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读后感1000字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读后感1000字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是一本由罗伯特•费尔德曼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8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读后感(一):大而全,广而浅的科普书

1、274页说电视节目有弊端,说儿童不能区分虚拟和现实世界,276页又说教育节目对儿童有积极影响, 翻回187页,说7~16个月的孩子看了教育节目反而语言发展更差,这几个说法让我怎么去理解呢? 2、700多百页,0~12岁就占了400多页,成年以后讲的比较少,比较值得看的是“明智消费者”这一栏。

3、书中的错误之处:

P438页,图11—9和第一段文字描述弄反了 P439页,第2段第3行,错别字:【一般】的男性大学生应改为【一半】 p653页,图17—11,示例图把非裔美国女性,弄了两个非裔美国男性 p689页,成年晚期的社会关系,第一段最后一行应该是见图18—5,而不是18—4。

4、部分章节段落翻译自相矛盾,至少有三段翻译前后矛盾,让人读了很懵逼,具体哪几段我没记,不过不重要,知识很浅的科普书,十天读完。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读后感(二):无论你考研指定的是哪本教材,这本你都要看。

用了大概1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发展心理学。读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当年以6分之差没有考上湖南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硕士。

自己当时复习的教材就是国内正常用的那一套教材,学过的应该都知道,那套黑白封面的教材,其中对发展心理学的一些理论的评价都是好的那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后续的评价。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材的老旧,知识点没有进一步的更新。

这本书是2013年出版的,里边更新了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前人的理论。像埃里克森,维果斯基,班杜拉等的经典理论都得到了继承,批判,和更新。

而我在当时做答的时候,答的都是国内教材的知识点,相应的没有这些最新的批判。

所以为什么我感觉自己把许多知识点都回答正确了,却依然还是死在347专业课上。因为我复习的教材选择错了。

回想当初,如果自己不盲目三跨,而是选择一个本省的211,很大概率会考上。

今天,以平常心读完了这本发展心理学,真的受益良多,记忆的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我想这大概就是学习本来的样子吧。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读后感(三):人生的历程

在年轻的时候,好像隐约知道我们要去何处,身边的中年人、老人、儿童,都和充满野心的我们毫无关系。仿佛我们永远不会老,生小孩也是很久远的事情。

我倒是建议所有的孩子都应该从小梳理一下自己的人生,跳出自己的视角来观察一下人类这个种族。知道人的寿命大概是多少岁,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什么挑战、解决什么问题,死亡是不可避免,出生惊喜又平常。人类分了多少人种、都生活在什么国家,不同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世界是因为什么才发展成现在的这个样子。有了广度的视角,就会发现人生是短暂的,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要如何使用。选择什么舍弃什么,对于孩子才不困惑,做出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除了心理上的转变,还有知识的储备,金钱的辅助,我们这一生都在什么阶段需要什么帮助,需要自己做什么。

比如继续上学和早早工作都意味着什么,结婚和不结婚意味着什么,生孩子意味着什么,丁克意味着什么。都需要我们知道代价和结果,才能正确的做出选择。

把人生当作一个项目来梳理和看待,就会发现,啊,我好普通,我能做的事情太有限了,时间太短暂。当明白了生命的重量的时候,就突然会敬佩起那些伟大的人,羡慕有天赋的人,以及同情身处不幸和灾难中的人。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读后感(四):在有迹可循中,去发现可以突破改善的地方

这可能是我读过的最厚的一本书了,A4的纸共七百多页。

这书追求大而全,读来并不吃力,但也不够深度,印象深刻处较少。这也该是追求大而全的书的特点,会涉及到的阶段及特征都会讲到,让人可以找到任何感兴趣阶段的地方来读;同时,也不要指望它能提供太多帮助,毕竟它旨在讲人的一生各个阶段。

但仍然值得一读。

一生实际是有迹可循,如果了解自己和孩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必经之路,及各阶段的特征,对自己多些认识,也便能多些从容,少些焦虑与纠结,能更好地发展,及选择性突破。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之深,像无形的牢笼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某种程度上也保护着我们)。它是世俗在不停地灌输给你: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你怎样是对的,怎样是不对的,等等。如世界大多数地方认为男性之间如果像女人们那样走得太亲近,会显得比较gay。但数据显示,这是大大的社会文化造成的。在阿拉伯附近的国家,男人之间也拥有可以拥有促膝长谈,心灵深交的友谊。还且不说三大姑六大婆们的婚嫁观,女人就该带孩子之间。连我女儿踢个足球,都会有同龄男孩说“女孩子踢什么足球”。

所以,在面对“应该”、“理所当然”时,需要警惕下,那真是你应该接受的吗?它合理吗?是否你还可以有其它思路,其它选择。

其次,便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人、生活,对方即以怎样的方式实现你对它的期望。

所以,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去相信怎样的可能,以怎样地信仰去生活,决定了你将过上怎样的生活。

最后两点关于老年:

年长时,我们处理流程性事务的智力会下降,但同时处理复杂人事的智力会因阅历而上升。

所以,珍惜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它都可以成为我们拥有更多大智慧的资本。

老年时,即使七十多岁,大多数夫妻仍然有一周一次的性生活,出乎意料;但用进废退。在中年时其满意度并不亚于年轻时,只是从力量上往技法更娴熟上转变。

愿我的小伙伴们都能到老,都有满意的性生活。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读后感(五):一生的成长,成长的一生

#推荐《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

第一次觉得,理论知识很有意思,可以大概了解人的发展规律,但又不毕拘泥于细节,毕竟个体存在差异。发展心理学要研究的是人在一生中,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主要现象,和面对的问题。 它有非常多学派观点,比如精神分析发展观,斯金纳、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皮亚杰的四阶段发展观。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属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发展观,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

惭愧的承认,读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育儿,因为特别担心自己会被带跑偏,盲目焦虑。所以我想了解一下人在各个阶段的需要发展什么特质。婴儿期➕幼儿期时要获得信任感和自主感,有了自信,才能够克服自卑,获得勤奋感,努力学习;到了青春期,要获得自我同一性,清楚自己为什么存在,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形成正确的社会自我;成年的早期要获得亲密感,体验友谊、爱情,避免孤独;成年的中期要获得繁殖感,就是要努力工作、照顾家庭、养育孩子,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这样进入老年期才会有整合感,体会圆满的人生,安享晚年。

苏老师公开课上的一张图

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理清教育的终点,明确教育目标和方向,在养育的过程中,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抓大放小,不追求面面俱到。寻求家庭支持和协作,共同度过困难期。

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对自己现阶段(成年期)的焦虑、自我怀疑,有了新的思考。自我成长是终生的,我现在就在经历,说实话我觉得很难,甚至有点让人难过,但我相信我会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