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敬重与惜别读后感精选

敬重与惜别读后感精选

《敬重与惜别》是一本由张承志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6.00,页数:3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敬重与惜别》读后感(一):日本之于我们,还有很多话可以说

这是一本花了好几天时间才看完的书,以和大多数人类似的敏感心境试图走近日本。相较于《菊与刀》的隔阂感,张承志笔下的故事节选则更好理解些,尤其是对长崎和广岛遭受过原子弹的叙述,跟随他在长崎生活的脚步,仿佛的确见到了“被爆者”的雕塑,自己也开始思考对核武器和战争应该保持彻底的拒绝,绝对的坚持。 张承志的名字是从老师的文学史的课上听来的,出色的作家远不止列在中国近现代作家排行榜前一百中的那些,而还有更多优秀的作者和作品,有幸曾经能过相逢,庆幸的是离开了课堂之后仍然能够循着过去的笔记,去拜读他们的作品。 《敬重与惜别》,这本就是个极好的名字,致敬与尊重过去的历史,两国在经历了各种摩擦和灾难后以顽强的力量活跃于当今的世界舞台;珍惜两国之间有些痛楚的情感关系,也以此暗自着力接受自我的检视,正如最后一节“把解剖之刃对向自己”。过去只认为对于日本的书本、电影的熟悉感,只是因为东亚文化圈大环境下那份模糊的认同,如今看来不免也有试图探索日本的缘故,依然可以继续探索。

《敬重与惜别》读后感(二):游移的思索,难解的矛盾

如今,愿以文载道的作家不多了。 张承志,既不在阎连科归类并“轻视”的苦咖啡文学者之列,又被阎连科置身其内的中国当代文学版图排斥,但,他以文载道的写作,从未止息。 少民身份、知青生活、学者背景、海外(日本、西班牙、中东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求学经历以及出众的多语交流能力,让他的目光总是投向相对于主流的别处,使他的作品总是国内罕有地揉杂着文学、历史、宗教。 所以,他主动同时被动地走出“文坛”,成为“独行客”。 且行且读且看且思且写,有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大量随笔杂文,包括这本《敬重与惜别》。 在中日关系走向恶化的时候,著书讨论日本并反思历史,挺值得钦佩。 在他眼里,中国与中国人,易妄自尊大,心存侥幸;日本与日本人,易野心膨胀,出手狠毒。 他相信,从1886年“长崎清国水兵事件”到今天,中国一直是日本的假想敌,针对中国的忧患教育在日本永远都不会停止。 他还相信,日本从“强国梦”至“二战”失败的教训——除了自尊与敬人,别无前途——适合他们,也适合我们。 这些,我都比较认同。 不过,读到一半,就想:张承志的矛盾大概很难解。 既希望世界和平认为原子弹炸长崎是核犯罪,又怀揣报复心觉得为支持巴勒斯坦去炸以色列里达机场的日本“阿拉伯赤军”可歌可泣,很难说服读者他是客观的,也很难阻止读者撂下一句“如果他爱的国与他守的教有冲突,咋选”。 想必,他知道自身的矛盾,才会在“编后跋语”中说——“我边写边思索,判断自己的形式,也审度自己的处境。” 只是,一如既往,感性,不由自主便要“杀伐”理性。 在微博上,我关注了一位年轻“社会学纪行”写作者,他的新疆随笔集只能在香港出版,他对刘亮程和李娟等新疆“自然文学大师”不以为然。 虽说我喜欢李娟,却也喜欢他并理解他的观点。 某种程度上,张承志的部分文字与立场站在他的部分文字与立场对面,他们却都不太见容于倡导“和谐”的时空。 不知他是否读过《敬重与惜别》,读后有何感想。 P.S. 1.料到张承志不会喜欢张爱玲式作家,没料到他对“夏志清那种‘教授’”也颇有微词。嗯,我乐了。 2.如有心,读完《敬重与惜别》,可以给自己列份书单甚至影单了。

《敬重与惜别》读后感(三):说不清道不明的才更需要敬重与惜别

这本书作者站在一个第三方角度,评价了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其中呈现了大量的日本文史资料,对于中国人了解日本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有很大的帮助,也呈现出了民间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善意的交流和互助,丰富了我对于日本和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时候,是不能够仅从一个角度去评价和看待一个国家和事件的,尤其是这个国家和事件与自己息息相关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反省和成长。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当时日本侵华战争在日本民众心目中是怎样的一次行动,在日本,左翼与右翼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发生影响的,应该如何去看待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以及日本民众和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不同态度。

书本中涉及到的鲁迅相关资料,亚细亚主义以及赤军的存在,让我从未曾接触过的层面,了解了日本和日本人。

《敬重与惜别》侧重于针对中国和日本两国文化的交融以及历史的错综复杂,应当持有的客观自省的态度和两国文学交流中所应当有的敬重和惜别的态度。

我们不应当因为日本曾经发动过侵华战争,便高高至上自以为有资格去谴责日本的行为,因为当时的中国亦有当时存在的局限性。

作者思想的精华集中在最后一章内容内,“我们两个民族,性相远,习相近。近,导致人的亲近,远,导致人的相轻。举手探足之间的熟悉,带来温暖的亲近,也带来深深的厌恶,那是一种心理,或许还是一种残忍。看见他人会感到震惊不已,我们之间——从何而来这么深的怨毒呢”

“我们互相握手,手掌之间渗出了血,即便努力忘却,还有不可忘却的东西”,这个时代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讲,是彼此敬重和惜别的时代,两国人应当更新自己的立场和观念,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和彼此的未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