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实战第三屏:移动营销实务十讲读后感精选

实战第三屏:移动营销实务十讲读后感精选

《实战第三屏:移动营销实务十讲》是一本由黄维 / 罗晶 / 应花 / 李婉著作,59.00元出版的2014-1图书,本书定价:324,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实战第三屏:移动营销实务十讲》读后感(一):有案例、有数据、有方法,难得的实战分享

互联网时代让读书已经变成最奢侈的生活。读本好书,不仅可以帮助你感悟清楚许多事,而且可以让你的心灵归位。《实战第三屏----移动营销实务十讲》就是能够告诉你方法,安静心灵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各位,抽点时间看看。

--------中国广告协会互动网络分会秘书长 陈永

《实战第三屏:移动营销实务十讲》读后感(二):移动营销新视角

网友们戏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曾经看过一个热门微博说,两人去饭店吃饭,点好菜后,女朋友为了拍出好照片发微博和朋友圈,竟然拍了半个小时,才让男朋友吃饭。可见,人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就如大多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和睡前的最后一件事都是看手机,手机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分分秒秒,这其实正在向我们昭示着,手机广告正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前景。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这么说过,如果不总统,他就做广告人,做广告和做总统一样难,而我恰恰选择了这个最难的职业。最为一个广告策划,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非常惊喜,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详细、实用,有学习性。

这本移动营销实务十讲,逻辑思维很强,条理很清晰,从移动营销为什么、做什么、找谁做和怎么做四大部分组成,循序渐进,面面俱到、抽丝剥茧地慢慢的为大家讲述移动营销,作者可谓用心良苦了。而且在四部分中,为了增加说服力和论据,作者用了大量经典的案例和最新的详实的数据为大家论述。

看完这本书,我对作者很是佩服,这是需要阅读大量数据和案例,通过总结分析得出的精华呀。书中,作者对手机广告的差异性、手机广告的形式、受众的心里分析、广告主的需求分析既全面,又角度独到,不得不让人佩服。当然对苹果、安卓人的分析,也让人眼前一亮。

也许因为我是做广告策划的,所以更关注的是广告形式的创新,看到书中作者讲到“手机互动的核心竞争优势还在于策划创意,而不是技术”和“移动LBS是一种技术,它的未来与核心竞争优势还在于策划创意的包装”,很是赞同,不论是多么好玩的有用的APP,都是和创意策划紧密相连的。技术的更新也是为了配合创意策划,好的创意策划,才能实现成功的移动营销目的,直接推送信息,受众被动接受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人更多的喜欢有亮点、有新意、能分享、互动性强的事物,例如微信的营销,就需要更多的创意策划去支撑。

虽然作者为我们分析了移动营销过去,现状,新的形式,和成功的案例,但是也发出了疑问,移动营销的未来,谁都无法确定,但是我们怀揣希望。我相信凭借移动第三屏的分享性、参与性、个人化和4G时代的到来,在社会化平台上找到、聚拢与品牌气味相投的社群,用高品质的内容,有趣的活动,在适当的时候,划一根“火柴”,就会造就移动营销成功的核反应堆,当然这需要我们这些广告人的不懈努力。

感谢作者最后贴心的“2013年中国品牌广告主移动营销指南”和“2013移动营销百问百答”,为我扫盲。

《实战第三屏:移动营销实务十讲》读后感(三):打通思路

在原来呆的公司里也接触过微博、网站、微信运营。那时每天都是要愁微博稿和微信稿,要愁网站里面的搭建和论坛管理。特别是发稿的时候,就跟打仗一样。新的创业公司、同事们都是各行各业过来的新手,大家都是摸索着前进。做微博和网站转发量上不去,后台点击量统计也是时好时坏,转化为现场活动量和业绩量的也是很让人伤心。那一个月,看着别人微博,第一反应是是看转发量和评论数,个十百千数一轮,然后又羡慕又嫉妒。那一个月,是看着人家的微博,就想着人家的图文故事怎么这么有意思,是怎么做的?那一个月,开着网站后台,绞尽脑汁地填内容,放美图,做活动,论坛里有的帖子被阅读评论过百,真是那一天都可以飞起来。

