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让良知自由》读后感1000字

《让良知自由》读后感1000字

《让良知自由》是一本由赵柏田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良知自由》读后感(一):苍凉的、激情的

这本有着黑夜漫游气质的书,一打开来就不忍放下。它陪我度过了多少个激动的夜晚啊。

这个写法,第一人称,让五百年前的阳明先生如许说话,确是新异。与当年明月对王阳明的描述近乎神迹、诡诈、多智、勇猛不同,这里面描述的,是苍凉的、文学化的、细腻的,是一个老人在行将就木时候的回忆,带着悲凉,和燃烧至生命最后一息的激情。

看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悲怆,想起,“悲欣交集”四个字。

谢谢中华书局,这本书,带给我生命的温存。

《让良知自由》读后感(二):良知致一生:本书测评

本书用王守仁自己的口吻简述了这位明后期传奇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的一生。着重从四个时间点即少年闲散、青年羁旅,中年功成和暮年未已描写其心路历程,分别取名为泛海、至圣、夜宴、明心。读者从本书中感受的,更多是王阳明从一个书香门第的普通人,成长为时代传奇的感慨和不忍,而非其思想学术上的知识显学。此书读起来语言恬淡,带些古风味儿,像啜一杯乡野农家的清茶,三两天便可读完,适合想要了解王阳明的读者作为入门或休闲书品读。

注:此书时间、事件考据客观,可放心阅读。

不足:时间轴略微跳跃,是为配合其心路历程安排。

彩蛋:有数十幅王阳明书法图片和信件原文。

《让良知自由》读后感(三):读后感:另类的人物传记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人物传记,没有将人物的事迹、功绩变成冗长枯燥的陈述,而是让人物亲自叙说如自白般的心路历程。

内容以王阳明内心的变化、人生的转折等对一个人来说最真实的生命过程为主线,将生活点滴与重大事件穿插其中,还原了一个立体、另人动情的王阳明,以情触动人心。借着这本书我跨越了时空,和王阳明做了回邻居,偷看着这个身上有旧旧的味道、充满激情和良知的老头,好奇着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继而产生了深深的崇拜感与亲切感。

尽管只是薄薄的一本小书,重量却是沉甸甸的。它是作者用自己十年生活的经验和理解,还有对王阳明及那个时代的探索沉淀下来的精华。

我为能在小书店淘到这本书而庆幸。对于我这种对伟大的人物和历史充满好奇和敬畏,却很难接近他们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莫大的恩惠。

《让良知自由》读后感(四):王阳明及中国读书人的功与名

周末,在家读王阳明。当然,是赵柏田先生假王阳明之口的夫子自道,这种写法,多年不见,但如果拿捏的好,确实很有味道,心理刻画极其到位。当然,赵先生是拿捏的好的,否则,怎么可能这书再出个单行本呢。全书八万字,中华书局版,印了8000册。

王阳明所处的年代是嘉靖一朝。嘉靖是个玩心机的主,在他身上,大礼仪,不上朝,一幕幕一件件,都心惊肉跳。虽然不上朝,但也算张弛有度,该怂的时候怂,该狠的时候狠,最终落得个英断之主的名声。当然,这名声的由来也可能是跟明武宗相比,人家武宗多么随性啊,宠“八虎”,修豹房,最终爽死了。

王阳明,虽然成就冠绝有明一代,但至今也是一个毁誉参半,争议极大的人。什么“暗室一炬”啦,什么“一生低首拜阳明”啦,什么阳明山啊……总之,作为心学之大成者,有“孔、孟、朱、王”之称,这是个不得了的称谓。

其实,一代宗师,开山立派,这都不重要。这书给我的一点启示就是,王阳明的“发达”在于他平“宁王之乱”,而不是他的“格物致知”,说到底,还是靠的军功。是他的个人学识和一生机缘的相互成全,而不是他的学问。否则,虽然他爹是高考状元,他也不过是个小公务员,还有郁郁不得志之感。在嘉靖一朝,甚至连被垂青的机会都没有,更没有资格去跟皇帝斗心眼,充其量也只能是嘉靖跟高级官员们斗心眼时候的炮灰而已。但是,他有了“军功”,这是不得了的事情。

国人经常说“功名”,以为考个高考状元就是功名了。其实不然。什么是“功名”呢?“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后,才能有“三十功名尘与土”。还有,常说,“文治武功”,也就是说,“文”只能是“治”,而不能称之为“功”的,而被刻石的只能是“武功”,是窦宪北击匈奴之后,才能刻石燕然山。这是文士们所做不到的。考个高考状元,被跨马游街,一日看尽长安花,当事人觉得很潇洒,其实,在权力看来,只不过是多了一个上好的“文士”而已。可以赏风弄月,可以填词作曲,可以待诏翰林,这就是个文化三陪的职业而已。不顺心了,好点赐金放还,弄不好了还要被打屁屁,廷杖那么几下,王阳明一朝,有多少大臣被当众打屁屁而死啊。

这还让人想到曾国藩,作为王阳明之后的又一个读书人的榜样,他办湘军之前,这人生也是憋屈的不行啊。作为一个京官,天天跟一帮清流们搞心性之学,这玩意要求一下自己还可以,要求别人了,就有点不妥,不仅不妥,甚至会弄的自己也很难受,同僚们很难堪。如果,以这些东西博一世功名是很难的事情,说到底,皇帝他老人家心里明白,这些东西,只能治国,不可平天下。

所以,对王阳明和曾国藩而言,他们都需要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可以让王阳明、曾国藩这样的人,杀敌立功,成就旷世功业,曾国藩甚至被称作是“中兴名臣”。当然,这个机会也需要王阳明、曾国藩这样的人,对自己要求极其严苛,有平天下之能,才能成就自己,否则,缺一不可。也只能说,机会与他们的内心,是在相互成就彼此。

有些人,一辈子,也未必有这样的机会,最终也只能籍籍无名。当然,更多的人,有了这样的机会,甚至也有旷世之才,但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

这本书取名“让良知自由”,很有味道。

多说一句。世人都为功名误。王阳明身后,他的后人陷入了争爵的争斗之中,争来争去,到了大清朝……结果,自然能想象的到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