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积极生活手册》读后感锦集

《积极生活手册》读后感锦集

《积极生活手册》是一本由爱白文化教育中心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积极生活手册》读后感(一):买本家庭医生看看还有故事可以脑补情节(就书论书,绝对没有对人的歧视)

怎么有脸卖39块啊?出版社觉得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吗?为了表明立场才买书,免得被称为歧视HIV才打9分的吗???老子要真HIV,我还需要买本书告诉我去哪里检查吗?

作为一本给病友看的书,难道就不能起个朴素的名字叫“HIV病毒携带者生活TIPS”吗!!我只能脑补我是个患者,AIDS了可以喝酒吗?答,你可以少喝一点呦!

病理介绍没有,治疗历介绍1页。。。。。百度百科基本覆盖其80%内容,加上百度知道就得120%了。。。。。我脑洞太大才买了这本书。。。。。。

《积极生活手册》读后感(二):了解、选择和负责,是一种人生态度

无论是否是感染HIV病毒,都能通过本书中的信息对自己有所助益。感染者通过了解病毒和疾病,更有效地接受治疗,而未感染者,则通过了解知识,接受感染者。由于不了解HIV,不接受抗病毒治疗,对感染者是有害的,而由于不了解HIV,就歧视感染者的行为,造成的伤害也不小。本书的语言,科学但不难懂,阅读不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较多使用叙述而非祈使、反问,给人亲和力较好,根据衣食住行的大类划分章节结构,每一章都解答你的疑问并给出具体方式。最后一章的感染者自述和彩色画册对我们了解积极的人生有很大助益。了解、正确选择和负责,是一种人生态度,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积极生活手册》读后感(三):【序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

作者:吴尊友 国家CDC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艾滋病流行已经三十多年,它给感染的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的痛苦,更让感染者无法忍受的是社会对他们的冷漠和排斥,或者说,周围人的歧视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远比疾病本身更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艾滋病在我国快速蔓延,很多人不幸染病,而对于检测发现的感染者来说,除了感染状况可能被别人知道后带来更多、更大的负面作用外,知道感染状况并不能给感染者带来任何实质性帮助。随着国家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出台,免费抗病毒治疗使得病人获得了“新生”,艾滋病不再是死亡的代名词。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得到飞速发展,药品品种越来越多,毒副作用越来越小,耐药越来越少,服药也越来越方便。这意味着,艾滋病就变成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疾病进程完全可以在药物作用下得到控制,只要坚持吃药,病人就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地从事劳动生产,过正常人的生活。所以,2012年7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第19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会议组织者就喊出了“迈向没有艾滋病的新时代”的响亮口号。

近两年,我国每年对约8000万人进行艾滋病检测,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约7.5万人,其中约四分之一新发现的已经是晚期病人,或者说,第一次检出艾滋病感染时,他们感染艾滋病毒已经有8-10年的时间,有些人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时机,无法挽救生命。在当前艾滋病诊断和治疗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今天,早发现、早治疗,就意味着生存,意味着希望。

不是每个医生对艾滋病的特征、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都很清楚,更不是每个病人都了解这些。毫无疑问,每个病人都希望了解这些,都需要知道这些。江华大夫等人编写的《积极生活手册—HIV与我的生活》一书,正是为了满足感染者的这些需要。

该书通俗易懂,是一本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用普通百姓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一本给感染者带来希望的书。我相信,这本书出版和发行,会让感染者的生活更美好,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积极生活手册》读后感(四):【著者后记】我们要成为自己疾病的专家!

作者:江华,医学博士

自从我2000开始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以来,已经12年过去了。这十多年中,我目睹、并亲身经历了艾滋病感染在中国的快速上升过程,参与了很多感染者病友的治疗工作,也因此而与不少病友成了好朋友。作为一名医生、营养师、科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在这十多年中,令我最为吃惊和痛心的,是在艾滋病治疗和关怀领域中,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广泛缺乏,正是这种缺乏,直接导致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痛苦和伤害。

艾滋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在长达数十年的治疗过程中,病友们会面临的各种临床问题,可谓数不胜数;需要注意的生活问题,数量则更多。一个初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如果以艾滋病治疗为专业方向,至少也还需要5年的临床训练和实践,方可成为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科医师。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作为不具备如此长期和持续专业教育背景的患者,我们完全没有可能掌握与这一疾病治疗有关的知识并具备与医师平等沟通的能力呢?

答案是:不,作为患者,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疾病的专家。“成为自己的专家”意味着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意味着掌握科学认识疾病的观念和技能,更意味着不断学习以及随时更新有关艾滋病治疗、药物和政策的知识。是的,这个过程并不轻松。然而,请记住,这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健康: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吃药、观察;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亲身经受着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合并疾病。如果缺乏对这些可能经历的事和过程的了解,我们将难以和医生、护士和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更谈不上在医生帮助下做出正确的决策。更糟的是,在各种医学江湖骗子横行,各类荒诞不经却又极具诱惑力的“替代疗法”到处流行的今天,我们还得随时保持警惕,免得上当。在我从事艾滋病医疗工作和外科工作的这十几年中,由于轻信或迷信未经科学检验的疗法,而深受其害甚至是死亡的真实个案,数不胜数。而最令人惋惜的,是医学科学正以高速发展,在我们这一代人所能看到的未来,找到一种或几种方法,从而根本上解决艾滋病问题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所以,不断学习、对任何一种“替代治疗”或“可以改善免疫力的保健品”保持警惕,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

“成为自己的专家”并非意味替代医生、护士和专业人员自行诊断自己的疾病或制定、更改治疗方案。因为个体经验再丰富,也不能替代多年的训练和临床实践。事实上,治疗从根本上是一个医患互动的紧密合作,医师根据我们的病情做出诊断,为我们制定治疗方案,而这个方案的最终实施,离不开我们自己,尤其这方案是一种需要漫长的时间并可能需要不断调整的治疗时。我们懂得越多、越科学,与医生、护士和专业人员的交流就越少障碍,也越不可能存在误解。

所以,这就是我们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帮助大家理解HIV感染以后的生活,以及更重要的,拿起医学科学这一我们已经拥有的最强大的武器,同艾滋病战斗到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