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读后感锦集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读后感锦集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是一本由傅佩荣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读后感(一):《哲学与人生》后的西哲名著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1卷)》共介绍了包括苏格拉底、笛卡尔、马克思、尼采、柏拉图、奥古斯丁、叔本华、卡西尔、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休谟、怀特海等十二位西方哲学大家。

哪一位是你心仪的哲学大家?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对话已成绝唱

托马斯的观点是否能入你心?

一套难得的认真之作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读后感(二):刚拿到手,慢慢吸收中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1卷)》共介绍了包括苏格拉底、笛卡尔、马克思、尼采、柏拉图、奥古斯丁、叔本华、卡西尔、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休谟、怀特海等十二位西方哲学大家。作者将哲学家归类融合,划为心灵的曙光、境界的向往、爱智的趣味三大部分,由大哲学家的思想、时代背景介绍起,兼有学术的细致品评及深入浅出的人物经历叙述。读起来犹如亲自聆听傅教授循循善诱的精彩讲解。

准备细细读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读后感(三):品味西方哲学之美

傅佩荣老师的哲学入门书值得一读再读。随着作者的脚步,可以品味西方哲学之美。在第一卷中,作者例举了12位哲学家,分类方式有趣不媚俗。分为“心灵的曙光”、“境界的向往”、“爱智的乐趣”。读哲学,可以带我们从心灵的平地走向高原,视野辽阔,或许可以“望尽天涯路”,对于人生全貌以及价值层次可以作整体的了解和评估。很喜欢怀特海,他说“教育是使人通过树木见到森林”。教育的本质在于“宗教”,要对生命产生根本关怀,就可以显示出宗教性。根本关怀是生死问题,内心对生命虔诚的尊重,这些不是教育所能学到的,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宗教上的敬意,宗教可以其他人的两大德行,责任与经理,责任告诉我们要好好的掌握生命历程的每一次课经一则要求把整个的时间里所有的的负拖到现今的我们身上。拓展书单: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读后感(四):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为什么需要哲学呢?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为什么需要哲学呢?生命原本就是“生、老、病、死”单纯的历程而已,这与哲学有什么关系?有了哲学,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大体而言,一般的哲学家有三个习惯:

第一,喜欢找问题。当大家都在舒服生活的时候,他会问道:“你过的真是合乎人性尊严的生活吗?”“你这样难道就满足了吗?”“你是否还缺少什么东西呢?”本来生活过得好好的,被他一问,就会觉得好像真的缺少了什么东西似的。

第二,喜欢建构系统。譬如,大家平常只注意当下的生活,或者是今天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就够了。但是,他又会告诉你:“生活是一个大的系统。你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还应该去发展艺术、知识、科学、信仰、宗教……之类的其他活动。”由此可知,生活需要建构成一个系统,使人对生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进而在刹那生灭的过程里面,不因变化而困惑。

第三,喜欢改变现状。哲学家通常都是理想主义者,总认为现实不够好;如果你能够完全接受现实,就不用从事哲学思考。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读后感(五):细品人生,重塑心灵

大多数人都会对哲学产生一种印象:枯燥、高深、形而上学,等等。认为哲学只是对那些在高等学府里苦读哲学系的人有意义。然而这种想法在近年来似乎有所转变。大量的励志图书及讲座广受人们欢迎,证实这一时代需要向上、改变的精神。傅佩荣教授两卷本的《西方哲学与人生》以哲学之名,将千年来大哲学家们的思想精髓分析介绍,向我们传达了哲学与人生内外的趣味与魅力。

这套书中体现了人生、西方文化、思辨的思想等等方面。《西方哲学与人生》,展现的正是二十四位西方哲学家的人生,以及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大哲学家们的生平往往与众不同,究其原因无不来源于他们的独特思想和坚韧的精神。而透过他们的历程,我们在字里行间领悟到的是人生应有的、应做的。真正的励志不是鼓吹成功学,不是盲目地鼓励,而是使人心灵通透而顿悟。西方文化离不开宗教的影响,哲学与宗教千百年来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石,对社会中民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看西方的名著、影视作品,无不感受到他们的思维与文化与东方有着巨大的差别,而要真正理解这种文化,势必要先从了解西方哲学开始。

针对思辨问题,作者在书中提到:“西方哲学的思辨趣味可谓独树一帜,与我们自己的哲学大不相同。中国哲学重视的是整体见解、实用知识、道德倾向、社会关系......西方哲学的风貌,从古至今都是百家争鸣,因为他们以哲学为‘爱智’,勇于慎思明辨、追求真理,不惜自创一套名词、自寻一种方法、自立一套架构,然后不管说的对不对,好不好,都可以清楚展示、供人品评。”我们常常谈到要兼容并包,推崇那些学贯中西的大师,究竟西方哲学的思辨思维能带给我们什么?在大哲学家中,苏格拉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可谓是开思辨先河的人,每天最喜欢的事就是和人对话辩论,他的人生体现了哲学家的三个习惯,首先是喜欢找问题,其次是喜欢建构系统,还有就是喜欢改变现状。

我们或许达不到大哲学的境地,但对于自身现状的反省、对理想的坚持、对社会的贡献,是否能够进入自己思考的范围内,是值得想一想的。更平易近人点的来说,对于自己的苦恼、失意、困境,该怨天尤人还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哲学探讨宇宙与万物,我们在其中学到的并不仅是研究方法,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每一个人所达成的结果、研究科学的态度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过程中应有的态度。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当了解西方哲学后,再看这些事情时会不会有另一种思考的方式,能否用新的态度去处理它们。这才是读此书的意义所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