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维特根斯坦传(插图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维特根斯坦传(插图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维特根斯坦传(插图版)》是一本由[英] 瑞·蒙克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9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特根斯坦传(插图版)》读后感(一):笔记

Keine Nachricht von David

我认为你志愿加入军队是很棒的事,虽然必须这么做是可悲的

Lieben Brief von David

猛攻这问题,徒劳地!但我宁愿在这堡垒前抛洒热血而非两手空空的走掉。 最大的困难在于确保以攻克的诸堡垒的安全。 只需整个城市还未陷落,就不能在他的某一个工事里感到彻底安全。 From、10.31Wittgenstein 自我鸡血

只有你不去说出不可说的,才不会丧失任何东西,但不可说的东西将不可说地包含在所说的东西中。

为什么要把天才浪费在无知的穷人身上,这就像用精密的仪器开板条箱。 有人从关着的窗户看去,不能解释一个人的奇怪运动,他不知道外面是哪儿中风暴在肆虐,也不知道那人只是吃力的想站稳。

《维特根斯坦传(插图版)》读后感(二):倒也不是个全才

读这本书纯粹是看了知乎一个答案,把维特根斯坦说得很绝。岂料看了书,完全不是一回事。感觉那个答案把所有方面都夸大了一点,效果还是很唬人的。举几个例子:

答案中说维特根斯坦和希特勒同学时表现优异,让元首颇为嫉妒。看过书就知道有多扯,维特根斯坦其实与元首交集只有一年,而且维特根斯坦表现和元首有得一拼。元首要嫉妒也只能嫉妒小维和他抢吊车尾的位置。

答案中说小维小时候做了一台缝纫机。小维做的其实是模型,说直白点就和现在小孩拿乐高做的那些模型是一个道理,只是小维堂堂富二代,肯定做得会精致一点。

答案中说小维研究飞机要比瓦特兄弟早,而且颇有成果。早是早,谁让小维年纪大啊,但颇有成果却不敢恭维,书中说小维的想法其实很不实际,最后也没什么成果。

网上总会有人因为崇拜一个人而盲目抬高他,小维这次也是着了道了。其实真实的(假定这本传记是真实的吧)小维也当得起崇拜他的人的崇拜。

《维特根斯坦传(插图版)》读后感(三):LW

本书是在天才那令人费解的哲学、逻辑思想和生活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排版,插图均显大气;入其座中皆妙人,往来无白丁,家庭社会背景深厚如一棵苍郁大树;异于常人的对友情的敏感,与环境大多时候格格不入,喜欢独处,以家庭为痛苦羁绊;以贝多芬、莫扎特为榜样;也是个会在日记里写下“愿我永不失去自己”的普通人;祖荫之下,一战之后欧洲最富有的人之一,却自愿剥夺财产,剥离束缚自己的特权家庭背景的纽带:富贵生活并不是一切烦恼的终点,魔鬼在内部困扰着他;看到这里,即使大部分涉及的逻辑、哲学术语看不懂,也看到一点伦理之光;如此看重表达哲学的方式,可能比内容更重要;未写的一切恰恰是重要的部分,保持沉默,从而确定;第九章体罚看到发笑,停不下来,翻译很幽默;令我费解的是,除了童年的照片,成年后他每张照片眼睛视线传递的都是一种迟钝和憔悴,但他很美;如果有和他同样的疑惑,那么他书中的思想其实不难懂,否则将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一直在卸下自己的骄傲,他是个对道德要求近乎洁癖的天才;爱思考--哲学对他的意义,不是为了看上去更高贵,而是对自己思考方式产生了影响,始终抱着强烈和积极的兴趣思考事件背后的问题。与常人浑浑噩噩度日大相径庭。

《维特根斯坦传(插图版)》读后感(四):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展历程归纳

1911年开始的《逻辑哲学论》工作:从一个原始命题中导出整个逻辑,知道命题真值的可能性就能表明逻辑命题的真假(由此引出真值表),所有逻辑命题都是重言式,用符号代替不同类型的东西,因为哲学不能被说出,只能由符号体系显示;语言图像论,命题描述的是现象的图像,命题和事态之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逻辑结构;逻辑形式不能在语言内部表述,它在语言中显露自身,类似的,伦理和宗教真理不可表述,却在生活中显露自身 。

