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动物精神》读后感锦集

《动物精神》读后感锦集

《动物精神》是一本由罗伯特·席勒 / 乔治·阿克洛夫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动物精神》读后感(一):我认为行为经济学是靠谱的

我之所以赞同他们的观点,是因为我认为凡是与人相关的活动就应该将人性纳入研究。传统经济学把人放在绝对理性的队伍里,而事实是有多少人做决策能做到客观理性?所以居安思危是有道理的,让政府来监管和调控宏观经济是有必要的。任由市场自由发展未必是件好事。像行为经济学这样,将不同领域交叉来研究我觉得还是靠谱的。这可能是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之后我第二喜欢的一本书了。

《动物精神》读后感(二):关于美味苹果的故事

关于美味苹果的故事,作者应该还是想说明投资方向变化的原因。 首先作为消费者,受众心理很普遍,会跟风转味;其次人们的口味变了,"美味"苹果只能用低价去挽回消费者(变成了让人们觉得不贵的一个品种),而低价最终只能导致品质的降低;最后的结果是当原来高品质的美味苹果不复存在后,消费者也许不理解却又在从众接受,而作为投资者,逐利的目的却达到了…… 这个在动物精神里,也许可以用"欺诈"来理解。

《动物精神》读后感(三):动物精神

有人说,对地球感兴趣的,可以看《动物世界》;对政治感兴趣的可以看《动物庄园》;对经济感兴趣的,可以看《动物精神》。 《动物精神》是一部值得我们仔细研读、慢慢品尝的学术经典。我可能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书里去理解文中的内容,体量作者的思想,但真正充满着智慧的东西,或多或少,在脑海里留下了痕迹。 动物精神是人们行动的真实动机,可以解释宏观经济的历史,也可以作为重振全球经济的新思路。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在思想和政策中充分认识到动物精神的作用,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动物精神》读后感(四):动物精神读后杂想

看了前言,感觉不错。当然,我没有太多经济基础。我的意见是否正确也值得商榷。总之我也算是开始看一本经济类书籍了。我已经感到很高兴了。

这本书我计划朗读来读。读了1章。至此,我感觉读着很上口,期间用词也顺畅。感觉是不是算是翻译好的了。一来没有读过原版,当然,也没有读过其他翻译本经济书,没有横向比较。所以我的感觉是否正确也同样值得商榷。脑子中特别想看看是谁翻译的。确实感觉是不是一个翻译高手。

【如此反复强调这一点。并不是我的故作谦虚,而仅仅希望不要有误导。我深以为,靠谱的观点需要建立在大量阅读熟识本专业领域专业书和健全思维及逻辑系统下的。我承认我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欠缺。所以一定要指出来】

第一,作者强调“信心”。我的感觉确实如此,很多时候信心很重要,甚至能实现那些没有办法到达的彼岸。

***几个主要经济思想。

1,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提倡依靠自主的追求经济利益,并认为这种过程是理性的。完全不需要政府干预或少干预。

2,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文中已经提出了“动物精神”。提出了政府的干预是需要的。

更多的东西好没有看到。待补充。

《动物精神》读后感(五):强大的非理性

关键词:非理性经济学

复述知识

1. 人性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而人性中有许多非理性因素。

2. 人性太追求公平,还经常忽略公平是否合理(具体表现为忽视自己与他人在阅历、教育水平及思维能力上的差异)。

3. 也就是说,我们喜欢不管合不合理,至少要看起来“表面上公平”。(有时候,不公平是对的,只要它合理)

4. 创新是对原来规则的破坏,从这个角度看,失败的创新就是欺诈。

5. 我们会以名义的资金变多变少来衡量得与失,而不考虑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直白地讲,有时候工资升了买的东西更少,工资降了买的东西更多。我们要看的是购买力。

6. 我们看不懂冷冰冰的数学公式,我们喜欢听“好故事”,并因此充满对经济生活的信心。“中国梦”、“中国复兴”就是这样的“好故事”,它们激发了我们这一“非理性因素”。

由此得到

1. 各位经济生活中的人存在这些非理性因素——追求不合理的公平且不自知、关注名义上的钱而不是购买力、环境中充斥着“好故事”就激动。

2. 这是生活中的非理性,而在决策中,我们很多时候是理性的,考虑了成本和收益。(另一本书有提到,书名忘了)

3. 知道了这些非理性因素后,以后遇到脑袋就要反应过来——“哎,这是不理性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