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天堂鸟》读后感精选

《天堂鸟》读后感精选

《天堂鸟》是一本由(美)黛安娜·阿布杰比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堂鸟》读后感(一):拂去浮躁的心绪,细味岁月静好

《天堂鸟》这本书写了一个女孩子离家出走的故事,我相信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上演,而且在不少的著作中也层出不穷,从叙事学的角度讲,同样的故事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效果是不一样的,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能够怀着一颗敏感的心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更重要的在于笔尖所到之处,原始的生活图景一一呈现于眼前,感情亦如汩汩泉水般浸入读者心田,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好多根因为种种原因麻木的神经不经意间慢慢苏醒……

在现代社会这个大氛围里,有多少人因为现实的原因变得忙忙碌碌,心浮气躁?又有多少人很久都未曾静下心来读一读自己的心情,理一理自己的思绪了?我相信是一本可以让我们静得下心来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天堂鸟》读后感(二):出走的女孩回来了

好多散发着蛋糕和花草香味的文字,“普罗旺斯水果馅饼里的摩洛哥柠檬脯”“瑞典奶酪里的克什米尔藏红花丝”“”剔透的果酱呈淡蓝淡紫色,饼干轻盈得像绒毛一样”还有“缅栀子守着花枝,好像佩戴金色胸花的新娘。”……这些文字对我具有惊人的杀伤力,让我沉湎于其中,拽慢了阅读进度,并且常常忘却了整部小说的主题,一遍又一遍地品味,一笔一笔地抄再笔记本上,身心愉悦,也因此冲淡了书中的伤感。

这些温暖、阳光的文字都出现在小说中的母亲阿维丝家中,完全可以借此下个结论:多么温馨的家呵。但是,这个家庭的小女儿菲莉丝在13岁那一年竟离家出走了。菲莉丝安身的地方是这样的:到处都是猫尿的恶臭,破罐子,炒菜的油烟,还有腐烂的味道。这个女孩子怎么舍得放弃那么美好的家,而混迹于如此肮脏的地方?也许很多人会猜是不是青春期特有的叛逆?有点,但不全是。菲莉丝是个漂亮也温顺的女孩子,她的出走更多是对自己的惩罚。原因要到故事结尾才明了,开头也有些隐隐约约的线索,比如提到菲莉丝班里有个女孩子自杀后,菲莉丝开始出现异常的表现,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

菲莉丝用出走来惩罚自己,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想法,她的行为更多地是惩罚了自己的家人。父亲为此暴怒,母亲伤心,哥哥痛苦。她没有为自己的家人着想,执意对家人关闭了心灵,成了流浪儿。偶尔,她会给母亲打个电话,约个见面的地方,转念又忘了,让母亲苦苦等待,绝望致极。

一个问题女孩,让人又心痛又生气,为什么不能敞开心扉,让家人和朋友来帮助自己?非得用整个家庭的痛苦来为自己的年幼无知买单?

作者是位出生在美国的阿拉伯移民,完全受美国的教育长大。然而字里行间,透露出属于非纯粹美国的意味,很显然,作者深受父亲(约旦人)家族文化的影响,对阿拉伯的文化传统充满感情。书中也多处出现美国移民的一些生活状态,她说写作对自己有绝佳的治疗效果,时髦的说法为“救赎”。而这部小说的主题其实也是救赎,一个小女孩的自我救赎,一个家庭的整体救赎。

《天堂鸟》读后感(三):女孩,为什么?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它几乎影响了我对外国小说的偏好。在那个夏天废寝忘食的阅读它之前,我还没有那么热爱外国小说。那本书的名字叫《可爱的骨头》,在读《天堂鸟》的时候,我想到了它。

在国外的畅销小说里,"救赎与回归"几乎就是永恒的主题。他们为什么需要救赎?他们又为什么远离,最后又是怎样走上回归的道路呢?可能每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不一样,但是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主角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逃不开上一代的影响,也影响着下一代。一件突发事件,启动了一个家族的防御机制。最后无外乎,整个家庭用爱来呼唤一种回归。是的,只有爱,也只能爱,爱让我们逃离,爱让我们回归。爱啊爱,多少的伤害以汝之名?

《可爱的骨头》是用一个死去的女孩的视角,来徐徐诉说在这件“在一个家庭突然失去了一块骨头”之后的分分合合。女孩终究是死去了,最终伤口愈合了,但是失去的骨头却再也无法重新生长,但是至少,面对了伤口的家庭,还能互相扶持的走下去。《天堂鸟》中的女孩似乎是回来了,但是就像一个家庭被生生撕去了一块肉,后来还是能在长出血肉来,但是伤痕还是在的,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个家庭看似圆满了,但是还是有伤痕的。这样的伤痕无从避免。这就是它让人如此难过的原因。

——女孩,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非要大家伤痕累累,而你也在放逐中受到那么多的委屈才肯回来?

我在想,这是不是一种补偿心理,或者,这歉疚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太过沉重?没有交流,她是个哑孩子。如果有交流,这个家庭能够做些什么呢?我始终想象不出来。

对于她的母亲阿维丝也是如此,非要将她受到的漠视加倍的补偿在自己的女儿身上。他们就像是潜意识必须影响的两极,要么,就是彻底的漠视自己的子女,要么,就是非要溺爱致死。而女儿,又是如此的渴望彻底的逃脱,就像要溺毙的人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一样。她还是个孩子,不得不承认,她还是个孩子。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她真的懂她所做的事情,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吗?特别是在溺爱的环境中。她能感受到她对这个环境之外的人的伤害,却独独感受不到对自己至亲的伤害。

我们无需纠结于这个女孩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其实,这恰恰是生活中的真实。就像我们每次看到电视上那些悲凉的未成年少女受到伤害之后在诉说自己的故事。

她真的回来了吗?小说中她回来了,可是现实中的那些女孩呢?有几个找到回家的路了?

