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港式中产》读后感摘抄

《港式中产》读后感摘抄

《港式中产》是一本由赵崇明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港式中产》读后感(一):香港人在自嘲,我们在自摸?

看过《港式中产》,为他们这种深深的自嘲而感到欣慰。

记得柏杨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写过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他写这本书只是自嘲我们自己国人人性的弱点,以为大家激起觉醒,可惜没人当回事。

民国时候,有位老先生,叫做李宗吾,他写了本《厚黑学》,宗旨也是提醒国人,改正自己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以为大家能激起觉醒,可惜也没有人当一回事。

美国华侨张纯如写了本书,揭露南京大屠杀中比日本人更阴暗的中国人人性的一面,可惜我们似乎对于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网络游戏,以及与人内斗和钻营这方面比较在行。

香港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一个国际大都市,不是纯粹的偶然,也不是因为他们崇洋媚外,他们有勤奋的先辈,也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一个个牵着鸟笼喝早茶的历史不再重复,取而代之的是保有personal 思想的头脑和智慧。

能看到自己的弱点,这就是本事,武侠小说里常常有,一位身负绝技的高手高高手,能练到自己浑身上下都没有破绽,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是,其实,他们心里十分明了,他们的破绽在那里,要么遮掩,要么大胆的露出来,这就是王-者的气度,真正的高手是敢于示弱的人。

香港人的确病的不轻,因为有着英-式的教育,以及不同于内地的社会体-制,他们似乎偏离了他们所习惯的港口,而这个港口确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避风港。

我不是政-治-家,对这些不做评论,只是从香港人的豁达和自嘲中看到了我们的问题,而我们的问题似乎也是一种习惯病,叫做什么呢,看过这本书的读者,你们自己总结,这样最好。

《港式中产》读后感(二):中产是什么,今晚我不知道喎

提起香港,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印象。

而我对她的印象,混杂了老港片的情怀,港姐的美丽,时政节目的犀利,太多太多。

也许更多的印象叫做繁华。

是的,从小我总是对那个贴着殖民地标签的繁华岛屿充满着幻想。

这个城市的财富神话声名在外,似乎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只要勤力就能成功的宝地,这是一个无数精英出身于凉茶铺、鱼蛋摊、大排档的神奇的地方。

成功是什么?或许,是可以告别天水围的屋村和深水埗的公厕,搬入浅水湾。

回来说说这本书吧。

书名为港式中产,事实上,我不那么确定中产是什么(虽然作者有所论述)。

作者既然谈论到了港式中产,那么是不是也有资本主义式的中产和社会主义特色的中产呢?

我能够感受到的是,中国内地越来越多的城市,甚至说绝大部分的城市应该也不为过吧,无一不在经历着香港所经历过的以及正在经历的。

Dayo曾经在他的show里面说:人生三大矛盾你明唔明啊?“揾食啫!”“犯法啊?”“我想咖?”

香港如此注重实用主义,一点都不难理解。对于一个大部分市民为难民以及难民的后代的城市而言,归属感和安全感缺失到什么程度呢,应该是趋近于无吧。这种时候,人还想要求什么,钱能够带来的满足感和安全感比其他所有都要值得信赖得多。混口饭吃,生存下去,运气好发发财,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

又或许,不管是草根(或是本书作者说的基层、下流社会),还是中产,还是富豪(书中的上流社会),这三大矛盾都是通用的吧。

又或许不仅仅是香港,北上广深、二三四线,统统沦陷。

搵食而已。

我一直不知道所谓的“中环价值”是香港的核心价值,我以为狮子山下的包容与同舟共济才是,我以为吃着鱼蛋粗面而非鱼翅捞饭的草根精神才是。还记得吗,麦兜的妈妈麦太太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

《港式中产》读后感(三):粗读《港式中产》

本书的编辑找到我,发给我了部分的试读版,由于我是一个在深圳长大的女生,从小到大一直都浸染在香港文化对国内的冲击下,所以看到作者是浸会大学的博士,外加上扣人心弦的目录,拿到试读书后,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将他读完。翻到最后一页,长吁一口气——这就是我成长中看到的香港,从繁华到被大陆人攻陷,普通人看到的也许只是港币汇率的掉落,但是我却看到了这十几年来改革开放对香港的冲击。港人北上不仅仅是流向问题,更深层的社会体制问题其实更值得我们思量。又由于中产阶级是香港文化的一类典型代表,所以这个时候看到这本书,真真是切中了我的关注点。

从第一次去香港到现在,估计也有10年左右的时间了,这个城市对我来说是个“既爱又恨"的地方,爱他的资本主义式的自由,信息公开,交通便利,十年前真可谓是世界的中心,东西划算够多够丰富,就连手扶梯的速度都快好几倍;恨是恨他的功利主义(也即文中说的实用主义、效益主义),一切都向钱看齐,公屋租住条件小而挤,这确实是一种对人性的抹杀。书中一开头就说:中产阶级是一种介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在社会中拥有中等收入的人。当然这样的定义一直在变,随着一代代的人成为中产而改变。但是这帮人有相似的特性:用经济状况判断阶级状况,崇拜专业主义,重视功利的培养孩子等等。这就是香港的现状,我知道的香港中产阶级,努努力挣钱一家四口可以住60平方左右的房子,家里请的起菲佣,这样的人必然会强调阶级。

