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哥儿读后感100字

哥儿读后感100字

《哥儿》是一本由[日] 夏目漱石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1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哥儿》读后感(一):与夏目簌石的第一次相遇

在图书馆冷冷的地板上看完的。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修行不够,自己看完觉得不怎么样还稍显拖沓。看了高人的书评觉得,哦,原来是这样的。这处是这个用意,那处是那个用意。

可能是自己学而不思的缘故,才导致自己与这样的好作品无法交流。

勤思考啊,勤思考。

《哥儿》读后感(二):哥儿

借书的时候特意对比了不同的翻译版本,还百度了哪一版最贴切,最后决定刘振瀛这一版。小说以哥儿第一人称自序,以"俺"开篇亲切的不行,又巧妙的突出了哥儿的性格,但另一版别者译,就是用"我"。第一次读夏目漱石,还有一部作品叫做《我是猫》,也见过《咱是猫》这个译法,后者读来更贴合日常,不由得脑子里会想作者的性格。

对于日本文化不太了解,江户时代,明治时代,天皇,还有日本的传统文学等等,会觉得日本文化总带有神秘气息。书中一些民众的民间文艺"落语"读来也觉得有些难懂,好在书下有注释,翻译成我们国家通俗语言以后就容易得多,有趣的地方还憨憨的发笑。

书里的译本序真是太棒的部分,虽然在首页,但每次都放在最后读,译者写原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进而引申到作品本身还有作品的深刻含义为原作的内容深化了不少,尤其对我这样不能更深层次理解的读者,简直不能再棒。读完后钦佩的"江户儿"的平民的游侠精神气质在译本序里又深层次理解了它的另一面-轻浮鲁莽,更重要的是,译本序里最后一小节里"无解决的解决,自不免成为一个落入喜剧中的悲剧人物"。但是自己看书又要带有批判的眼光,我想这才是读书的真谛吧。

《哥儿》读后感(三):作为年轻人代言的哥儿

夏目漱石的书陆续读了六七本,每一本读着都觉得很亲切,像听一个朋友从容的谈天说地或者自黑或者吐槽。

书有些是借自图书馆,看完后觉得好就去网上找他别的书,陆续也买了几种。

这本书图书馆有林少华译本,浏览了个开头觉得过油嘴滑舌了,不像夏目漱石的风格,没借,在中图网买了刘振瀛译本,上海文艺出版社。购于2016年1月18日。看记录当时还买了《与美人草》和《心》。两年多过去,都还没读。这次出差拿了《哥儿》。

《哥儿》一九零六年四月在《杜鹃》发表,夏目漱石先生此时仍在教书。

《哥儿》算中篇小说,只有161页。万卷出版的收在《心》内的《少爷》译本只有100页。翻了翻万卷的一本,我还是更喜欢上海文艺这本,也许先入为主。我觉得刘振瀛译本更有风格,有节奏,更流畅通顺。不能读原文,到底哪本更贴近原著更信达雅就不敢说了。

这本书是以作者十几年前在地方中学教书的经历写成的,所以本书除了有译者序和后记以及年谱外还有一些夏目先生的老照片,以及当地松山中学的照片以及复原的当时的列车地图等等。

哥儿生于东京,在分到哥哥给的父母遗产后去读了物理学校,然后经过校长推荐到地方教书。哥儿就是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鲁莽不管不顾。看着作者不动声色的讲述,我看着心内骇笑,他怎么这样不懂好歹,他怎么这么莽撞。他怎么。。。越看越想到儿子,有时候也真是不懂儿子的脑回路,现在慢慢理解,这就是年轻人啊,还没有撞过南墙,还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理所当然。我的感觉最大。读过这本书倒是更理解儿子了。年轻人难免的有许多想法。有想法不管是否莽撞就去做吧,如果能有沟通的技巧就更好了。

不管是一百年前还是现在,哥儿初入社会都会遇到这些牛鬼蛇神,尔虞我诈,并不是因为在乡下,即使在东京也会这样。也许渐渐消磨,像我这样的无奈中年,也许越磨砺越坚强。不知道回到东京的哥儿会怎样?作者的态度是悲观的,他也觉得像校长教务主任之流很多,豪猪哥儿之类却不可能存在,遇到这种事一定会被免职。

豪猪哥儿也会在社会的磨砺中慢慢成长,不要和他们讨厌的人同流合污,不要成为他们讨厌的那种人就好。

刘译本满嘴的“俺”开始看着觉得好笑,他为了对应作者的江户儿口音吧。

“红衬衫”为了拉拢他,要给他加薪,也只有鲁莽的哥儿说加不加无所谓吧,知道原委后,直接拒绝。像这样的孩子现在还有没有?他回到东京工作会怎么样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