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读后感精选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读后感精选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是一本由[奥地利] 卡夫卡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一):文学史上的佳作

卡夫卡短篇小说

文/崔朔玮

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卡夫卡了,那时候是《变形计》,这一小说的篇幅在这本书里面只有四十多页,却成了全世界不朽的经典。有人说卡夫卡榨干了自己创作了世界上伟大的作品,这句话我非常的同意。他总能痛快的细致的去表达我们想要的那种心境。我想是因为那个时代,也是因为卡夫卡的人生经历,对于文学的超级热爱,加强从小经历的东西,让卡夫卡的作品中透露出我们似乎可以理解的复杂情感。卡夫卡的作品不是一两个词汇可以概括的,而扭曲、诡异、奇特可能是在很多的作品中能用到的概述。

卡夫卡的作品,笔法简洁明了,思想是十分的诡异,每个人读着都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滋味。他善于用寓言,也善于去刻画每一个人物。《变形记》中,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下,由于肉体和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压迫,使他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对于主人公的描写,从文中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因为压迫而生出来的孤独感与陌生感让一个人变得扭曲,这种情况就让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关系恶化,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甲虫,尽管它还有人的情感与心理,但虫的外形使他逐渐化为异类,同时,父母亲人、同事上级对他 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既荒谬又难以沟通。,变形后被世界遗弃是他的心境极度悲凉。三次努力试图与亲人以及外界交流失败后,等待他的只有死亡。由此看人类人性的善变。其实想一想又何尝只是主人公自己的悲哀,换做是他身边的人变形了,结果恐怕也不会差多少。

这本卡夫卡的小说集子,收录了卡夫卡的几十部作品,当然长的有几十页,短的小说也就一句话。本卡夫卡短篇小说选》是漓江出版社选编和出版得一套“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之一,该书由叶廷芳翻译。编排跟精致,跟市场上一些时兴的书相比更厚重,更优雅,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包装上,都能够让我们拿着舒服,读着舒心,放在书橱里多了那么一些文艺。也只有流传百年经久不衰的经典才是提升我们灵魂的不二选择。但愿我们也能在世界最经典的文学作品里提升自己的气质。

2014.03.06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二):他是一座孤岛

对于卡夫卡的作品我是比较熟悉的,特别是短篇小说选有很多我都看了两三遍了,因为特别喜欢,其实阅读卡夫卡的小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喜欢上阅读他的小说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幸漓江出版社这本《卡夫卡短篇小说选》翻译得挺好的,正如他们所坚持的“最好的作品,最好的译文,最好的阅读”理想一样,用阅读改变生活吧。

对于卡夫卡其人的生活,我觉得还是过于忧郁的,正如他所说的,“强调独特性——绝望”,阅读他的作品我们都会感受到这种绝望,以至于世界都变得荒诞,任何意义都被摧毁。但是对于此处的绝望,我们不能就过分地强调卡夫卡作品阴暗的一面,而忽视了他明朗、风趣的地方,毕竟一个人的命运是跟他所处的社会有关的。他处于一战的时期,这种社会环境让他终生生活在痛苦和孤独之中,在那时候个体是无法抵抗住外来的力量的,他被控制着,像《判决》《城堡》等等,“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他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文学的天地里奋斗,知道后来被别人所认识,以至于引起世界性的震动。

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真的令人回味无穷啊,他那种似梦非梦的小说氛围为主人公营造了一种无形的外来力量,阅读他的作品,还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地看着,卡夫卡的小说荒诞,也有些趣味,就像《变形记》,我们当年在阅读的时候,是带着新奇的心理的,但当我们钻进其中的时候,却被他所构造的“人的异化,荒诞压抑和寓言”所吸引,他脱离了常规,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人物在大命运压抑下的自我挣扎的形象,真的读来很深刻。卡夫卡的很多作品都令人读完就印象深刻,例如《饥饿艺术家》因为艺术家表演绝食行为,然后因为人们忘记了他的存在,最后被活活饿死,这也真的是非常荒诞的,《招魂会议》也是,发言者与幽灵之间的对话,让人感到扭曲变形,充满矛盾。而且我们也发现了其实短篇小说里很多都是卡夫卡长篇小说里的片段,例如《K的楞劲》是《城堡》的试笔等等。

我相信总有一些人是为这个社会时时刻刻敲响警钟的,而卡夫卡就是这样的人,例如他在《乡村医生》里面所描述的结果,有些病是我们所医治不了的,像孤独、不安、惶恐等等,而我们的心安在何方呢?谁都不喜欢这种神经质的恐惧,谁也不喜欢明天的天空是灰暗的,谁也不想变成甲壳虫或者老鼠,谁也不想活在《判决》里的那种权威之中,“我现在就叛你溺死”,然后主人公格奥尔格就真的跳河自杀了,我们希望一种新的未来,而不是走向分崩离析。

