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选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选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一):给迷茫中的你一盏明灯

很偶然的情况下收到《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薄薄的一册。很快便可以读完,然而其中的文字却字字戳到我的灵魂里,给予我无限的力量,只恨为何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

朱先生的言辞恳切,透过文字仿佛看到一位带着眼镜,慈祥温和的学者伏案窗前,在台灯的照耀下,用钢笔一笔一画的写信,写给当下的年轻人,给每一位迷茫的人,给处在低谷中的人。

朱先生的文笔质朴,谦逊。他以朋友相称,从未将自己放到一个多了不起的高度。

虽已过去近百年的时光,然而书中的道理于今日依旧适用,他可以陪伴着你一起成长。

❤️谈读书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已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多读书,读好书。余华和苏童在《我在岛屿读书》中也讲过,多读经典。经典是一代代人为你筛选出来的。时间为你刨除了杂书,只留了经典传世。)

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读两遍。首先快读一遍,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的内容。

❤️谈情与理

一,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狭隘的。 二,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很刻薄寡恩的。

(欲望是一种情绪,而人有了欲望亦有了目标和冲进,才会不断向前努力。又根据目标理性分析,阶段性前进,才会成长进步。社会亦是由众人欲望累积,努力而得以进步。)

❤️谈摆脱

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

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很多时候我们困苦,迷茫便是因为犹豫。许多人便这么痛苦又迷糊的就过去了,想摆脱这种境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放下。)

❤️谈人生与我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人类只是一种生物,有的时候想要的太多会痛苦,得到的太多会痛苦。那么为何不能简简单单的只是为了生活而活着。)

我所节选的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在整本书的字里行间里都能感受到朱先生深刻而亲切的交流。他耐心引导,却并不说教,从读书,动,静,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作文,多元宇宙,情与理,摆脱等多方面与青年朋友进行探讨。

相较于其他版本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海南出版社的这一个版本还新增了八篇朱先生发表在其他刊物或书籍中的文章。言辞也是同样的温和恳切,让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二):朱光潜给青年的12封信,100年后还是宝藏!

实话实说,第一次看完后,对“朱光潜”大打折扣,因为表达方式不同,时代背景不同,阅读感受稍微有点别扭。

但是,好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再次阅读,就会忘掉作者被赋予的光环,真正被书中内容打动。

1926年,作者将自己的所感所想以回复书信的方式发表在杂志《一般》上,后来才整理出书。这些信不说教也不鸡汤,作者从朋友的角度出发,和所有青年们聊聊读书,职业选择,聊人际交往,也聊享受生活。

前一半是写给青年的12封信,后半谈及修养,谈自己生活经历。

书中引经据典很多,提及到话题挺有针对性,例如惰性,读书,生活,价值观,选择等。剖析问题较细,词藻极富美感。

1、关于读书

首先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在学问中寻找一种兴趣。

其次,读书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书,没有价值的宁愿不读。

3月29日,《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指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达到10.12亿,人均时长125分钟。

短视频的质量良莠不分,质量无法保证,白白浪费时间。

留给读书学习人时间并不多,在有限时间内,读书更要读经典,少刷短视频,多阅读名著。

值得读的书必须读2遍,第一遍快读,第二遍慢读,还得记笔记,划重点,这样才可以读的认真,倒逼自己思考。

“量子读书”,早已是人人皆知人笑话,但是非专业读书人号称一年读书100本的不在少数。读书,真的不在数量多少,囫囵吞枣倒不如把每一本书榨干。

2、关于运动

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在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于动。应当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种花木,多搬砖弄瓦。实在不喜欢,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俗话说得好,运动不一定好,不运动不一定不好。

曾被一位78岁的奶奶跳舞感动。她劈叉、托举、旋转……,每一个高难度动作,她都做得非常流畅,可谓技惊四座。

被问到如何做到时?奶奶说,一直坚持练舞,从未放下。

奶奶虽然已经78岁,却还保持着强健的体质和年轻的心态。

运动让人开心,健康,放松,坚持,保持体型……是成本最低的保养品,也是对抗岁月最好的武器。

去运动吧,哪怕运动5分钟、10分钟,也比坐着、躺着更接近你想要的状态。

3、关于人生和选择

在以挣钱多少论成功的年代,工作成绩,成为别人打量你的标准。

而朱光潜先生却说,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算第二件事,生活才是第一件事。

非常认同,生活比读书、工作重要。

《刘明明不设限人人生》中,她谈过在德国时的一段工作经历。第一家公司发展成熟,规模很多的,工作环境非常不错,同事穿着打扮时髦洋气,很可惜刘明明没有留下来。因为她是个中国人,感受不到来自德国同事的尊重和热情。不久她就换到一家起步阶段的公司,同事们很友好热情,她觉得很开心,也学到不少工作经验。

聪明的人不会把工作当成全部,永远只是一部分。

两者相互成就,互相滋养。努力工作的意义是过上想要的日子,在工作中获得价值,从而更有意义的生活,只有生活得舒心,才能更积极地工作。

工作和生活不可本末倒置,先要好好生活。

作者虽然有很大的学问,但他不提倡读死书,死读书,主张多运动,脑力和体力同步发展。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有意义的事情,力求做一个把生活放在第一的有用之才。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三):不要让这华丽丰富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有的书,读一遍便弃之一边,毫不可惜;

有的书,哪怕是100年前的文字,如今读来也收获满满。陈旧泛黄的只是纸张,文字的精神、要义依然跟随时代的脚步,有了新的注解。

1926年到1928年,朱光潜先生在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十二封信,信中与青年探讨了读书、艺术、人生等多个话题。先生当年的叮嘱,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品读。

他说:“不要让这华丽丰富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面对身心透支的年轻人,他给出了以下人生建议:

1、在年轻时培养读书的兴趣

朱老说,你每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迟钝一分。所以读书习惯要趁早培养,要在年轻时培养读书的兴趣。

其实不管读书的形式是纸质还是电子,读书能带给我们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刷短视频一个小时,最后你记住了什么?好像什么都没有,只剩下短暂快乐“哈哈哈”之后的空虚。

而如果是读书一个小时呢?你可能学习了新的知识,或者体验了不同的人生,甚至有可能启发了你的新思考,解决了内心一直以来的困惑......

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

关于读书方法,朱老也给年轻人指了一条路子。

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虽然生活朴素,但我们内心丰富;即使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2、抓得住,摆脱得开

贪心,是一个人最大的危险。朱老一针见血。

为啥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呢?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为啥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

畏首畏尾,徘徊歧路,既不肯有所舍弃,那你便不能有所得到。

有个发生在寺院里的小故事:

寺院里有两株栀子花,到了开花的季节,可是叶子却开始泛黄,呈现出枯萎的迹象。小和尚发现后,十分焦急。师父却安慰他说:“没事的,可以救活,去拿一把剪刀过来。”

师父拨弄着把多余的枝条剪掉。几天后,泛黄的叶子又开始慢慢变绿,仅存的几根枝条上,花朵也相继绽放了。

原来开花的时候,需要足够的营养,而多余的枝条会吸收掉部分的营养。这时候如果不把多余的剪掉,过不了几天,花就会因为营养跟不上而枯萎死掉。

人生其实就像种花一样,一味执着于眼前的得失,但往往却失去了更多。 修剪掉多余的枝桠,才能更加枝繁叶茂。

读这本书,虽然个别字词表达因为时代的关系,现在看来有点拗口难懂,但是,时不时能感受到朱光潜这位美学大家骨子里的幽默风趣。

愿我们所有年轻人都能在今后的人生中,遵循朱老教诲,“摆脱得开”,学会放下,收获更多的幸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