证实主义阶段过渡:考虑命题的内部联系,命题的意义由我们语言的“语法”提供,要在语法系统中寻找逻辑先天的内部联系;命题的意义是证实它的方式。

==》 哲学的谜题是一种语法误用和误解的结果,所需的不是解答,而是消解,消解问题的方法不在于构建新的理论,而在于收集我们已知的东西的线索。哲学分析不告诉我们任何新东西,语法规则不能被哲学证成或描述,命题间的内在关系不能被建构,语言使用的规则只能被举例看出,哲学是对平凡的东西的概观。哲学上的各种崇高价值无法用理论解释,与所用的语词毫无关系,人们无需逻辑分析也能知道日常命题的意思,行为才是首要的。哲学上的矛盾是没有价值的,一旦哲学问题失去了光环,就能看到真正的问题不是矛盾自身,而是使它们看上去重要的不佳眼力。语词与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在理论中、而是在实践中、在语词的使用中找到的。

《维特根斯坦传(插图版)》读后感(五):非完人的天才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罗素这些名字如雷贯耳,知道他们在学术上有 很大贡献,至于具体贡献是什么就不甚了了了。当然也看到很多段子,著名的那个罗素和摩尔给维特根斯坦答辩的故事,突显维特根斯坦的学术成就,连作为老师的罗素都不懂。

东鳞西爪的只言片语引起我的好奇,所以知道有这本巨厚的维特根斯坦传记后就买了来,放了两个月一直没动,在2022年开始立下新年旗,本年内一定要读完。择日不如撞日,在元旦开始沐浴洗手拆封起读。书有931页,但是引注参考书目有80多页,又有许多的图片相册,文字部分大概在700多页,也是个大工程了,而且毕竟传主是哲学家,连作为老师的罗素都不懂的哲学家。

按一天一章的速度,偶尔会有一天两天读一章。至29日全部读完。书虽然厚,不但写了维特根斯坦的生平经历,对他的思想理论学术也有很多的描述,以及这些学术怎么产生的,和谁碰撞沟通的,非常严谨认真,也非常流畅好读。

维特根斯坦生于巨富之家,最小的儿子,因为两个哥哥自杀身亡对父亲的影响,父亲让他可以自由发展。他的小时候就在思考,如果撒谎可以有利于自己的生活,那要不要撒谎呢。综观一生,他一直在和自己斗争,挣扎。他太较真,一生求真,不妥协,尽力探求自己天赋的责任。

他在中学成绩很糟糕,在柏林读大学学习工科,毕竟父亲是钢铁大王,然后到曼彻斯特学习航空学,,如果不是遇到罗素的著作,他大概就是工程师终其一生,也许某次想不开,像他某个哥哥一样自杀。他们的自杀不是生活困顿,而就是自己看不到出路。这大概就是没有生存压力又认真的富家子的困顿。

我觉得维特根斯坦遇到罗素以后就是各种任性,作为天才被认可后的任性,完全做自己,罗素认为他可以继续自己的哲学发展,而维特根斯坦做到了,而且对作为老师的罗素各种推翻,对老师罗素各种不认同。罗素为了生活编写通俗哲学作品也被他吐槽,维特根斯坦也对剑桥各种吐槽,认为压抑,但剑桥包容了他,特别是在二战中。这是英国最让人信服的地方了,不管你说什么,认可你的成就,各种包容。即使维特根斯坦一直不发表作品,他一直在修改在修改。他一直在发展,不但推翻罗素的学说,也一直推翻自己以前的理论。他太求真的,对世俗一点也不妥协。或者他完全没看到世俗,不必感受世俗的压力。这应该和他小时候完全没有金钱压力有关,太有安全感了,虽然他长大后放弃了自己的巨额财产,他靠剑桥的津贴。

所以他在临终时候说他度过了美好的一生。确实。他发挥了自己的智性,虽然也有痛苦,但那时对自己不妥协的痛苦。

做他的朋友应该是不堪其重。书里就又凯恩斯只想帮助他,不想经常和他交谈沟通,罗素也与他渐行渐远,摩尔的夫人也不想让他随心所欲和摩尔聊天交谈。因为他太严肃了,即使底下是花岗岩,他也要继续。

做他的爱人应该更是不堪其重。书中借用他的信件和日记写了他的几任爱人。不知道从他的爱人的角度来看维特根斯坦会如何。

维特根斯坦不是完人,他是天赋极高的人,他在生活中,特别是在一战后在奥地利做小学老师时候体罚学生很恶劣,虽然他在之后忏悔,他的学生也有不原谅他的权力。

至于他的哲学理论我还是半通不通,也许再都看几种小册子能更明白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