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素哲学三书读后感摘抄

罗素哲学三书读后感摘抄

《罗素哲学三书》是一本由[英]伯特兰·罗素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5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素哲学三书》读后感(一):存在即被感知

感谢@未读 赠书

《哲学问题》

哲学究竟是什么?当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陷入哲学的怪圈。当你开始决定给出一个定义,主观或客观地描述一件事实,哲学就已经敲响了门。任何可以被思考的事物,任何可以想象的事物,都带着哲学的影子。

“对于我们无法亲知的事物,我们永远无法判断其是否存在。”生命或许是有限的,但是哲学的思考是无限的。你可以哲学或非哲学自主地去看待周围的所有事物,也可以不去思考,仅仅去感知,感知生命的所有方面。

当你悠闲地享受阳光的温暖,你不会想到这是8分钟前的阳光,哪怕此刻太阳已经湮灭在茫茫宇宙中,你也可以感知到这“八分钟前的阳光”。于你而言,你未曾亲知太阳的消亡,所以太阳于你依旧存在并炽热。

那么哲学是否一定要依存与人而存在,依存那些感知、过去的记忆、思考?说得哲学一些,哲学一直存在着,只是当你在去触碰到它时,你才会感知到它的存在,并且明确它的庞大的让你迷茫。

《罗素哲学三书》读后感(二):罗素哲学

当谈到哲学的时候,人们很难绕开的一个人是伯特兰·罗素,他是英国的哲学家,现代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最近有幸读了罗素所著的《罗素哲学三讲》,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思想,也对哲学的相关问题多了几分认识。 这本书中囊括了《哲学问题》,《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我的哲学之发展》三部分的内容,深入浅出的向我们介绍了罗素的哲学思想,发人深省。 当然,讨论,思考哲学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去考虑基本的几个问题,比如什么是哲学?对于对这些知识了解较少的我们大多数人来讲,需要对哲学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尽管这些认识只是从某些方面去表述的。 罗素提出,在世界上有很多,看起来很简单,却没有办法准确回答的问题,比如世界上有没有让所有人都无法怀疑的真理? 哲学不是像我们在生活中、在科学课堂上那样自负地给出一个草率的答案,而是在探索了所有让这类问题几乎无解的因素后,在认识到日常观念背后的种种模糊与混乱之后去批判性地回答。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哲学又有什么价值呢?我认为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度思考本身就是哲学探索的一部分。 从大众的角度去考虑,很容易觉得哲学思考是一无是处的,是庸人自扰的,是没有意义的——这完全是从一种务实的角度去看待的,这种角度当然是比较狭隘的。 在作者看来,在很大程度上讲,哲学的价值就是要在不确定性中去寻找。一个未经哲学浸染的人,一生都会自缚于偏见之中。这些偏见可能来自常识,可能来自他所在的时代或国家的习惯和信仰,也可能来自他内心未经深思而形成的信念。 换句话说,哲学的思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的豁达,让我们考虑事物更多的可能性,因为我们不会仅仅去考虑一件事到底有没有用,一件东西到底有多少价值。哲学让我们对很多问题,很多事物都有更加鲜活的好奇心,这些思考也使得我们内心变得更加的丰富。 什么是生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思考可能确实有些无聊,但倘若我们不进行这样的哲学思考,很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己,毕竟我们至少要想清楚,到底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对我们来讲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本书中提到,我们的怀疑永远无法被反驳,因为所有的反驳都必须从某种争论者之间共享的知识出发,若都是凭空怀疑,那任何争论都无从谈起。这里强调的是哲学思考中的批判性思维,并且这种批判要基于一定事实与理论基础。 所有的反驳都从共享的知识出发,这一点很有趣。实际上仔细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是争论的非常厉害的时候,双方的共同点就越多。在争吵即将爆发的时候,咱们都需要明白,其实我们和对方都是很像的人。而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其实根本不会争吵起来,或者说没有必要争吵。 在我看来,哲学是很重要的存在,尤其是在这个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的时代。对于哲学的思考与探索,能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的丰富,充实,而这恰恰是我们非常需要的品质。

《罗素哲学三书》读后感(三):什么才是真的?

