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人的西域》读后感1000字

《一个人的西域》读后感1000字

《一个人的西域》是一本由陈达达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2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的西域》读后感(一):感谢古人和来者

最近工作太忙。

周末闲暇,突然发现豆瓣有读书评论,便第一时间注册豆瓣,为的是来感谢所有的读友。

陈达达可以好好批评,一来是个新手,从没写过什么文章,也没受过什么专业文字训练,再者,他需要学习,尽管老矣!

幸好开篇,作者已声明是一个非文字工作者,所以请你们的批评不要过于凶猛,另外,民族的事儿只能点到为止,朋友,否则过不了审核的。总之,大家的意见我收了,谢谢!

《一个人的西域》读后感(二):一个人的西域

看了很多独自旅行的书,《一个人的西域》是其中一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旅游,在旅游中,他们能找到自己内心的世界,能透过一种宁静来感受心中最真的追求。

作者陈达达在决定行走西域之前,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他读了一些西域的书籍,其中《大唐西域记》《丝绸之路》等作者是无比熟悉的。西域之行,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从所读的书中找到它的足迹,并把现实的真实景象与书中的介绍进行对比。对西域的向往,让他义无反顾,沿着探险家斯文赫定的西域探险之路,踏着玄奘的足迹,他独自一人穿越了柴达木荒漠无人区和塔里木盆地沙漠南沿绿洲,最终登上帕米尔高原。

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热爱的土地,这份情怀让我无比佩服。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行走过的风景,用笔下的文字勾勒出历史的沧桑。真实地感受西域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份价值不菲的行程。

很佩服作者对西域的了解,他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读他的书,你好像不仅仅在跟随作者在行走,更在跟一个个古人说话,看一本书,可以看出几本书的含量,这样的书读起来是很有价值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域,在那个国度里,那里的人,那里的物,那里的景,与我们生活有着截然不同之处,感受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看着那一张张照片,看着那里人那纯净的目光,让我们心里有一种感动。

我可能没有勇气如作者那样去热爱的土地上走走,但我能从众多行走的人中,去体会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感谢这些作者,他们身体力行,把自己眼中的地方与我们分享。爱就这样传递着。

出去走走吧,不为写书,不为功利,只为心中那份执着的追求,有追求,还怕什么呢?当老了的那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对后代说,为了实现梦想,我们追求过。

《一个人的西域》读后感(三):一个人的西域,一场尴尬的旅途

《一个人的西域》是作者陈达达的一次寻梦之旅,而他所追求的梦,就是斯文赫定“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好不容易从藏北可可西里走出后,沿着柴达木荒漠,经漠北来到北京”。不过不同的是,斯文赫定的旅行是从西往东,而陈达达的寻梦之路则是从东往西。

这场寻梦之旅让我想起了书云的《万里无云》,不过书云是沿着唐玄奘西行取经的足迹,重走了西域与印度。这本书也值得推荐给大家看看。但给我的感觉是,书云写的《万里无云》更像是一次做着游览车的旅途,每到一个景点都会怀念一下唐三藏的丰功伟绩,而陈达达的《一个人的西域》则现实的多,尴尬的多。

比如书中一开头,就是关于背包客的尴尬。你以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多么浪漫,伸出大腿,喊一声“师傅带我一段”?陈达达先是上了一个比较憨厚的人的车,一开始什么也没说,到了地方要了15块,陈达达一想,也差不多,后来又上了另一个人的车,结果人家开口就30块,好吧,算一算也差不多,这一路上,看着陈达达搭着顺风车,算计着费用,确实感觉好笑。

当然,除了旅途的艰辛——别看出钱搭顺风车,有时候心里也会发毛,还有就是本身旅途的尴尬。我们开头就说了,这次他的路线与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斯文赫定走的是相反的,有时候,出发点不同,你看到问题的观点不同。我尤其喜欢他在书店遇到穆斯林绅士那段(P163)。陈达达进去书店想找些书,于是问了问旁边的老人,老人给他推荐了一本《和田简史》,然后说“这是你们汉人喜欢的”,但陈达达显然受不了过多的强烈意识形态观点所写出的历史书,所以又问了问大爷,还有别的什么推荐,大爷没有回答,只是最后离开时,用汉语说道:“由于宗教和习俗的巨大差异,我们看待历史的角度是不同的,呵呵……”

或许,这就是陈达达的尴尬,如果旅途不仅仅是“我来,我征服”,那么在过去的旅途中,不管是出于贸易,还是像斯文赫定一般的纯粹探险,旅途本应该是交流,但可惜的是,我们到底是否已经具备了和他者平等交流的底气与准备了?

