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赢在中学读后感1000字

赢在中学读后感1000字

《赢在中学》是一本由陈天泽 吴振邦著作,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赢在中学》读后感(一):寓学于“玩”并玩出精彩

其实我不喜欢书名中的“赢”字,千百万千不一样的孩子,有红花有绿草,有高木有矮丛林,“赢”字功利性太强,又将这些孩子们规整划一,失却了独特的个性。现在的孩子课业多,目睹他们的日子,真是觉得有点可怜。虽然他们现在物质条件比之我们当年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接触的事物比我们当年多得多,看起来也聪明了许多,但是却不快乐,每日里除了忙学习还是学习。虽然有许多特长生,但那些都是凤毛鳞角,大多数的孩子都在家长老师学校的升学压力之下不快活地挣扎着。

《赢在中学》其实也是名校学子的故事,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的集体创作。这种事以前我们读书时也做过,召集一次作文大赛,集合一些优秀作文,结集小范围内出版。但是这本书又与当年大不同,因为内容更丰富,涉及范围更宽泛,不仅仅是课堂作文:孩子们的科学院、经济学院、文学院、校刊等等,俨然自成一派。

看着这些孩子们,比之当年的无心的自由快乐,似乎也更进了一步,更有目标,更有梦想,可这样的孩子们谁又不喜欢,当年的自己不也是希望加入各种夏令营活动组而不得? 有时候也想一名好孩子的成长,到底几分家长,几分在学校。十一中有这样的孩子我想离不开好校长好老师的支持和爱护,而这些努力背后,又有多少家长放下种种担心,敢于放手让孩子们这样“随心所欲”地玩,并玩出精彩,这些素质教育的背后更多考验老师与家长的信心与坚持。

所幸,他们的模式成功了,他们的努力以及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成果,提供给我们一份“玩出精彩”“学于玩中”的信心,因为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也是孩子自己在说话。 去年曾看过黄冈中学的一本书,也颇为启发,与十一中也非常相似,看到这种寓学于“玩”并玩出精彩的成功,深觉未来的中国教育依然有希望。愿这类的成功例子越来越多,也愿更多的孩子既开心地学到知识,也在这种互动中有好品格。 2013-02-05 16:35:00

《赢在中学》读后感(二):创造奇迹的地方

在读这本书时恰巧在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个教师创造的教育奇迹,如今在北京十一学校同样地发生了。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孩子成长起来,真的如父母或者旁人所说,那孩子天性如此吗?在我看来,一个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周围的教育环境。当人们对那些看起来叫做“坏孩子”下了定论时,为什么在56号教室却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为什么,十一学校能够走出那么多有能力的孩子?这不能不说,引导者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孩子们无法选择社会这个足够大的教育环境,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当然很多人还无法选择学校这个小小的社会。我想能够走进56号教室和十一学校的孩子们,都是足够幸运的。

这本书是60个孩子的自述,是60个神采奕奕的孩子对于自己在十一高中学习、能力、梦想、责任、个性的一次思考,也是一次回顾。从那流畅的有思想的表述中,我们不能不说,现在的孩子真的需要刮目相看,想想自己当年在此时还是迷茫得很,从来没有想过任何未来,再看看现在的孩子,真让人觉得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些孩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学校的包容理念。它并不只是单单抓住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放,造就一个又一个成绩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注重孩子们多方面素质的开发与培养。在这里,孩子们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一个个充满了朝气的花朵,尽情展现着自我,我相信,走入社会的他们,一定会有着更强大的心灵以及更如鱼得水的工作能力。

在这个学校里,每个孩子都在创造着一个奇迹。因痴迷科学实验而被剑桥大学录取,入学成绩倒数第二,高二时却被保送清华……还有各种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孩子,学生记者,创作社团,……其丰富实在是我们当年所不能想像的。我想,这些奇迹,如果单单靠着孩子自身,若没有一个培养他们天赋的沃土,没有一双双发掘他们才智的慧眼,这些孩子有可能依然混迹于平凡之中。

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学校,孩子们都是奇迹,只是这奇迹需要善待,需要包容,需要引导,这样的孩子有理想,有梦想,有担当,有个性,我想,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需要这样的学校。

《赢在中学》读后感(三):最好的教育

这是一个讲中学生的故事。《赢在中学》告诉了我们来自北京十一学校的六十个历练故事。十一学校是什么,在读本书之前,我先向度娘求索。北京市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1952年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学校于1992年提出并实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自此,学校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环境设施一流、办学质量优秀的现代化学校,享誉京城内外。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底,学校回归公办。学校校园面积15.6万平方米,现有107个教学班,5500余名学生,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优质中学。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科研高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27人,高级教师145人,博士44人,博士后3人,硕士120人,省级劳模和全国优秀教师13人,全国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班成员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6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7人,美、英等国家的外籍教师42名。此外,学校建立了由中科院、北师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的教师成长指导团队。

这些都是十一学校的硬性数据,说明不了什么。关键能够说明这个学校的,其实就在本书的这六十个历练故事。这六十个故事个个精彩,每一个都能够完全吸引我们做家长的注意。六十个故事中的学生是各色各样的,也许他们当中的某一些并不符合您对成功的传统认知,但我们必须得承认,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绝对是成功的,也是赢家,赢在中学这四个字,对他们来讲是名副其实的。

