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100字

《曹寅与康熙》是一本由史景迁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一):汉学三杰,一人一本

【2017011】美国汉学三杰,一人一本,成就达成。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二):曹寅与康熙

一句话,这本书很好看!

怎么说呢,就是在看的过程以及看完以后都觉得很开心,是一种享受,很幸福!

我之前说要换这个类型的书看看,还做了功课如何阅读这类书籍:现在读历史应该是要放大眼光,历史是文科的数据和模型是可以预言未来的,而预言的工具就是从历史中抽象出来的逻辑。历史的整个大趋势是不会变的,人类根本没有能力去阻止大历史的发展,所以我们不用像中学那样关注细节。读史而知智,这里的智应该是指逻辑,所以看的重点应该是逻辑,逻辑,逻辑。

然而,到现在我依然没看到什么逻辑,但不管啦,开心就好,现在想起这本书来还会觉得很快乐,这本书读的值了!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三):一段繁华的烟火

《红楼梦》是一部无论用怎样的语言去赞美都不为过的经典。这样一部书,光有超人的才华是不可能写就的,除此之外,足够的古代很少人能有的阅历才是关键所在。如果仅仅一个普通的文人墨客来写,很可能就写成了墙头马上一类才子佳人的小说了。在这一点上,曹雪芹幸运的生在了一个世代公侯的诗礼簪缨之族,追忆往昔的繁华,写就了这部奇书。

那么这个家族是如何发迹,继而成为了望族,他所依赖的制度和后台都是什么?他背后所承担的责任以及他经济来源和开销都是如何运行的呢?史景迁的史观显然不仅仅止于此,他在本书探究的是这一类的“包衣奴才”如何从下等人成为了皇室倚重之臣,又如何从宠臣跌下名位,最终成为了政争的牺牲品。

曹家之兴始于曹玺,正如红楼梦中所说,是以军功起家,不过在曹玺这一辈只是奠定了一个基础,并没有到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四):细思极恐

1. 装帧不错,加分。

2. 曹寅包衣出身,满族奴仆,所任织造之职明朝为宦官所掌。但曹家在《红楼梦》里面却是盛极一时,风头无两。不知道小说有没有提及这个出身,如果有更有艺术效果。

3. 朱批一句句“知道了”、“小心”让人抑郁。

4. 雍正上台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对社会是多大的浪费!而这种巨变也容易让人内心冷漠,感觉还不如世袭。而且此人对皇弟以“猪”称呼,狭隘之极,也可能是封建皇权导致心里变态。

5. 曹寅织造之职也包含打听消息,事无巨细,这些奏折都要皇帝阅览。这其实对皇帝精力是极大挑战,各种人名和以往表现都要牢记,否则下属很容易搪塞过去。皇帝并不需要创新,反而一切求稳。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五):包衣——皇帝的奴才

洋洋洒洒十几万字,还是觉得获得的信息太少了。对于曹家亏空这事,作者虽然着力笔墨去写了,还是觉得有好些地方省略。很多有相当份量的奏折并没被列出来。书中所列举的奏折,多是展现君臣之间和谐友好,康熙善待曹家之类。事实上,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曹家是包衣。即使康熙再怎么重任,他们在皇帝眼里也只是奴才。“吃人”第一次是从鲁迅的小说中看到,第二次则是在这些奏折中看到。 曹家接待康熙四次南巡,既是荣誉,也是莫大的经济压力;这等费用绝不是一个盐商可以担负得起的。即使是担任两淮巡盐御史这种肥缺,曹寅在猝然逝世后仍有大批的欠款。说白了,对于皇帝,曹家也只是一个卑微低贱的奴才。康熙之所以重用曹家,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因:满人中的汉人、乳母孙氏、曹寅自身有能力。其中第一条“满人中的汉人”也可以理解为“忠诚”。到了康熙末期以后,孙氏去世、曹寅去世,继任的曹颙以及之后的曹頫能力远不及父亲曹寅。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树倒猢狲散”。曹家家大业大靠的无非也就是两个人而已:孙氏和曹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