这也是小说让我如此难过的原因。

《天堂鸟》读后感(四):爱,在等待

“天堂鸟”这个书名很特别,在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书名的特殊含义。而整本书中,只有两处漫不经心地提及了“天堂鸟”这种花,没有做任何解释。我特意去网上搜索了一下“天堂鸟”这种植物,叶大姿美,花形酷似鸟冠和鸟嘴,像极了振翅欲飞的鸟。据说这种植物极有耐力,酝酿一次花开要七年。对于一再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人来说,堪称完美。因此,它的花语有一种解释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永远不要忘记你爱的人在等你。

所谓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爱,非亲情莫属,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小说中菲利丝所成长的环境,表面看来,堪称完美。家在温暖惬意的迈阿密,掩映在棕榈树下:母亲经营着家庭面包坊,做出的每块糕点都别具风味;父亲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律师,工作勤恳;哥哥一片挚诚,开了家健康食品店。尤为重要的是,家人对她爱护有加,视她为生命之光。而她自己,又有着常人没有的美貌。但这样一个旁人看来没啥可挑剔的女孩,却于十三岁那年,离家出走。五年来,她一直在街头流浪,仅与母亲见过八次面。

于是,这便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家人对我们的爱虽然毫无保留,但是当我们深藏心事之时,总会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菲利丝的自我惩罚,而不一定愿意对家人倾诉。家人与我们的距离表面上很近,而实际上并不近。个人内心的孤独感没法克服。所以菲利丝的父母和哥哥尽管为她担惊受怕,甚至认为要成为她的家人,一家人必须付出那样的代价,却并不了解她这么做的因由。她的心结,要等待时间来慢慢解开。即使再选择一次,她也会义无反顾地离开。

无疑,她的选择让她的家人蒙上了阴影。她的出走让她的家人日日不得安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时自己伤害最深的人,恰恰就是自己的亲人。自己要经历多少历练才能成熟?亲人又要经历多少煎熬才能不再担忧?但家人之所以是家人,或许就是你什么时候想回家,都会敞开手臂欢迎你吧!什么时候都不会抛弃你,什么时候都希望你过得好。即便最后菲利丝还是选择离开,她与家人都经历了一次蜕变与新生。

另外,本书可说是字字珠玑,常有让人觉得文字洞穿了灵魂之感,比如“一块饼干就是一个灵魂”,“天堂就是‘难以到达的地方’”,即使是在最简简单单的句子里,也能感受到文字的无穷魔力。

《天堂鸟》读后感(五):回家

因为离开,所以回来!——题记

都说家是避风的港湾,可是菲莉丝却离家出走了,在她十三岁的时候。五年里她一直在街头流浪,生活颠沛流离。爸爸妈妈和哥哥,加上她一家四口原本其乐融融的生活,可是随着她的出走,给家人来去了莫大的痛苦。到底是什么导致她的一在逃离?

出走前的菲莉丝一在反常,性情大变,脸色也没有了光彩,可是家人知道她的变化却只当她病了。一次又一次的出逃,菲莉丝终于成功了。在外的那些日子,她被别人欺负,差一点被别人卖到很远的地方做奴隶,还被迫的和那些同样流浪者一样的吸毒。为了生存,她甚至学会了去商场里偷东西。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她再也不想过了,再外越久她越想家。小时候的自己做出了错事,而逃离是她对自己的惩罚,为了完全的抛弃原来的自己,直到惩罚的结束。自我放逐的日子让她和家人都无比的痛苦,当漫长的五年时间过去之后,她是否可以结束自我的惩罚,是否能一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菲莉丝想回家了,她先去见到了哥哥斯坦尼。再遇到妹妹的时候斯坦尼,变得沉着冷静,宛如历经岁月,尽显沧桑。曾经的他心中雨么空落,想象世界末日到了,开车走遍整个社区,去找他以为受伤或者死去的妹妹,而如今他已不再是那个男孩了。少时的他和妈妈一样,总在在厨房待着,对做点心充满了兴趣。即便母亲给他一样很费时间又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货他也乐此不疲,而做厨子这样的事情父亲是不赞成。父亲布莱恩想过来带儿子参加足球训练,培养儿子的运动兴趣,可是都失败。妹妹走后,斯坦尼也搬出去住了,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上大学而选择开了一家杂货店。在那个超市里他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有了妻子,孩子,还成功的帮助了离开的妹妹再次的和母亲相聚。再次的遇见妹妹,眼前的她已经不是那个丢失的孩子,可是当他靠近妹妹时,仿佛又看到了她十三岁时候的味道,仿佛她还在那里。

布莱恩和阿维斯有一年没来看一心要开超市的儿子了,当再次来到儿子的超市的时候,他们仿佛来到了一个绿色世界,不仅仅环境变了,他们也听到了某个熟悉的声音。伴随这菲莉丝的道歉,世界似乎变了。世界是一台绚丽的机器,也像水面上远航的小船,渐渐地。渐渐地,小船靠回岸边。伴随这菲莉丝的回来,也知道了她离开的原因。如今,世界似乎广阔无边,有些少年时候等待的结果也再也不会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