因为是试读本,所以我更加期望看完全书再来做更深入的评论,毕竟试读本只有83页的内容,还不足以我为这本书下定论。但是有一点我会有所质疑,许是因为作者本事是信徒的原因,较多章节出现了宗教性质的论述,作为一个关注社会现象的书籍,我想也许这样信仰式的语段少一些,会更有逻辑力。当然我并不对宗教信仰做出任何评论,这只是个人意见罢啦,希望有机会读完全书。

《港式中产》读后感(四):粗读《港式中产》

本书的编辑找到我,发给我了部分的试读版,由于我是一个在深圳长大的女生,从小到大一直都浸染在香港文化对国内的冲击下,所以看到作者是浸会大学的博士,外加上扣人心弦的目录,拿到试读书后,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将他读完。翻到最后一页,长吁一口气——这就是我成长中看到的香港,从繁华到被大陆人攻陷,普通人看到的也许只是港币汇率的掉落,但是我却看到了这十几年来改革开放对香港的冲击。港人北上不仅仅是流向问题,更深层的社会体制问题其实更值得我们思量。又由于中产阶级是香港文化的一类典型代表,所以这个时候看到这本书,真真是切中了我的关注点。

从第一次去香港到现在,估计也有10年左右的时间了,这个城市对我来说是个“既爱又恨"的地方,爱他的资本主义式的自由,信息公开,交通便利,十年前真可谓是世界的中心,东西划算够多够丰富,就连手扶梯的速度都快好几倍;恨是恨他的功利主义(也即文中说的实用主义、效益主义),一切都向钱看齐,公屋租住条件小而挤,这确实是一种对人性的抹杀。书中一开头就说:中产阶级是一种介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在社会中拥有中等收入的人。当然这样的定义一直在变,随着一代代的人成为中产而改变。但是这帮人有相似的特性:用经济状况判断阶级状况,崇拜专业主义,重视功利的培养孩子等等。这就是香港的现状,我知道的香港中产阶级,努努力挣钱一家四口可以住60平方左右的房子,家里请的起菲佣,这样的人必然会强调阶级。

因为是试读本,所以我更加期望看完全书再来做更深入的评论,毕竟试读本只有83页的内容,还不足以我为这本书下定论。但是有一点我会有所质疑,许是因为作者本事是信徒的原因,较多章节出现了宗教性质的论述,作为一个关注社会现象的书籍,我想也许这样信仰式的语段少一些,会更有逻辑力。当然我并不对宗教信仰做出任何评论,这只是个人意见罢啦,希望有机会读完全书。

《港式中产》读后感(五):岂止中产,岂止香港

去年阅读陈冠中先生的【我们这一代香港人】,获益良多,但其中的文献与专业数据着实太多,以我之浅薄经验竟无法写出完整的书评,我写不出来,“这一代香港人”毕竟是一个宏大命题,甚至,他关照的并非只是香港记忆,若是仔细思考,香港财富崛起的经验抑或其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正是当下大陆在经历的阵痛。

然可笑之处在于,大多数大陆人竟真的仅仅把香港当作一个“代购岛”,从未思考这背后代表着什么?当大陆富豪财富井喷,无处挥霍,他们自然要把眼光转向香港这个“销金窝”,甚至可以说,大陆上流阶层拥有的财富足以让香港富豪都大呼惊骇。

外婆的妹妹在早年随丈夫远渡香港,经数十年的打拼,他们已俨然过上了中上阶层的生活,在黄金海岸边拥有自己的别墅,家中拥有劳特莱斯、宾利等名车,请了菲佣,并拥有赛马,能够坐进马主包厢,在交谈之中我知悉道,那一批从大陆过去的人七成以上都已坐拥不菲身价,不得不说,那是一个机会遍地的年代,于是才有香江奇迹,才有首富李嘉城。

关照中产生活迷思,当然不能撇开上流与下流阶层,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年代,中产早已消失得七七八八,甚至,中产犹在,中产精神丧失,空有财富累积,没有与之匹配的精神与公民自觉,这是香港曾经历的一切,而今在大陆蓬勃上演。

与台湾残存人文情绪的氛围不同,香港一直戴着“文化沙漠”的耻辱帽,说耻辱,在某些人眼里也并非耻辱,有钱嘛,港人有钱就够了,要文化干什么,这是物质滥觞下的悲哀,已持续多年,人们对物质的热情超过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这样一个逼仄的地方,每个人都是生意人,每个人都想多赚点钱。

所谓的“中环价值”与“狮子山下”,若非常年浸淫港式文化的人,可能甚少听说,香港朝大陆输出的是电影,是明星,是TVB,是警匪片,但所谓的“中环价值”曾一度让港人在经济沉浮期唏嘘不已。

香港中环,高楼林立,这是发达的货币中心,然股票跌跌涨涨,楼市几度崩溃,又藏着多少人的悲欢离合,辛酸血泪?以古鉴今,以香港鉴今之大陆,君不见大陆地产的种种乱象,若不是政府的调控之手从中操作,在自由市场下,恐怕早已崩溃不堪。

【港式中产】一书,看似范围小小,实则讨论问题上溯殖民文化下的香港百态,下至新生代时代怪象与文化思考,所论问题不可谓不多,这是此书的价值所在。

香港,小小的弹丸之地,香江明珠创造了多少现世传奇,如今大陆财富滥觞,自然可以不将小小的香港放在眼中,但这个凌乱的时代中,黑云压顶,前方未明,或许,是该一边思考,一边行路,而不是在狂欢中迷失了方向,所有热闹过后都是无尽苍凉,香港尝过的苦头,我们又当如何处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