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三):突然中止的精彩

当我不知如何开始一篇文章时,总会想到卡夫卡《变形记》的开头:“一天清晨,当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燥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亮虫。”

当初写这部小说时,不知卡夫用了多少心力和时间才找到这样的开始,让人不得不往下读下去,否则不食肉味、难以安眠。

那就从《变形记》开始说卡夫卡吧。这部凝聚着超高想象力的短篇小说,里面透着淡淡的忧伤和划破心房的疼痛。卡夫卡肯定没有变成甲壳虫的经历,但透过他的文字,我一度恍惚,认为他是体验过的。他附身在甲壳虫身上,把一只虫子的悲喜写得痛彻心扉。当人突然变成了一只虫子,生活就开始朝一个从未想到的世界中行进。除了克服自身的不适,还要忍受家人的冷漠,在无人关心的冷漠世界里,格里高尔不食不睡慢慢变成一个空空的壳,由一个佣人打扫出门。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但看到结尾的刹那,心还是在疼,仿佛现实世界中随时都有可能变成一只虫子,也会有这样的结局。

卡夫卡是生前未引起关注、身后却大放溢彩的作家。这部短篇小说集,集结了卡夫卡众多短篇小说,短的只有61个字。有的作品是拾遗整理出来的,所以只是讲了一个短短的故事,有的甚至不能说是故事,是一个片断。那些嗄然而止的结束,空留下读者恨不能穿过时空去追问作者,然后呢,然后发生了什么?可是,结束就结束了,没有然后,就像看一幕戏,看得正起劲时,演员突然谢了幕,拉上幕帷,把观众隔在了舞台外。观众坐在座前,久久不肯离去。

在他描述的场景里,他就像一个摄影师,把每一个演员、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每一种道具,他都细细介绍,不差分毫。在这画面感极强的文字里,读者也仿佛置身其中,跟着他穿越。

其中有一篇讲到了中国,讲到了中国长城的建造。我想他应该没来过中国,对中国的了解也仅限于书籍文献。他对这样长的城墙建造充满了疑惑,所以他把建造的每一步尽量解释得详细还加了他的想像,不管与事实是否相符,他再现了他想象的建造过程。

卡夫卡有这样的能力,把读者一下子带到他叙述的场景中,让读者跟着他,去看他看到的世界。他还经常出其不意,让读者在他想象的世界里漫游。每一篇小说都不忍不住再读一遍,没有结局的结局,让人生出多个解释,为了明确或确定其中一种解释,所以再读一遍,这一次依然仔细,怕漏了重要环节,试图探寻到隐藏的奥妙。卡夫卡的最大魅力之一就是一读下去,就无法释手。

卡夫卡说,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而他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写作占用了卡夫卡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睡眠时间,患上了在当时还是不治之症的肺结核,最终“一切也障碍都在粉碎”他——不惑之年离世,一生未拥有过他始终憧憬的婚姻和家庭,一位奇才就这样谢幕,如同他的小说一样,在精彩处突然中止,空留下凭吊和怀念。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读后感(四):《变形记》:穿越时空的经典

“一天清晨,当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变形记》开头直截了当,不蔓不枝。接下来就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作为一只甲壳虫的感受、体会及其遭遇和悲惨结局。

作为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形,格里高尔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平静地回顾自己的工作现状。作为一名推销员,成天在外奔波出差,为业务操心。每天面对的是旅行的种种烦恼,要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谊。令人不平的是,别的推销员活得像后宫里的娘娘,可格里高尔哪怕试一把,准保立刻被炒。而现在他只能压制着辞职的冲动。这一切,是因为他在攒钱替父母还债。而父母欠格里高尔头头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才能还清。

正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劳动和巨大生存压力之下,格里高尔忍受着孤独,他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挤压。而这只甲壳虫,正是这种内在心理的一种外现。对父母、对家庭的爱,和这一份不能不忍受的工作,把格里高尔异化成了一只甲壳虫。

难得的是作者在刻画了甲壳虫细腻心理的同时,也极富想象力地写出了甲壳虫的动作。作为一个异类,能把甲壳虫刻画的这么细腻传神,不能不感佩作者出色的如椽巨笔。

可是,格里高尔的变形给家人带来震惊的同时,他们对这个异类充满了敌意,全然不顾这就是负担起他们家庭债务和生活全部开销的支柱。他们没有想到试着去接近这个他们的“亲人”。在他们的眼中,这就是一只可怕的甲壳虫,一个异类。