《一个人的西域》读后感(四):西域有感

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总应该在路上,不是身体,就是心灵。所以,当要旅游的时候,不是为了去而去,而是想去才去。放松的是心灵,放宽的是心态。去陌生的地方看陌生的风景走陌生的路,有人说这样的旅行就是在自己呆厌的地方去别人待厌的地方,有些不屑,有些看轻。其实,旅行就和梦想一样,走的越近,感触越深。你不会知道,在另外的一个地方,你会看到什么,听见什么,遇到了什么。旅行,只不过让自己离心仪的地方更近一步,没有什么会比旅行更接近心里的地方。

看多了高楼大厦亭台楼阁,于是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更值得去探寻,比如西安比如敦煌比如拉萨。如果说在西北大漠中有什么值得一看的,那么古时候我国和外国通商的一条道路——丝绸之路就值得一走。跟着作者一起出发,从重庆到西安,走过德令哈市,翻过塔里木盆地,再走过喀什,最后到达了红其拉普。一路穿越雪域高原、冰山峡谷、沙漠河流,然后这就是西域了。说到西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在我的眼中,估摸着大半个新疆都算是了。高原地带,气温低气压高,会让我有一边山谷,一边雪山的感觉。书中很多的讲诉都夹杂这历史故事夹杂着文卷记载,不是单纯的散文不算是完全的游记。太有历史书感觉的介绍,总会让人心里不是很接受。只是那拍摄的照片,干净、纯粹、风景迷人。雪域高原上,照片里哪怕好的表情,都是对自然亵渎,最自然的才是最值得收藏拥有的纪念。

如果作者的讲述不在那么官方,如果描写再能细腻一些,本书将会是很好的游记,能给人欢喜,给人启发。我想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想去而又未曾到达的地方,对我来说,西域便是其中一人。看过了一路打车的不易,风俗的不同,旅途的艰辛。他人的前行是对自己的激励,也给了分享了独有的旅途经验。准备好了就能出发,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就能做到。

《一个人的西域》读后感(五):如果一个人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另一个遥远的地方

找出一大段假期,背上行囊,独自一人搭车探寻西域,这需要多大的魄力和勇气?在我看来,几乎无法完成这样条件苛刻的行程之旅。但有人做到了,做得几乎完美。去之前,他做了大量的阅读准备,对探险家斯文赫定的西域探险的书几乎烂熟于心,仔细研究了玄奘的足迹。所以,他气定神闲的上路了,开始探寻古代西域丝绸之路。

狭义的西域是指葱岭,广义的西域指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方,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地区。而陈达达这次所走的是狭义西域路线。

作者每到一处,除了对当地风貌进行描述和介绍外,也会结合历史、人文、地理进行简要回顾,跟随作者的笔端对沿途的景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作者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立体的景观,视觉、触觉、感觉并用,全方位感受西域独特的地貌人文。“看景不如听景”——就是因为看景仅看到了景色的表面,仅为景色的壮美而壮美,而未看到其一路走来的路。在有着丰富内涵的西域面前,太需要有人讲述它的过往,了解得越多,就越生敬畏之心。作者搭车一路前行,让人惊奇的是,就算奔驰在黑夜里,他也能大致猜到到达哪里,这里有什么地理风貌,有什么景观,斯文赫定在这里有过怎样的描述,西域就像印在他头脑中的一幅地图。任车驰骋,也驶不出他的航线。

每本游记,除了景色以外,更为动人的是生活在当地的人们。他们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有着怎样的悲欢离合。学校里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巴扎上的小商贩,邀请共进晚餐的当地人,出租车的司机,茶馆里的茶客……每一个人在书中都留下了影像,因了与作者一面之缘而印象深刻。有一个在沙漠腹地的村子,与世隔绝,只有几十户维族人,他们到了八十年代才知道当今是什么时代。每次出村要走上十几日,村里许多人都不知道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看到这儿,让人唏嘘不已。

“如果一个人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另一个遥远的地方”——我被《瓦尔登湖》的中这句话深深打动着。西域,这是一个遥远的地方,遥远得让我们的想象都失去了效用,让我们的联想都变得苍白无比。但一本诚恳的游记,却无限发挥了我们的想象,让人畅快地在文字里畅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