不相信什么希望,似乎没有什么相信的东西,没有真正颠扑不破的准则和道理,也没有顽固执拗的信仰。于是只有一句歌词来安慰,tanya说的“我的青春也不是没伤痕,是明白爱是信仰的延伸”。就好像,我们的青春真的有多残酷,于是被伤得体无完肤,抓住爱这个救命稻草从此无关风月一般。羞愧。无地自容。为自己在这个和平时代,竟就真的这样在平和中被温水炖成了这样软。

那些火红的岁月,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视死忽如归,什么也不能超过信仰。他们的青春残酷吗?残酷到甚至被剥夺,没有享受过一点飞扬便被潮流推动着不合时宜地生长。那些人的一生,有多少真真正正的打击和伤疤,中枪的挨到的被鞭刑的无法想象的折磨的,可这些东西没让他们陷落进“爱”的温室,仍然是讴歌啊,希望还在前方啊,光明尚远但必有太阳啊,我看不到了无数长江后浪也一定会等到那一天啊……

所以明白,所以流下眼泪,所以默默合上书,一言不发也不准备多去说些什么。现在的人太爱阐释自己的成长改变成熟,所有那些概念也因为泛滥而一钱不值。于是到你真正触动到得时候,竟觉自己是那么可笑,多说点什么都还是幼稚。

我的旧书那一版,封面题词是茅盾,封面设计和插图是吴冠中。看着字看着画,真想回到那个年代看看。想去感受人们的心怎么会那样淳朴简单而踏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