品味完故事的精彩之后,也令我们家长的内心产生了深层次的反思。什么样的孩子才能算是成功,孩子们上学的目的是什么,还是那个简单的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嘛。虽然我处在全国的三线城市,对于这些大城市孩子们的心理把握不清楚,也没有人家见识广博,但我清楚,孩子们是一样的,孩子们需要的成功也是类似的,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子女真正的好,这些都是我们要想的。

也许这几个自己想到的问题并没有答案,但是我知道,我们必须要不断地想下去。只有不断地想,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赢在中学》读后感(四):梦想的起点

《赢在中学》不失为一本好书,你可曾想到本书作者之一陈天泽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呢,小小年纪如此成就可谓了得,在北京十一学校这样的人才比比皆是。

21世界最缺的是什么,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何为人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不一定说在学校学习成绩好就是人才,各个方面能力强才是真正人才,翻看书中60个人,60个故事,60个精彩人生;十一学校影响带动不仅仅这60位出众同学,而是千千万万的学生。真可惜本人告别校园已久,翻看此书觉得自己的学生生涯白过了,枯燥无味,学生时代每天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学习再学习,无丰富课余生活,最终目标争取考一好大学;考上大学希望有丰富的校园生活。看到十一中学生们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汗颜,都说大学校园文化多样,各种社团活动应有尽有;而在我的记忆中远不如十一学校。

在中国中学中像十一学校这样的少之又少,没有永远的课业,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如果我的中学生涯在此度过何其幸福啊;不一成绩作为唯一鉴定学生的标准,注重学生多方面发展,挖掘潜质,特长,鼓励他们为梦想努力,增强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压力下,还能如此轻松快乐的度过学习生涯,着实羡慕。

十一学校传奇通过本书60位同学的自述60篇文章分为9部分,单看这9个标题就知传奇的成功之处在于何。光荣引航、学习的多路径、告别青涩、从兴趣到执着、校园创业家、公益达人初长成、蜕变的声音、我要出国、成熟的味道。哪个标题吸引你呢,从兴趣到执着,校园创业家,公益达人是最吸引我的,在我的中学时代这些从未敢想过,如今出来工作也未有勇气实现或挑战,而堂堂中学生在校园就可以尝试体验,厉害。可以在学校开银行模拟真好;公益无小事从你我做起,培养公德心,献爱心,从此世界充满爱;感兴趣的事情很多真正持之以恒的再少数,如身在那种氛围或有人在旁边鼓励坚持成功的不在少数。在十一学校这种大氛围的影响下,一切皆有可能。知识是学不完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重要,追求自己梦想,学会承担责任坚持自我个性。

十一学校是梦想的起点,荣耀奇迹伴随着她成长的脚步,为广大学生提供支点。可能我们没那么幸运成为她其中一员,但我们要学会借鉴他们的优点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赢在中学》读后感(五):《赢在中学》英才由此铸就

作为一个接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而出炉的社会一员,我其实与生俱来地排斥着中国原本一贯的教育模式。因为自己是过来人,所以我深感其中的缺陷和弊端;因为自己是过来人,所以我更觉得如此的畸形教育模式值得扭转。然而,这其实更是一个社会大趋势造就的。又岂能是单凭我一己之力可以扭转。这多少令人有点惋惜和心痛。至少让很多的中国人身在其中,恨在其中,却更是身不由己。不是不想变,只是大趋势如此;不是不想改,只是怕另类的作法而被淘汰和排斥。

然而,在这次读到的《赢在中学》一书后。我着实地长吁一口气。原来,在中国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下已经有了革新的转变。尽管这里的一切仅仅只是发生在京城传说中“提升学生能力最强”学校——北京十一学校。但是,从这里的缩影我们却可以发掘和感知有据可查的转变。毫无疑问,相较于以往的无作为,这里所能展示的却是告诉我们一个全新的教育突破。《赢在中学》---今日的英才由此铸就。

作为一本比较有说服力的书,这里当然不是光靠泛泛而谈的空喊口号。在书中,我们可以接触和见证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书中分享京城“提升学生能力最强”学校的智慧;书中例证着那些个真实的北京十一学校学生的60个历练故事;书中更集结入了总结分析的培养孩子注意点。教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如何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既可以实现成绩、能力、素养都兼顾,又可以确保梦想、责任、个性更不能少?我们着实任重而道远。事实上,本书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看点还在于书作本就出自那些个孩子们的手下。他们通过自己的所言, 所想,所感向我们一干众等徒然为孩子们操心的家长搭建着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书中有着太多的实例值得我们观摩和聆听。在学习和成长的天空下,家长对于孩子其实更应该给予的是自由的空间和积极的引导。有时候,我们更应该尊重自己孩子的心愿和兴趣爱好。今日的竞争是多方面的。我们身为家长的更应该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为我们的孩子做好合理的规划。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的理想天空,我们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某些狭隘的理念而阻碍了孩子们正常的成长和提高。于书中,我们其实便可以真真实实地看到诸多的鲜明实例。还有什么会有比这些真实的历历在目的故事更有说服力的吗?我们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正如本书所说的:成功的教育在于让我们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梦想。而我们的未来英才其实也就是由此而铸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