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0字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0字

《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由(德) 亚瑟·叔本华 / [德国] 阿图尔·叔本华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通往幸福的哲学

本书的作者叔本华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进入大学后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完成著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1850年,叔本华写下了《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的补充,即《附录与补遗》,瞬间成名,但他仍然过着孤独的生活。1860年,他因肺炎去世,陪伴他的是一条名为“世界灵魂”的卷毛狗。

本书是《附录与补遗》的部分,它以箴言的形式解答了人生的困惑,被认为是“通往幸福的哲学”。

叔本华将人的本质区别归结为三个范畴:此人为何、此人有何、此人在在他人评价中如何。一个人幸福的首要因素、存在于世的要旨,就是他本身为何,即他的内在。因为这才是内心满足感的直接来源,它们是感知、渴望和思考综合产生的结果;而外界不过是扮演了媒介角色或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一个人最好的发展或成就都要从自身寻找。人越是能够从自身寻找快乐,就越是幸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幸福就是自给自足。”

如果某个人拥有独立的财富,就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个抵御邪恶和不幸的堡垒;而不是用它来享受尘世的快乐,或是觉得自己必须将它挥霍一空。

过分看重他人的想法是一个随处可见的谬误,它可能根植于人性,也可能是整体文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结果。但不论来源为何,这对我们的行为都造成了过度的影响,对我们获取人生幸福不利。

我们不应总是盘算着计划,焦虑地看向未来,或者因为后悔过去而自我放弃,我们不该忘记,当下才是唯一的现实,是唯一确定的。未来几乎总是与我们的预期背道而驰,而过去也总是与我们所设想的大不相同。

生命就像一段旅程,随着我们前行,沿途的景观也变得与最初不同,当我们走近时,又再次发生变化。这就是现实,我们的追求尤其如此。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被别的东西吸引,或者发现还有比正在寻求的事物更好的东西;我们追求的东西其实在另一条路上,自己只是踏上了一条徒然之路。我们没有找到期望的快乐、幸福、欢愉,而是获得了经验、眼界和知识,但这些才是真实而永久的福祉,不是短暂而虚幻的。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能否让我们找到幸福?让我们从看清这个世界开始。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二):向叔本华学习人生的智慧,你确定吗?

《人生的智慧》

亚瑟·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出生于德国,双鱼座。34岁的叔本华作为柏林大学的哲学副教授试图与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低,故意将自己的讲座和黑格尔的安排在同一时间段。结果黑格尔的讲座常常爆满,而听他讲课的学生却从来没有超出过三人。于是,叔本华带着一种愤懑的心情离开了大学讲坛。 在生活中,叔本华的脾气也同样火爆,33岁那年,和女房东发生肢体冲突把房东推下了楼梯,结果房东残疾了,叔本华也被法院判决在房东余生的每季度支付15塔拉的赡养费。房东离世后,叔本华还在她的死亡证明书上写道“老妇死,重负释”。

看了这些“惊人之举”,或者很难让人和《人生的智慧》的作者联系起来,但其实不然。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将人生的阶段和行星联系起来,认为人生轮流受到各个行星的影响,比如十岁的时候,水星占主导地位,小朋友很容易取得长足的进步。二十岁的时候被金星接管,男人容易折服于对女人的爱恋。三十岁的时候,火星占主导地位,令人精力充沛,力大无穷,人呢就变得大胆、彪悍、傲慢。四十岁时,则被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婚神星同时影响,有了各种能力。五十岁的时候被木星影响而达到人生巅峰,精力充沛且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亚瑟·叔本华

也因此,以上的冲动之举发生在叔本华三十多岁的时候,而《人生的智慧》这本书则写于50岁以后就变得极为合理了。1850年,叔本华因写下《附录与补遗》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哲学家,《人生的智慧》是《附录与补遗》的部分内容。

《人生的智慧》之所以好读,大约是因为叔本华即从世俗的角度、又以哲学家的严谨探讨了人生的规则。首先从人的性格、地位、财富乃至他人的评价几个方面,分别做出归类和论述,比如认为财富意味着可以免疫于贫穷这项“慢性疾病”,有了财富就能够掌控自己的时间和力量,而对于荣誉感和他人的评价则需要适当考虑其相对价值,而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幸福的首要因素、存在于世的要旨是他本身为何,这真的很哲学。

除此以外,关于人生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这本书中给了多达53条忠告和格言。其中内容即涉及了通用规则,也涉及到我们和自己、他人、世俗环境如何相处,内容丰富也很实用,至少看起来很有道理。举几个例子,在通用的规则中,叔本华就讲“生命就像一段旅程,随着我们前行,沿途的景观也变得与最初不同,当我们走近时,又再次发生变化”,用来说明我们出发的目的地和我们到达的地方往往不同。在与自我的关系中,叔本华告诫“幸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我们在自身无法找到,那在别处也找不到它”,这呼应了第一部分幸福的首要因素是一个人的内在。还有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关于他人的评价,叔本华给出了一句很有趣的谚语“一颗渴求表扬的心,最容易被玩弄”。

可是,当你真的决定向叔本华学习人生智慧了,可不要忘记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他认为无论一个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而他的人生“要么庸俗,要么孤独”的底层逻辑,真的能让你感到幸福吗?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三):看完第一章,就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妥妥的互联网嘴替

读完第一章,就治好我的精神内耗,不得不说本华大叔就是妥妥的互联网嘴替。他从最实用的角度,探讨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让人不禁茅塞顿开,恨不能每句话都记住。

·

书:《人生的智慧》

作者:亚瑟·叔本华

·

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想幸福?

我们是不是都想多赚点钱就幸福?

到底怎样才幸福?

·

本华大叔一百多年前就整明白了,来让他说一说。

① 自古以来智者都说着同样的话,而组成普罗大众的“傻瓜”们也总是在做着相似的、与智者之言背道而驰的事,循环往复。

·

②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将如何衡量自己所能取得的幸福感,精神力量尤其如此,且决定了比此人是否能感知更高层次的乐趣。·

·

③因为在独处时与你相伴的,任谁也无法给予或夺走的是你内在本心,是你自己,这比其他任何财富或者外界评价都重要。一切都说明对于获得幸福来说,主观因素比客观因素重要的多。·

·

④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是我们本身,即我们的个性,只有它,无论外界条件如何变化,都能恒定的发挥作用。·

·

⑤除了日常自然生活必需,财富对幸福能产生的影响非常小,甚至于妨碍幸福的获取,因为守财会不可避免的带来许多焦虑,但人们还是花了千万倍的努力去追求物质财富,而不是精神财富,尽管一个人本身的品质远比它的所有物更能影响人生的幸福。所以有些人虽然像蚂蚁一样勤劳,每天从早到晚不辞辛苦,只为了充实自己的小金库,但除此之外他们一无所知。·

·

⑥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不佳,任何欢愉于他,也好比美酒入苦口,毫无味滋味可言,因此生命中的幸与不幸,与其说是取决于降临到我们头上的命运,倒不如说是我们如何面对他们,其意义取决于我们的感知。·

·

⑦一个开朗快乐的人,总能找到幸福的理由,实际上他生而如此,再没有什么品质,可以如此彻底的填补其他幸福的缺失。·

·

⑧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之于快乐,最无所谓的要数财富,而最重要的要数健康,我们当尽力保持健康,因为健康的体魄是快乐之花的土壤。·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