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狄兰·托马斯诗选读后感锦集

狄兰·托马斯诗选读后感锦集

《狄兰·托马斯诗选》是一本由[英] 狄兰·托马斯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狄兰·托马斯诗选》读后感(一):是完整的也是戛然而止的

起初轻盈纤细

雨后清晨,阳光草地

橡树在春天里肆意生长

即使小丑哭泣在那月中

却是玫瑰凋零一般

破碎也见的美

而后他愤怒,渴望,悲伤

四季不再有分明的模样

只有风在旷野中肆意呼啸

骨,血与女子

是谁的灵魂在迷茫挣扎

终于在圣光里寻到了指引

即使注定毁灭也要反抗挣扎

因为

一切都会逝去

但一切也被保留

我到之处

精神不死

便是永生

《狄兰·托马斯诗选》读后感(二):自翻It's not in misery but in oblivion

(本人自翻试水,欢迎查错)

海岸先生翻译的太烂了所以我决定来翻译了

在遗忘而非苦难中

在遗忘中而非苦难中

绝非在愉悦的情绪之间。

对春天的呐喊

穿过恒古的冬日。

他将倒下,此后我们的吐息

使他圆润的面庞冻僵,

继而在他宽阔的口中找到归宿。

我们必须低语着穿过小径,

只因我们曾拥有的爱与他血液中的荣光

顺着静脉游走

裹挟着谨慎的力

穿过所有的季节

从土壤中喷涌而出,

直到源头枯竭,

然而血管终将萎缩。

他尚未对坟墓有所觉察

尽管我们贬损这小径,

将四散的追思埋入可憎的时辰

这场高烧,正如溺毙,往复不止。

他死去了,躺在家中,孤身一人。

但我们的胸腔中,抑或是干涸的脉管中

没有冗杂的话语。

我们的不幸,

在我们的呼吸之中消逝

最终无一沉淀。

浸没在罪恶抑或是欢愉中的我们,

不会撕裂他周遭的帷幔,

不会将这不幸吞食或刺穿。

谁能告诉这好色之人

遗忘如此无情。

《狄兰·托马斯诗选》读后感(三):狄兰托马斯诗三首

《有时天空太明亮》

这首诗很明显能体现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诗里有我、天使、女人三个人,大量的通感,比如手斩断想法、多汁的微笑。“我撕开她的胸部/看见的是我的血液/在她的(而不是我的)体内流出”,这就非常超现实了,似乎我与她融为一体,流的同样的血液。开头的“有时天空太明亮”和后面的“或许天空太明亮”刚好形成一个首尾呼应。

《耳朵在塔楼里听见》

这首诗《耳朵在塔楼里听见》充满了不安的情绪,每节诗的末尾“手,拿的是毒药还是葡萄?”、“船,载的是毒药还是葡萄?”、“你们拿的是毒药还是葡萄?”,“我”心中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想敞开自己拥抱世界,一方面又害怕外界的伤害,这种对外界的不信任感引起了我的共鸣,当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愈发艰难,特别是消费主义带来的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在某一刻你是猎物,你的钱包被他人盯上,你的容貌被他人盯上,你的劳动力被他人盯上,某一刻你为了生存下去又盯上了别人的钱包、容貌和劳动力。在这一点上我们没得选择,谁拒绝被裹挟,谁就会成为异类。而消费社会需要我们纵欲、需要我们浪费,只有这样,它才能源源不断获利,才能让消费巨轮不断前行。这首诗将物的“耳朵”、“手”和“眼睛”进行了拟人化,显得非常生动,更加凸显了人内心的矛盾。“耳朵”、“手”和“眼睛”已经迫不及待了,而”我“却仍然拿不定主意。

《疯人院里的爱》

这首诗说的是疯人院里来个位陌生女孩与”我“同住,作者形容她”疯如鸟“,像鸟一样自由,虽然她睡在狭小的料槽,却像死尸般逍遥自在。最后“我”受到她灵光的熏染,或许会追随她一起飞到天空点燃万千的星云。

《狄兰·托马斯诗选》读后感(四):Youth Calls to Age 翻译

Youth Calls to Age 青春呼告暮年 Dylan Thomas 狄兰·托马斯 You too have seen the sun a bird of fire 你也曾见过太阳,如火中淬炼的鸟儿 Stepping on clouds across the golden sky, 踏足云端,穿过金黄色的天空, Have known man's envy and his weak desire, 曾知晓身为人的嫉妒和软弱的欲望, Have loved and lost. 曾爱过,也失去过。 You, who are old, have loved and lost as I 老去的你,和我一样爱过,并失去过 All that is beautiful but born to die, 那一切美丽无比,却生来必死的事物, Have traced your patterns in the hastening frost. (和我一样,)曾顶着迅猛的霜寒,沿着你的道而行。 And you have walked upon the hills at night, 你曾在夜晚迈过山丘 And bared your head beneath the living sky, 在暗涌的夜空下清空头颅 When it was noon have walked into the light, 曾在正午闯入日光, Knowing such joy as I. 和我一样,深谙这一种欢欣。 Though there are years between us, they are naught; 我们相差几岁,但那不作数; Youth calls to age across the tired years: 历经疲惫的年岁,青年向老者呼告: 'What have you found,' he cries, 'what have you sought?' “你都认识了些什么,”祂喊道,“你到底追寻何物?” 'What you have found,' age answers through his tears, “你所认识的,”老者透过泪水作答, 'What you have sought.' “正是你追寻的。”