即使在他最疼爱的妹妹那里,格里高尔也感受不到关爱,妹妹的照顾越来越漫不经心。直至父亲用苹果把他打成重伤,幸亏母亲及时拦住,才救了他一命。可那只苹果就留在了他的肉里,谁也不敢从他身上取走。他们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个甲壳虫也需要理解、认同和心理的慰藉。随格里高尔的变形,家里的经济支柱倒塌,这给家庭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个人人过分劳累、疲惫不堪的家庭里,格里高尔成了一个令人厌烦的存在,设法摆脱他,把他弄走成为家人的共识。

在感受到自己给家庭带来的不便之后,虽然,他对家人怀着温情脉脉的回忆和爱意,但他必须消失。

于是,在朦胧而平静的状态中,甲壳虫死去了。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感谢上帝了。”大家终于感受到了清新空气中已经透出了几分暖意,因为现在已经是春天了。

于是,家中三人决定请假休息一天,去野外散散步。他们享受着暖融融的阳光,心情也渐趋开朗。他们感到前景很美好。

以前上学时期觉得这篇小说过于荒诞,毫无兴趣可言。今天重读,我感受到作品问世一百年后的今天,格里高尔的状况可谓比比皆是。对金钱的追求带来的工作压力使整个社会患上了焦虑症,人情也越来越淡漠,这都是现代社会的顽疾,甚至会恶化成肿瘤。希望社会能在发展的同时,不忘纾解。这样,社会才会和谐,才会良性发展。

百年前的小说能够契合当今社会状况,我想,这就是经典能够穿越时空的魅力吧。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五):一些胡说八道

生前默默无名的他,死后慢慢为人发现,现已被公认为20世纪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一年前看王小波云里雾里,现在却能看懂些卡夫卡了hhh。

卡夫卡临终前是要把自己的文章“付之一炬”的,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的自言自语。所以我们现在看卡夫卡都是在不被作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作者也不想让你看,也不关心你看没看懂。

以下开始胡说:

读完《变形计》我想到的是那些为你负重前行的人。你的岁月静好来自他们。但是你却不珍惜,甚至伤害他们。一旦他们离开了,你却发现你自己也能好好生活。

《判决》讲的是一个借着善良之名行油腻之实的人被判决的故事。

《在流刑营》中不审判因为麻烦容易变卦迅速对标到对伞运的处理方式,不审判直接宣判。

《饥饿艺术家》,物质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艺术家表演饥饿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认识到只顾着吃饱,是件很危险的事。他也只能通过绝食这种方式告诉大家这个道理——吃饱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看完这篇好想哭哦,又想起九子)

“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胃口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

但是人们都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会比吃饱饭更重要,所以不理解为什么要选择饥饿。

《约瑟芬,女歌手或耗子的民族》,只有孩子才会去喜爱音乐。还有诗歌以及哲学。

“就像陷入沉思的成年人对一个小孩的絮絮叨叨充耳不闻一样,态度尽管十分友好,但就是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

《中国长城建造时》,最该思索帝国本质的应该是基层百姓本身,他们为建造帝国大厦付出最多。但对于此问题最模糊的也是百姓本身,因为他们要忙着吃。

《一条狗的研究》

“不,尽管我反对我们的时代,但以往的几代人并不比最近的几代人要好,在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要坏得多、弱得多。当然,在那时候,奇迹也不会自由地越过大街小巷任人抓住,但狗类还不至于像今天这样——我找不出别的词来表达——阿谀奉承、奴性十足。那时的狗类在组织上还很松散,真话还能起作用,还能对营造加以确定、修改、随意改动和引向反面。那时存在着真话,至少近在咫尺,悬浮在舌尖上,每条狗都能听到它。可是今天它到哪里去了呢?即便你搜索枯肠,也无法找到它。我们这代人也许是完了,但它却比那一代更加无辜。”

这段话是否说明了人心不古?反驳之前白岩松老师说的“人心古过吗”哈哈哈

“今天有谁还会说起青年人。他们是真正年轻的狗,可惜他们唯一的抱负是想成为老狗。”

我胡乱猜测,以“一条狗的研究”命名,大概就是委婉地骂人了吧。

“我跟我的邻居是不谈所有这些事情的……和他讨论那些事情,似乎是毫无意义的……最终表示赞同——赞同是最好的武器——于是事情便被埋葬,干嘛要费力把它从坟墓里拉出来呢?”

看到这里,简直找到知音。我不喜欢我周遭的人,发出对关键问题的思考,试图进行谈论时,他们只是表示赞同,最后我的纠结和思考被时间忘记。

赞同是最好的武器。于是不用思考,不用辩论。无力。

《督学与老师的对话》没有一种学习是不光彩的。即使是在夜校。

其余没看懂( ´◔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