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读后感100字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读后感100字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是一本由子聿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018-8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读后感(一):春日读诗词,心自向清欢

书名: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副标题:遇见古诗词之美 作者:子聿 出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如果要推荐一本适合春天读的小书,那我会推荐这本《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有时候,诗词也许会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小书不同,作者子聿会带着你,透过安静的诗词,去感受诗词大家们笔下生机勃勃,活色生香的大千世界。

跟着陆游去撸猫,你便能发现,原来於菟一词是老虎的别称; 原来资深猫奴自古有之;爱猫如陆游更是将猫咪比作“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 下雨天,除了读书,更是“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令无猫人士的我艳羡不已。

随着苏轼寻美食,更是击中了吃货的心。初到黄州,苏轼便已跃跃欲试:“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还有《猪肉颂》告诉你烹饪秘诀:“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到了惠州,苏轼更是成为荔枝达人亲自写诗代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而对于海南的生蚝,苏轼如此说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看着苏轼一路被贬,却依然能够苦中作乐,这种心态不只是一种乐观,更是一种学不来的格局,敬佩之意也早已油然而生。 还有真文艺青年李清照,丰富的日常修炼出了独特的文艺气质:“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瑞脑香,就是龙涎香,文艺的她总是少不了一炉熏香;而“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更是显出李清照倚楼凭栏的娇俏。除此之外,文艺青年李清照的生活也少不了赏花,泛舟,慵懒的时刻。。。

一些摘句: 都说人生两三知己足矣,其实并不是不需要太多知己,而是知己实在难得。 孤独有时候不是外在的氛围,而是内心的感受,如果没有人懂自己,越是热闹,越是孤独。 当春天被桃、李、梨、杏、柳丝、杨絮瓜分,当牡丹、芍药、莲花、榴花、槐花开满盛夏,菊花与秋天是彼此真正的唯一。 活得潇洒,拿得起放得下,记得你的人会永远记得你。 如果你太在意他人,那一定做不好自己,不如像梅花那样,孤芳自赏。 认认真真欣赏一朵花,是春天里最浪漫的事。 子聿的文笔美,笔笔是才华却又不失亲切,带着你细数诗词里的那些美好。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读后感(二):生活本应该充满诗意,跟随着古人的诗词走进诗意人生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意的世界里,只要有着一颗纯真的心灵,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诗。 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风花雪月、四季轮换,都可以用诗的语言展现。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无法写诗,就只能去别人的诗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了。

子聿,青年作家,作为一个有着敏感灵魂的人,作为一个与诗人能够产生情感共频的人,他也用自己的文字和古代的诗人们深度交流着,把古诗之中的特色美用诗意的语言系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古代诗人诗意生活的细节。

他的这样一本书《身在浮世,心向清欢:遇见古诗词之美》就是蕴含了300多首跨越时间长河的诗词串联而成,而这些诗词共同的合在一起,就是一副古人生活图鉴。 那我们看一下这里都有着哪些诗?都有着怎样的生活场景吧!

作者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场景就是撸猫人陆游的生活。我们了解的陆游永远是那个忧国忧民的形象,我在这里我们却看到了他的另外一面。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戳能。 鼠穴功方列,鱼飨赏岂无。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陆游《赠猫三首·其一》

虽然这首诗并不是陆游的名篇,我们可能对它也并不熟悉,但却给我们展现了他的另外一种生活。而陆游后来大量关于猫的诗,也让陆游晚年在撸猫的世界里越走越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铁骨老汉的柔情。他也不是“铁马冰河入梦来”,而成了“我与狸奴不出门”。

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呢?我们是否也可以把自己与和宠物的点点滴滴过成诗呢?

这是陆游生活的其中一个点,那么其他诗人生活之中的其他方面呢?我们知道苏轼爱吃,我们知道李白好酒,这是他们的爱好,也是他们的小强调。其实我们自己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情调,但在诗人的眼里这些都可以形成一首首的诗。就连慵懒,诗人的生活中也有诗意。“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汉轻衣透。”是不是也很有诗意呢?

这是诗人最普通的生活,那么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内心也可以通过诗人的诗意展现,因为诗本来就是传情言志最好的载体。那么风景呢?四季呢?任何生活中的微小改变呢?都能刺激诗人的心灵,都能让他们感悟自己内心的触动,都可以成为诗,也都有着大量的传世名作留下。

那我们就跟随着作家子聿的梳理,感受着在我们最普通的生活场景之中,读着大量古人留下的诗词,共同经历人世间应有的美好吧!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读后感(三):编辑手记:从浮世到清欢需要走多远?

文/梁湘

“如果让他们都失掉作诗的能力,那么在唐朝的诗人里,谁最有魅力?”