身边也没有微博达人,做什么都是自己上网搜索,买书折腾琢磨。大量的信息和案例,但是总觉得看是一回事,轮到自己做又是一回事,很多关键点没有找到的,看到的也不成系统,有点人云亦云,不知所措。后来跳槽了,不再接触微博运营,就成了微博“哈哈”党和点赞党,还是下意识的看人家的评论数和点击数。

接触到这本书后,就觉得有一种考试时做错题后,下了考场突然见到正确答案的眼前一亮的感觉。

1)没有合适的营销受众定位,没有紧跟热点的及时信息反馈点,怎么在这么大的微博人群中抓取到目标群体并且保持他们的持久兴趣?那段时间,每天都是图文相配,但是风格不能统一,没有固定的消费者年龄层次的分别。其实真正的消费群体是30岁以上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群,20来岁的小年轻也只是过来看看,看的多,下手的少。

2)没有后续的活动策划,前期的爆点再多,也是昙花一现,泯然众人矣,怎么保持后期的活动量?母亲节,儿童节、外出采风,沙滩野营好多噱头都可以相结合做一些现场的实地活动,现场的拍摄宣传,这些没有做到。还好原公司后面有跟深圳国际马拉松合作,保持了一定的曝光量和活动。

3)推广营销内容不够有创意或者不够有吸引点,连折扣都不上,又怎么能挠到陌生人心头的痒痒肉,让他开始第一次阅读?间歇性地卖萌或者段子秀或者是技术帝讲解,真是有点混乱。

移动端运营可大可小,大到公司品牌经营,小到个人品牌操作,都是相关的智慧。书里面有蛮多的案例,成系统、成条理的完整操作,看书时觉得“哎呦,不错,原来应该是这么想,这么操作”。也希望以后自己再做相关的事情,不论是移动端营销还是地面营销,都能对做事有启发和思考。即便是模仿也能跟着少走弯路。

想了解还是想深入,都可以看看这本书。跟着学点营销的思路和方法,少一点跌跌撞撞的摸索,多一些胸有成竹。

《实战第三屏:移动营销实务十讲》读后感(四):好玩才能玩得更好

很多人将刚刚过去的2013年称为移动互联网营销元年,因为从去年开始,许多企业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投入了重金做广告。但如果要说怎样才能玩转移动互联网营销,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

2013年对于我来说是比较悲催的一年。毕竟是学经济的,所以在移动APP开始普及的时候,我就马上用仅剩的奖学金更新了装备,添置了ipad和iPhone 4s,想要尽快掌握这个生财之路。未曾想到的是,还没开始投入到对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研究,就遭遇了毕业就分手的苦闷。最后抑郁到只有通过环中国旅行才能缓解那份情绪,结果一路走下来是先丢ipad再丢iPhone 4s……还好人没丢。旅行结束后漂到北京,找同学借了个淘汰的安卓机继续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探索。

对于移动营销的具体概念,虽然一直在鼓捣,但还是在看完了《实战第三屏:移动营销实务十讲》才对它有了具体的印象。《实战第三屏:移动营销实务十讲》是国内第一本就移动营销实务来讲述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书,确实是一本填补互联网营销业界的空白之作。据书中所述,移动营销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才出现的一个营销渠道。它是一种整合营销,以移动设备为平台,整合多种营销手段,向持移动设备的消费者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以达到企业市场的营销目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移动营销渠道的整合范围比传统营销渠道的范围要大的多。它不仅仅是条幅广告、弹出广告、全屏广告,也不限于APP推荐墙、电商墙和游戏内植入广告。它是结合了一切移动设备使用的场景、时间和它们的技术优势,来实行有创意的音频、视频、互动等与潜在消费者沟通的方式。

据一项调查显示,86.3%的用户在看电视时,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比如聊微信、使用一些其它即时通讯软件、查询信息、刷微博、刷社交网站等等。于是一些聪明的广告人,就开始投放配合这些经常使用的应用的电视广告,从而创造更大的传播价值,让电视广告和手机互动起来,广告也因此变得好玩。

