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谈修养读后感1000字

谈修养读后感1000字

《谈修养》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1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谈修养》读后感(一):大师谈修养

朱先生不愧是大师,谈修养这本书里说的有关中国的问题,有关中国青年的问题,虽然谈的民国时期,今天看来,这些观点也还是如此的精辟适用。吾国历经70多年的时间,两朝的统治,问题却一点也没有解决好转,真是悲哀!

《谈修养》读后感(二):家父十七八年前推荐的

人生一晃,三十有四。才翻起家父十七八年前推荐的,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阅读中难免羞愧。一本简单190多页的小册子,充满作者对于,本民族本国家青年的,殷切教诲与期望。作者用自己多年的经历和感悟,道出自辛亥到抗日时代间,中国青年的问题与出路。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问题故在。然,今日无亡国灭种的危险罢了。人生白驹过隙,转眼我也即将脱离青年行列向中年奔去。至今,时不时想起大学求学时代,种种浪费时间,种种谋杀自己的生命,感到十分后悔。而工作中曾经的好高骛远,也多么的可笑可怜。唯有近五六年没有混沌而过,心下略有宽慰。也时时自觉充电,彻底告别那些盲目的吃喝玩乐。对于当下一些朋友们,周一盼周五,上午盼下班,下班就放羊鸟兽散,到各种夜场醉生梦死,不胜唏嘘。不由得想起家里,几位经历十年动乱的长辈,在恢复高考后,上班,有家庭,带着孩子,还不忘理想,夜夜秉读,复习功课,最后都得偿所愿入大学,夫妻携手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高下立判。时时想,自己早些努力不懒惰,脚踏实地,如今事业也应略有小成,再也不敢浪费时间,也算为女儿做个榜样。

《谈修养》读后感(三):曾经失之交臂。

人生一晃,三十有四。才翻起家父十七八年前推荐的,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阅读中难免羞愧。一本简单190多页的小册子,充满作者对于,本民族本国家青年的,殷切教诲与期望。作者用自己多年的经历和感悟,道出自辛亥到抗日时代间,中国青年的问题与出路。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问题故在。然,今日无亡国灭种的危险罢了。人生白驹过隙,转眼我也即将脱离青年行列向中年奔去。至今,时不时想起大学求学时代,种种浪费时间,种种谋杀自己的生命,感到十分后悔。而工作中曾经的好高骛远,也多么的可笑可怜。唯有近五六年没有混沌而过,心下略有宽慰。也时时自觉充电,彻底告别那些盲目的吃喝玩乐。对于当下一些朋友们,周一盼周五,上午盼下班,下班就放羊鸟兽散,到各种夜场醉生梦死,不胜唏嘘。不由得想起家里,几位经历十年动乱的长辈,在恢复高考后,上班,有家庭,带着孩子,还不忘理想,夜夜秉读,复习功课,最后都得偿所愿入大学,夫妻携手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高下立判。时时想,自己早些努力不懒惰,脚踏实地,如今事业也应略有小成,再也不敢浪费时间。

《谈修养》读后感(四):做人

前段时间有一个词叫“空心病”,描述的是当代青年空虚、迷茫的状态。很多中年人也感慨,生而为人,着实不易。这世道,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似乎做一个人,好好地活在世上,越来越难。

做什么样的人?做自立自强自在的人。拥有健全的身体,优良的品格,高深的学问,熟练的技能,出众的才华,澄明通达的心,事事得其宜,而无过无不及。这境界如此之高,确是难以达到。但我们得努力,因为我们是人。

要做人,就得有彻底的觉悟,能自省,学会静观默察,才能得生机。要有强毅的意志力,用以征服一切困难。要做脚踏实地的准备,多读书明理,谋定而后动。读书要选得精,读得彻底。一书作几遍读,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并且读过的书要形成知识系统。要信赖自己,能打出一个江山来。能权衡轻重缓急。生活有规律,起居饮食劳作休息有时。

你绝不觉得这样做人太辛苦。朱先生也谈到人生须有生趣才有生机。不休息的工作才真是浪费事件。自然事物都有一个节奏。

朱先生的很多建议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若是今后能谨遵先生教诲,必然能成为一个无愧于天地的人。

志气大总比志气太小好些,前者让人痛苦,后者让人麻木堕落。我不想麻木堕落。自己的心病靠自己的努力去医治。不仅自己要努力,还要维护挺身奋斗者。

《谈修养》读后感(五):《谈修养》

很意外,七八十年前的文章现在阅读仍能恰巧照进自己心中摇摆不定的犹豫处。我想,更不意外的还有,若一年之后我重新阅读这本书,原本并不觉得读完会感到豁然开朗的段落,会带给我惊喜。

今年没有买新书,目的在于使自己正视一筐只翻过几页便束之高阁的“旧书们”,这本也是“旧书们”的其中之一。起初读很粗略,后找到方法—朗诵,一字一句念出声来就避免了囫囵吞枣仅完成任务似的阅读。念到精彩处,记在摘记上。

给我启发较大的是《谈处群》这一主题,现在的风气似乎过度高估了“独处”的优点,诚然独处有气好处,但活在世间,我们不得也有必要去与人群接触。遇到烦心事,光靠自己很难完全排除,内向人也需要倾听者。我们为什么不适应处群?如何平衡独处与处群之间的关系?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反映在现代社会中,大概就是如何解决拖延症的问题。但说来惭愧,晚上看完这一章入睡前下定决心明早早起去读书馆,结果计划还是落空。可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当想要偷懒前先默念“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有八成的几率会静下心来。

与其说看这本书你真正看明白了什么,还不如表明这本书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喜欢价值观之间碰撞产生的花火。

在利己主义盛行的现在,仍要坚守社会本位,也相信这为人着想的必要性。原本一直偏向老子“无为”的思想,看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后,开始直视儒家的重要。入世与出世,我的心开始有点偏移。

很久没有写长评,偷懒了。最后再次附上一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走”,希望自己可以没月写两篇长书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