在一篇短文的开头,我看到了这句话。

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答案,是李白。据说,诗仙李白,除去作诗,更是专精剑术。在某些故事里,李白的剑术甚至被推崇到当时全唐第二的位置。

一个饮酒持剑的飘逸青年,即便不懂诗词歌赋,也一定是魅力非凡吧。

可是,紧接着,短文作者便给出了答案:

“王维”。

第一反应是震惊的。我不大了解王维,不明白他如何能配得上“最有魅力”的“最”字。尽管我仍然记得他的那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能写出这句诗的人,想必,是位被发配边疆的垂髫老人吧。失去了诗,他身上最沉重的,估计也只剩下在荒漠里被无限拉长的时间了。

有些疑惑,有些不服,这篇带着挑衅意味的文章,我接着读了下去。

好在作者并没有吊人胃口,而是直截了当地给出了理由。

一来,王维精通音律。凭着诗赋与琵琶曲,他深深打动了玉真公主,击败本已被内定的诗人,成为长安殿试第一名。

二来,王维善于作画。眼光挑剔的苏轼评价其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来,王维拥有极高的颜值,被世人称为“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颜值这东西,不得不承认,这绝对是不容忽视甚至是具有魔力的巨大优势。

作者的文字简洁明白,有理有据。这一来,我也叹服了。可继续读下去,才发现,“魅力”并不是王维足以挥霍满足一生的资本。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仍是充满艰险的浮世。

二十岁,王维被封为太乐丞,掌管宫中音乐和礼仪。却因为在一次排练舞蹈时看了伶人舞黄狮,而“黄”这个尊贵的颜色只能为帝王所赏,年轻的王维就从一届京城高官被贬为济州的粮仓保管员。后来,唐玄宗大赦天下,王维恢复自由,回京与妻子团聚,可随即,妻子难产而亡,他同时失去了妻子与未曾谋面的孩子。

潦倒的王维,几次重新走入仕途,却不断地被卷入政治斗争中,甚至被降职边塞。京城,终究还是拒绝了王维,等待他的,是他诗中永恒的孤烟与落日。

后来,即便王维最终回到了京城,却仍然忘不掉大漠的风。那是他最自由的时光。作者写道,“在那无垠的大漠中,漫天是黄沙,没有人去在意这个颜色;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号角边声,也不会有人盯住他的诗不放。”字数寥寥,却贯穿了这位诗人的一生。

而在这样的一生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妻儿死后,王维一个人在巴蜀清溪的所想。作者写:“他的心早已安然,如同这清澈的流水一般。王维胜利了。蜀地的风光抚平了他的伤痛,从此他知道世间不只有不堪,在广袤的山水里,还有一种滋味叫清欢。”

是啊,“浮世”,还有“清欢”,这两个词,让人沉默,又让人充满力量。

这篇关于王维的文章,我反复读了很久,久到,最初的那份巨大的感动,化为了呼吸。平静,却维持着生命。

我要找到这篇文章的作者。我想着。

于是,我联络上了子聿,一位天秤座的八零后安静女子。原来,子聿已经小有名气,她对诗词的解读,被很多人推崇着。

我问,你还写过其他文人的故事吗?

她回答,是,唐宋文人,有很多故事她都想写,只是,还没想到结集后,这本书的书名。

我说,就叫它《身在浮世,心向清欢》吧。

终于,这本《身在浮世,心向清欢》的书,面世了。26位唐宋文人传奇的一生,185首穿越时光的经典诗词。而他们所有的故事,其实都是从浮世到清欢的奔跑。

他们跑得那么肆意,跑得那么用力,奔跑的身影用诗词刻在历史中,就再也抹不去。像李白、王维、李清照这样光芒万丈的伟人,也曾身陷囹圄;像杜牧、柳永、李商隐这样叱咤千载的名家,也曾身负骂名。他们同你我一样,生活在浮世中;他们的生活也同你我的生活一样,充斥着荒唐,坎坷,困苦,磨难。而他们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把这全部的不堪都幻化成为诗,从而,走向人生的清欢。

能读到这些文人的故事,能把这些故事编辑成书,给更多的读者看,真好啊。

制作这本书的封面时,我用看似枯萎的烫金荷叶,想要表现出浮世中灰蒙潜藏光芒的味道。封底的荷叶上方有一大块空白,我想,我可以摘取书中的几句话,点明主题。

于是,我一句一句地,把文章的核心句子,放了上去:

——你说他孤独,他有明月与身影;你说他不孤独,那杯酒终是一人饮尽。有花,有月,有歌,有舞,能把这样苦闷的情感表达得如此浪漫,大概只有李白。

——李商隐把这一世的伤痕累累都化作璀璨如珠的诗句。在诗歌的王国里,你问他写了什么,他说:无题。

——人生是一回事,如何度过是另一回事;命运是一回事,如何主宰是另一回事。这大概便是辛弃疾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的,关于生命的意义。

写到这里时,我停了下来。“生命的意义”,这句话太厚重了,这本书担当得起吗?

我闭上眼,那一霎,回到了最初读到王维的故事时,胸膛中无限汹涌的情绪。

我看到了大漠与落日。听到了耳边某位诗人的呼吸。

于是我在落日的余晖中睁开眼,确定了,这本书,一定值得与你相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