看书时间:2022年1月18-23日

罗素哲学三书

9.3

[英]伯特兰·罗素 / 2022 / 北京燕山出版社

看到书名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关于罗素哲学思想的解读,打开书才知道原来是罗素写的三本书的合集,罗素哲学三书分别是 《哲学问题》、《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我的哲学之发展》 。

但是三本书的内容合成一本书那得多厚啊,好在这本书并不是很厚,因为并不是全选,而是节选的。比如《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这本书原书正文就有8节,本书只是选译了前5节,而《我的哲学之发展》这本书原书正文就有18节,本书只是选译了前17节.所以三合一之后也不会太厚。

罗素高寿,活了98岁。罗素大概是在普通人里声望最高的哲学家了。但就像叔本华和尼采在大众中的声望一样,罗素并不是因为他的哲学成就而出名,而是因为他一系列非哲学的、亲民的著作和社会活动所致。

罗素的哲学是富有生命力的。这就是说,它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许有人说,任何一个哲学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任何哲学体系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罗素的哲学是流动的,罗素自己曾形象地把自己的哲学发展过程比作一条河流。这条哲学河流,在其发源地时,是细小的泉眼,它们发端于不同的哲学山岭,然后慢慢地汇集成溪。在它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吸引它所流经的各个地区所提供的丰富养料,迅速地成为一条小河。这就是罗素青年时代的哲学的雏形。

比如罗素在《哲学问题》中提出的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什么知识能确凿得让理性之人无法怀疑?

咋一看这个问题很简单士兵,但是经罗素一分析你就会对你的答案不是那么确定了。书中拿书桌举,我们看到桌子的形状是长方形。如果我从不同的距离、角度去看它,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我的知觉中,这张桌子甚至可以从立体形变成为平面形,或从长方形变为三角形——变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或者,也可能从长方形变成菱形、四边形等。它的颜色又依不同的角度、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

那我们凭什么相信我们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就是真实的呢?

其实我们是没法知道的。我们要通过哲学的沉思来体会宇宙的伟大。这样,人的心灵也会随之越发伟大,直到与构成其至高至善的宇宙融为一体。

《罗素哲学三书》读后感(四):能活成罗素吗?不能,那就看看他的哲学吧

1920年的秋天放弃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的徐志摩选择漂洋过海来到英国,是因为在他迷茫时期,有个英国哲学家召唤了他,“想跟这位20世纪的伏尔泰认真念一点书去”,“黄昏时穿透海上乌云的金色光芒——冷静、锐利、千变万化。”被徐志摩心心念念,用诗意的语言评价他思想的就是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特兰·罗素。

这位和中国有很大渊源的哲学家罗素,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这位伯特兰勋爵的文笔就算是译文也能看出他汪洋恣肆的文采,在哲学论著中既有数学家的精准又有“百年长明的深邃目光”。罗素有句名言常被人提起:“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他的哲学观点被他的热情点燃,用彻底哲学的思考方式来观照这个世界。

《罗素哲学三书》是罗素的知识论作品集,由《哲学问题》《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我的哲学之发展》三部作品组成,汇聚了罗素不同时期对哲学的研究与观点,很难想象这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上哲学的总结,更是未来哲学研究的指导,观点典雅而不晦涩,有着穿越时空的理性和睿智。

1、哲学的价值是什么?

很多人一提起哲学就觉得高深莫测,哲学家们在论述这个问题都会用各种浅显的例子来论证,比如柏拉图的三种“床”与理式世界。在《哲学问题》中罗素用一张桌子引入对哲学的大讨论,并将西方哲学的四大阶段,从柏拉图、中世纪哲学、笛卡尔等理性主义哲学家、到康德、黑格尔现代哲学时期的哲学观点进行对比和批判,并得出自己对哲学研究内容、目标与价值的论断:

哲学研究并非屠龙之术,首要目标是获取知识。哲学的价值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去学找,本身不能告诉一个正确的答案,但却能提供多样的可能性,拓展思维,解放思想,保持鲜活的好奇心。

人类在哲学沉思中才能“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狭小的樊笼里仰望星空,从自私狭隘中获得解放。

2、逻辑是哲学的本质

罗素在《哲学问题》中提出了诸多哲学的概念,比如共相世界与归纳法,在《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系列讲稿中集中分析哲学运动,展现了他个人的哲学观点。比如他驳斥了伯格森的“直觉”理论,推出自己提倡的哲学“逻辑原子论”。关于哲学逻辑分析法的本质,不同于黑格尔的形而上学的传统逻辑,而是一种现代的数理逻辑,用这种逻辑分析法来探究“外部世界”。这一部分论述,充分体现了罗素身为数学家的特质,列举了很多无限性与连续性的数学问题,进而批判了形而上学体系错误的推理。

罗素认为哲学家必须要有追求哲学真理的欲望,尽管可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或者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这就必须要培养逻辑的想象力。据说罗素曾在信中说他写《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的工作十分顺利,每天写十页讲稿,成就了这部分析哲学的纲领性著作。

3、使自己成为一面不扭曲的镜子

《我的哲学之发展》写于1959年,这是罗素对自己的哲学思想发展的一次回眸。他放弃了康德与黑格尔的哲学,寻找到用分析找哲学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哲学上的思考是孤独的,如同尼采、维特根斯坦。经历了神学、唯心主义的短暂巡游进而走进了哲学的多元主义。

