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读后感锦集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读后感锦集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是一本由[美国] 琳达·格林豪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读后感(一):不严肃的出版

译本很短,对最高法院的解读限于以美国《宪法》第三条规定的范围,并无其它解读。总而言,内容过少,出版时可能为使小本略显厚度,而附了大量英文索引入译词,并将原版英文附注于后,正文内容约296页,中文译文仅占105页,原文其它约190页,可见内容之少,仅约三分之一余。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读后感(二):《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

牛津的这套系列通识读本非常好,不厚的一本书,讲述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前世今生,了解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权利和地位,还有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是那些人。美国的法律与大陆法系完全不同,平时很少有机会去了解这些内容,而且这书中的案例和判例都写的十分具体,让人明白是怎么样的事件,导致了最高法院的判例,从而推动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讲述了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最高院在历史长河中究竟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读后感(三):美国最高法院入门读本

硬着头皮读完,很多地方读中文不知道什么意思。大体上看懂和理解50%吧。名字叫通识读本,应该是面对美国本土公民而言,外国读者没有相关历史背景,很多事件的审判不知所云,也没有关系。

总体感觉美国最高法院是用来维护宪法权威,对各州和国会和总统的权力限制机构。对于具体纠纷案件都是在各州解决。大多是指是否违宪案件。比如有州规定,学校内学生不能携带枪支武器入校,发生纠纷案件,官司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9大法官判审州法律违宪,学生可以携带枪支上学!

法盲读起来索然无味,像我这样的还是适合看“故事会—传记,文学”……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读后感(四):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琳达·格林豪斯著,何帆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对美国宪法与最高法院感兴趣始自在墨尔本留学期间,还特地选了一门宪法比较。记得图书馆有本厚达6、700页的书,只讲宪法第一修正案。当然,后来知道,这没什么奇怪的,讲这方面的书多了去了。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情况,美国例外论并非全无道理。美国最高法院的发展历程确实很有说道的地方,也很有戏剧性,适合搬上舞台银幕。但于我朝而言,又绝不可能实现。

买这本书本是冲着中英对照去的,因为英文是牛津very short introduction系列。不过,人还是有惰性滴,看了中文便再懒看英文。先作资料存着。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读后感(五):【笔记】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美国,政府的行政分支和立法分支属于政治分支,因为他们由人民选举产生,目的是为公共事务作决策。而制宪者设置司法分支,不是为了让它成为反映多数人意志的工具,因此,不能把法院看做政治机构。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最高法院向来认为,政治问题应该交给政治分支解决,法院不受理也不解决政治问题。

最高法院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其他政府部门维持坚实有力、切实可行的工作关系,在决定是否受理案件或作出判决时,要充分考虑其他部门的宪法职能,包括他们的优点、不足和运转方式。

如果对某个机构运行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土壤缺乏了解,任何赞美和贬低都是廉价的。

化繁为简地传播常识,与呈现事物本身的复杂和纠结,其实并不对立。相反,复杂本身亦是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偏颇的介绍不利交流,反而可能引出幻想,容易在幻境破灭后走向另一个极端,难以冷静客观地剖析对方国家发展中的各类复杂因素。这绝非交流之道。

最高法院解释宪法时,对条文内容、适用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起草宪法的时代,而应认为宪法蕴含一些永恒的价值观,必须被灵活运用到不断变幻的现实中去。

符合“案件和讼争”要求的关键,在于原告方必须具备起诉权,这包括三个要素。

实际损害、因果关系和可救济性

在民主政体下,教化与裁判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