《狄兰·托马斯诗选》读后感(五):不要温顺地走入那个良宵

电影《星际穿越》中一首《不要温顺地走入那个良宵》(Do Not Go Into That Good Night)不仅把人们从科学的冷漠里带入到诗歌的激情间,而且重新把中国读者引进狄兰·托马斯的诗歌世界。托马斯丰盈的意象、词语的翻新、打破逻辑的句法结构以及他颇具个性的喻体下的本体,这一切使他的诗歌改变了现代诗歌的范式。他的诗歌从感性世界出发把一弯平凡的明月、一片树叶、简单的一个梦赋予了艺术的真实和升华。然而,诗人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诗歌的实用指示功能价值,而是在潜意识中挖掘新奇的意象,然后把这些意象以跳跃性、流动性的、跌宕的艺术狂想形式展现出来,表达和强化其内心的情感。托马斯的诗歌具有浓郁的现代性,因为他的诗歌以非理性的怪诞意象和超越逻辑的、非理性语言来表现他对生与死、创造与毁灭、人类生存与宇宙规律等方面的思考,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托马斯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美学张力能把读者带入由诗人从语言现实和自身出发设置的一种独具个性的、颇有神奇魅力艺术审美新领地。而他的诗歌在具备现代主义诗歌语言共性的同时,还兼有浪漫主义诗歌富于想象力、憧憬自然美、返璞归真的特点,托马斯的诗歌在他那个时代被合理地认为是新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他的诗歌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1、狄兰·托马斯诗歌语言独具个性的美学张力

(1)以非理性、暗示逻辑的现代诗歌语言形式力求达到诗歌语言"神奇"和"创新"的美学张力

在20世纪初期,整个西方现代社会的语言危机直接激发了现代主义作家们的语言创新意识。这时的语言危机主要在于语言变得无力表达个人的体验及个性特点,且与整个社会经验和结构相脱节,就使得社会人群越来越受制于语言。面临语言危机带来的尴尬,现代主义诗人们开始寻找新的表达模式,试图用新的创作手法来探索语言表现客观世界的新途径。"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文字之于诗人,正如画的对象之于画家。不同的画家对同一朵花有不同的感受,画出画来就各有不同。而不同的诗人对同一个字有不同的感受,写出诗来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发掘词的多种意义和遣词用字,对于超现实主义者就成了非同小可的事"。超现实主义诗人的语言艺术就是打破逻辑和理性、道德和美学的种种束缚,把人的内心世界用各种语言手段及翻新的词语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在诗歌的"神奇性"中感受诗歌美的存在,以寻求表现客观世界的新方式。托马斯的诗歌不算是气势磅礴,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理性逻辑,但是在他精心变形的诗歌中读者却能读到节奏明快的韵律,流畅温婉的语调。

(2)从语言现实出发以浪漫的情怀和自然的诗歌画卷扩展其诗歌美学的张力,触发人们的内心感情

现代主义诗歌通常与灰暗、怀疑、精神压力以及自我分裂等主题有关,而托马斯的诗歌虽然追求语言的创新意识,但是他的诗歌主题却在自然清新中渗透着独具个性的浪漫特质。浪漫主义诗歌的主题一般包括回归大自然、缅怀纯真的童年等。—些浪漫主义诗人追忆童年美好岁月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歌颂都为托马斯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托马斯的诗歌绝少有不表达对自然万物的思索,他的很多诗都是关于自然界的"。他的创作继承了浪漫主义诗歌传统,也反对艾略特等现代派诗人对英国诗歌传统的破坏。

诗人通过诗歌语言的美学张力来召唤人们重新审视诸如生命意义、死亡痛苦、爱情、幸福、绝望、个人和社会关系等。简言之,对于生命而言,我们不仅要体验自己生命的存在,而且要感受自然的一切,不管是人、动物还是植物。也就是说,人应当凭借对生与死、爱与恨、存在与宇宙等的寻思中认知一切事物从而开创新的人生、热情、希望和幸福。

可以看出托马斯的诗歌语言具备现代诗人的共性。然而现代诗歌的基调是灰暗的,往往让人觉得压抑,对于后来的读者反英国诗歌传统的现代派诗歌相对而言过于沉重,很容易引起读者抑郁、悲观厌世的情感。托马斯的诗歌却通过借助潜意识和梦境揭示“本我的秘密”自发产生意象的创作手法从潜意识中把不同形式的意象挖掘出来,使其语言打破了语言常规的羁绊,将理性的思维颠覆。诗人选择最符合想象目标的意象赋予诗歌个性化的人生描绘,以浪漫的情怀呈现出自然的纯美和脱离世俗烟火的美学张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