就拿可口可乐之前推出的一个手机APP“CHOK”来说吧。用户只要用手机下载“CHOK”,然后在指定的“可口可乐”沙滩电视广告播出时开启。当广告画面中出现可口可乐的瓶盖,且手机出现震动的同时,挥动手机去抓取电视画面中的瓶盖,每次最多可捕捉到3个。广告结束后,用户就可以在手机APP中揭晓奖品结果。这些奖品都是重量级的,甚至还有汽车大奖,因此“CHOK”对用户的吸引也很大。像可口可乐的这种玩法,就是突破了传统电视广告与消费者互动的难题,让广告不再那么无聊。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传统广告都开始与消费者互动并从中淘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新的移动营销玩法,实际上都是创意和技术的协同作用。但无论互动方式怎么办,它们都有一个非常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好玩才能玩得更好。

《实战第三屏:移动营销实务十讲》读后感(五):拥抱这片海,就是理解我们的时代

如果为眼下这个时代画几幅代表性的即景,摇晃的地铁车厢、面无表情或不觉微笑地盯紧手机屏幕的人群,必定榜上有名。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生活方式的迭代,其背后是对思维路径的消解与改变。“在路上”,半个世纪前还是文艺和先锋的表征,如今却成了日常与琐碎的代名词。移动终端,或曰第三屏,正在改变世界运行的内生结构。

按照上述思路延展开,会走入媒介环境学的话语体系。不如再换一个视角,回归具象的现实。

清早睁开眼,第一反应是拿过手机,刷掉微信、微博的角标,顺便看几个公众号。上班途中,看看新闻客户端,和亲友聊聊八卦,月初流量足够,还不忘逛逛网店。到了午休时间,打开点评网,寻找合乎心意的饭店,饱食一顿方解工作半日的压抑。晚饭和朋友约醉,靠地图APP指引方向。夜场散了打不到车,叫车软件随时帮忙。若是再过回没有智能手机的日子,怕只有五个字概括:由奢入俭难。

与之相应,在第三屏上,广告也逐渐如影随行。打开APP有全屏画面,看美剧有强制播放,俯拾皆是的banner和HTML5技术下的动态广告,开始占据视线。注意力经济也由此找到了新蓝海。问题是,在第三屏这片方兴未艾的热土上,怎样的营销不惹人厌烦,甚至能直击人心?《实战第三屏》梳理了颇具操作性的解答。

知名自媒体人曾航和群邑互动总裁陈建豪对此书的定位是“教材”、“参考工具书”。理解这番意思,就能明白此书的专业性,大略洞悉隐藏在不易阅读背后的真材实料。对专业读者而言,本书由国内领先的移动营销服务商巨流无线团队创作,详实的图文和案例不啻是一场汽车、金融、快消领域移动营销的集中展示。研读此书,对行业最新的动态会有更系统的体认。

就普通读者来说,忍得了术语和概念的“打击”,也会辨出字里行间的思维之乐。乍看起来,《实战第三屏》讲的是移动营销。归根结底,这是透过第三屏的变化,记录整个时代。

例如,书中讲到社会化营销。如果像何伟或查建英这样的纪实作者来撰写移动互联网的2013年,可口可乐昵称瓶、帮汪峰上头条种种,均是消费主义和戏仿的亚文化在时人心里的影射。而这些事件的策划者,是业内颇有知名度的一家营销企业。通过影响日常生活,社会化营销也为世界的不少向度添上了永存的坐标。

在更广义的移动营销领域,通过每一个活动见证、记录的用户行为,不仅会在线下产生购买,也能成为大数据的预测参考。熟练地使用微信、微博之余,《实战第三屏》也在解密背后的商业逻辑。钱锺书先生的调侃,到今天,已经可以两全,吃了鸡蛋,还能见到母鸡。

当下,永远不变的就是变。谈营销色变已成往事,因为无事无人不媒介,营销和媒介又是天然的双生子。说移动营销体量堪虞,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互联网初临时,扬言纸媒逢春的“义士”,如今已在为艰难转型出谋划策。未来,生活都将是的移动的。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大势,经略蓝海也成为无从回避的选择。不妨从今开始,拥抱这片海,这不仅是通晓周围发生了什么,也是理解我们身处的时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