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乡愁》读后感100字

《乡愁》读后感100字

《乡愁》是一本由(德)赫尔曼·黑塞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页数:2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乡愁》读后感(一):无

之前并不知道黑塞这个人,虽说有看《德语文学大花园》,但并没有留下印象。在图书馆,几次看到他的很多书,包装很好,抽出来随意翻了几页又放回去了。后来看到《乡愁》,我想是题目吸引了我,我喜欢这种题材的文,所以就决定读起来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因为,他让我有和自己心灵对话的感觉(深入的那种)。

《乡愁》读后感(二):一本美丽动人的书

四星半,一本很美的书,关于亲情、友情、爱情,关于孤独、勇气和成长。有人说:一个人只有在经历过对自我的全盘否定或亲人离世的打击后才能算真正的成熟。由此看来,书中的“我”正是在亲眼目睹母亲在床上的死亡过程后,成熟起来。“我”在旅途中不断与别人擦出思维火花,爱过人也被伤害过。在独处中意识到人类爱撒谎的本性,娓娓道来应该对大自然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怀有关怀。和残疾人波比成为好友,学习到波比面对生活的坚强乐观。无论在外漂泊多久,身上总有些东西是别处无法容忍而在故乡习以为常的,这些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东西维系着我们与故乡的联系。落叶总要归根,父母是永远的牵挂。

《乡愁》读后感(三):黑塞的自传

黑塞在出版这部著名的心灵自传的时候,只有27岁。如陈思呈所说,真实的写作需要笔力,更需要勇气。黑塞在书中的自我批判与自我探讨,让这部追寻“心灵故乡”的作品自1904年出版至今,依然葆有生命力。喜欢书中黑塞关于“出世与入世”的反思,一方面他厌恶社交,另一方面他又明白他的写作离不开人物。反思之中,同时也是强烈的自我要求之中,他开始对自己的训练,即通过认知个体去感受人类,通过具体的细节去理解抽象的概念。由此,黑塞收获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他人的包容与关心。尽管他还是觉得观察自然比研究人来得更愉悦,但他改掉了对人漠然的态度。这也触动了我对自我的检讨,作为骨子里透着冷漠的摩羯座,我要提高的何止是观察力和包容心。

《乡愁》读后感(四):黑塞yyds

仍然是一部带着黑塞自传的影子的作品。这部作品里有大量对优美风景的描绘,这也是四处漂泊多年的主人公佩特的乡愁的一部分,我喜欢他对于大自然的那一份眷恋之情贯穿于整个小说。佩特的一生中几段关于爱情的关系,都无疾而终,虽然什么也没有留下,但也都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拥有独特的意义。关于友情,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查理和波比,就像佩特自己所说“我的一生中,从朋友所获得的似乎远较自己所付出的为多”,但我想,也正是因为他对友谊的珍视才会让他从朋友那里获得很多。 主人公在外漂泊半生,最终选择回归故乡的土地,回归了自身也接受了最真实的自己,但这段漂泊的岁月绝不是虚度,正是这段岁月的经历才让他真实的接受自己身上的美德与罪恶,接纳故乡生活里的那些年轻时抵触的事物,拥有面对生活苦难、疾病和死亡的从容,这些绝不是妥协,而是一种自身的沉淀。这大概是黑塞在作品里探索自我的开始吧。 最后我还是想感叹一句:赫尔曼·黑塞——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芜湖~

《乡愁》读后感(五):随便说几句

(不小心写超了就放到这里)

黑塞是个很少写出叙事感的作家,倒很有回忆感。因叙事应该是直接明了的,而回忆要是没有感情掺杂就不会被忆起,人物多来自自我精神世界,作为叙事主体的我充满了表现欲。记得歌德的维特里也有不少景色描写,但显然他是大气轻快的,黑塞老迈且忧郁(时年27岁啊你,写一个怀念人生的作品。。。)(回忆使人衰老。并在今后的人生中,更为强烈)。从这成名作里,已经看出他孤僻非世俗非现实的个性,佩特,哈利哈拉,悉达多,德米安都是孤独的求索者,玩着唯美主义的心灵游戏,就像尼采一样批判庸人市侩和理性主义。这个老头并没有为现代文学的繁华所动,凭浪漫主义的狂热倔强了一生,每个敏感的灵魂都很幸运地被上帝吻过,即便阴郁总是挥之不去,这样的生活异常地真实,深厚——对世界无限,细密的感受,悉心又不倦地打造出一颗独特灵魂与天地精神往来,才是真正的无尽财富。你又会怎么对待这被赠予的伤害?文章憎命达啊,如果过得轻松适意,就得再加一颗善于自虐的心了。。。。我希望我能笑着把忧郁接受。(书名是是个什么破翻译啊,害我多买一本彼得卡门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