罗素的哲学离不开他的数学原理,他在数理逻辑中找到了哲学中的原理。

之后的罗素,哲学理论中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互为师徒关系的维特根斯坦,罗素说过“维特根斯坦的理论对我有深刻的影响。”

通过《我的哲学之发展》可以看到罗素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不断舍弃批判旧哲学思想,代入其他学科补充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中间也接受了包括高徒的批评与修正。如同他在《哲学问题》中所说:我们没有囿于狭窄的围墙,在角落和缝隙里探索,正相反,我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拥有高度自由的开放世界,虽然有很多东西仍然未知,但确实有太多东西等到我们去获知。

哲学家的责任是尽力使自己成为一面不扭曲的镜子。罗素教会了我们思考,教会了我们要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世界。

《罗素哲学三书》读后感(五):《罗素哲学三书》集合罗素三本哲学书籍,看哲学的价值知识的获取

初读伯特兰·罗素的书,是他的《幸福之路》,惊讶于其大哲学家的书竟然也这么好读。不止有启迪人生的智慧,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关切,让我们明白哪些是导致不幸的因素,还有想要幸福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出改变。可以说当时读的时候惊为天人地相见恨晚。在书中花了很多线做了很多标注。

然后又去了解了这位大哲学家的资料。伯特兰•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现代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他一生获得过多项荣誉,包括于1950年的诺贝尔奖。

罗素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对他的作品却一直望而却步,《幸福之路》之后速度下单了他的《西方哲学史》,厚厚地两大本。

这次有幸读到罗素的《罗素哲学三书》,哲学的难度就出来了。哲学就是一波三折地折来折去讲述一个又一个问题。没有确定性的答案,只有批判性地思考。

正如罗素有名的那句话“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定不疑。”

哲学家就是充满批判性思考和心怀疑问的一群聪明人。

在《罗素哲学三书》中的章节《哲学的价值》里,罗素就哲学的价值进行了讨论。不能说每一句都像是老师在讲课,也可以说,值得学习的知识点不少。对于普通人对哲学会有更新的认识。

所以,哲学不是告诉你“事物是什么”而是“事物可能是什么”。

“凡事不要抱有绝对肯定的态度。”这是罗素对自由主义的思考。在这本书中,也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罗素哲学三书》将《哲学问题》《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我的哲学之发展》三本书的内容聚合于一本书中,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不止有哲学问题的探讨、哲学价值的阐释,还有罗素的回忆和思考记录。

在上半部分的《哲学问题》中罗素详细论证了物质与心灵、亲知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普遍性的知识、直观知识等在非特殊情况下,对自明真理、真的信念的判断。用哲学的批判性检视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原理,找到可保留的知识成果。

《哲学问题》大篇幅内容聚焦罗素的知识论哲学,引导读者重新思考“我们如何从世界获得知识”的命题。

罗素从一张桌子为例,开始论证哪些是可即刻感知的“感觉材料”,与“物理客体”桌子之间的关系,人们在认识“物质”以及对与物质相对的“心灵”的意识。

在引用别人提出的相关结论的同时,分析其谬误的存在性,提出自己的知识哲学。

哲学在帮助人们减少易犯错误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的扩张”。

冷静自由的哲学沉思,是帮助人们逃出受私利纠缠的樊笼的逃离方式。在求知欲的指引下,在批判性思维的审视中,在自我世界的沉思中获得满足,实现真正的自由。

在找寻哲学问题的“可能”中,摒弃教条式定论,丰富心智层面的想象力,打开闭锁的心灵,通过哲学的沉思来体会宇宙的伟大。

在这本书的“中”部分,引导人们把沉思扩展到外部世界,通过逻辑想象力和分析从未想到的可能性,找到对于外部世界知识的认识和获取方法。

在遇到困惑与失望,在众多年轻人慨叹“人生虚无”的时候,或许可以读一读罗素的哲学。从中学到那些亲知知识和衍生知识的方法,把视野放到比自我世界更大的课题之中,去思考解决难题的方法,找到难以抉择而又有引导作用的论点。

想起海伦·凯勒曾有段对于知识的观点,

学习知识,还要会分辨和提取知识,罗素的哲学分析就是在分辨真理和谬误,从最高的角度去思索去看清。

最后再说下这本书的装帧,精致小巧,集合三本书内容的书体量却不是很大,可以说是口袋小书。塞进我大大的睡衣口袋里,也是刚刚好。可能是因为它的字体比较小,书不算大但内容丰富,方便随身携带随时翻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