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白痴》经典读后感有感

《白痴》经典读后感有感

《白痴》是一本由[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0.00,页数:6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痴》读后感(一):光明背后

人人都称赞娜斯塔霞的勇敢,我却更偏爱阿格拉雅。娜斯塔霞带给我震撼,但遗憾地讲,对我来说,她和罗果仁一样,太过于偏执疯狂。他们的自毁过程太过令人心力交瘁——我不敢去共情。或许大家认为阿格拉雅不过是个娇生惯养又刁蛮任性的小姐,没有经历那么多苦难的洗礼。她的天真、固执与决绝,有时候说的话做的事甚至有些幼稚。而这些让她更有生气,或者说——更有人味儿,从她身上的确让我感受到了公爵所述的“光明”。不过这样的姑娘最后被假的波兰伯爵骗婚,既在情理之中,又令人唏嘘喟叹。

《白痴》读后感(二):评《白痴》

因为余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读了几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个人认为小说特点。三本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痴》中人物癫狂、谵妄,情感热烈,对话内容颇多且情绪色彩极重感染力极强,同时又不乏严肃又煞有介事让人觉得脱离日常生活的讨论,这些都是以前读的小说中很少或者说没有看见过的。本书记叙了公爵以康复之姿回到故国又以治病之由回到来处期间所发生的事情,一个普通人遭此摧残恐怕一生也会蒙上梦魇,更别说一位并未痊愈且想法天真的病人。本以为本书会像另外两本书一样给大家一个不算圆满但尚有希望的结局,但最终只剩下了“残羹剩饭”供人品味。

《白痴》读后感(三):无差别的爱就是无爱

看完全书,最后一句话恰如其分地描写了我的心情:“激愤之状几乎溢于言表”。美丽、善良、坚强、决绝、受到侮辱和损害而又如此骄傲冷艳的娜斯塔霞,善良、美丽、聪明、感情强烈而细腻、如此任性却又如此可爱的阿格拉雅,她们的人生不应该有如此遭遇。如果要责怪谁,那只能责怪这位善良坦诚到了极致的公爵。正是公爵对她们无差别的爱害了两个可爱的女性。无差别的爱就是无爱,甚至还不如无爱。谁能对人给予无差别的爱?基督。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实际上从探讨、反省爱情上升到了对宗教信仰的反思甚至怀疑。无差别的爱就是无爱,记住这一点,爱就是自私,不要以基督自居,要爱全人类,结果害人害己。

《白痴》读后感(四):我还是不懂什么是爱

没人可以说公爵是个白痴。

他只是以己度人将所有人都当作了同他一样的人。

更让我困惑的是,他口中的爱,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对于阿格拉雅,对于娜斯塔霞,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至于后者,前期的怜悯和后期的爱又是怎样转换的呢?我不明白。

我无法接受这个故事的结局,我无法相信娜斯塔霞的死亡和公爵的白痴。

但是陀翁的大段大段对话和描写真的是深得我这个精神病的心。

这本应该是我最喜欢的陀翁长篇作品了。

《白痴》读后感(五):白痴|读后感(粗略)

囫囵吞枣的读完,差不多有两周的时间陆续续读,最近追番真真有够了。 为什么粗略的读,除了提到最近追番占用好多时间,另外,一定要今天去还书了,大概剩400页左右时,今天早上起床五点开始读,到七点四十左右洗漱准备去图书室,早上九点读到下午两点,出去中间吃饭时间,大致算了下,今天读了大概五个小时左右把剩下的将近三百页读完了。 呼~,读完是真的头疼,骑车回家的时候就想自己从中读到了什么,我是真的说不出来。 陀氏的描写方式开始熟悉了,和《罪与罚》中一些关于精神分裂类似这样的病(?)描写还有宗教,大段的对话。总是在读的过程自己会不由自主的提前预想某个人说一句话或是某一行为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文章总共四部分,抛开最后的结尾。

第一部分,第一页罗果仁和公爵的形象描写真的很惊讶,反复读了好几遍,也是提前预想自己想象中的两位主人公,然后又看了插图,(有插图真的很好,当然在B站了也看了烧钱的片段),名字真的很长,懒得不想多说,总之第一部分烧钱片段真的超级超级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