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摘抄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摘抄

《书法没有秘密》是一本由寇克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一):书法入门面面谈

书法在今时今日作为实用工具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成为一个特定少数人群的审美修养,最基本的书写已日渐稀少,在这种情况之下,一般人不了解书法则变得司空见惯。而本书则是一部学习书法的指南。书中指出了书法入门的一些基本原则,偏重经验的介绍和历史的解读,不但是一段书法历史的读物,对于实际的书写也大有启发。而书中的文房四宝部分放弃司空见惯的产地、品种、性能等等说明,而是从书写实际出发,谈真实的感受及具体的经验,虽然未必面面俱到,但都是务实的甘苦之言。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二):看书的时候做的一些笔记

整本书看完了,是亚马逊搞活动半价的时候买的

作者很真诚也很坦率,尽量用一些平实靠谱的话来讨论专业问题

由于自己的字写的不好,看见这个书名就动心了。

看见价格不低,觉得是好东西。

买回来一看,要想写好字,还得苦练,这就是捷径

收益的第二点是让我这个门外汉明白了名人书法和书法名人的区别,作者说苏轼 积学不足 发挥有余 ,真的很有胆量,但我感觉也很真诚。

看完这本书我的字仍然很烂,但是我有信心写得稍微好点,书没白买。

一下是做的一些笔记

飞白书

婕妤辞辇 p24 左上

鸟虫书

书法-书道 锤炼笔墨技巧和追求精神世界

道极高明而道中庸

八分书

什么圈子的人都有印记 p34

欹侧感

蹲马步 梅花桩 二维空间理论

没有形似何来神似

字大则美 小马过河

纂学周泰 隶学两汉 行草晋汉唐 楷学魏唐

颜柳欧赵

百尺为形千尺为势

装古人装今人装古装今人装人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人笑人

楷书 晋尚韵 唐尚法

刻帖

馆阁体

颜体 开阔占格子,但容易松散 行书纂籀意

柳体 收得紧 但是斜着 变化

欧体 平稳

赵体 有行书笔意 加快速度

章草 隶书和草书合体 有隶书招牌式的尾巴 被楷书和行书代替

融合书风相当于一加一

背临时考虑自由书法

集字抄书 返回临摹 不然太散漫

小字放大是临摹出贴的难关

变化可以从工具开始

融合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大事 p156

良师不遇,徒废年月

郑玄学马融 登堂入室

闭门造车不是坏事情 p 167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大王 思虑通审,志气和平 不激不励 风励自运

笔软而韧 墨黑而细 纸密而透 观滑而停

生宣熟宣 冰裂 黎铿

质在旁灵在上德被群策

视无见听无闻功高如山

山阴堂奥

英雄欺人 积学不足 发挥有余

杨凝式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三):书法的秘密就是学习的秘密,学习的秘密就是......

利用多看赠送的一天畅读权看的本书,所以囫囵吞枣,也没有看遍所有章节,评论谈不上了,总结一些自己的心得。

寇先生自幼习字,同时是书法史的研究生导师,这样兼顾理论和实践的作者写出来的书自然是相当专业,适合有一定书法基础的读者学习。我十分惭愧,虽然对书法这门我国传统国粹心向往之,但苦于无人指导,还只停留在对着各种字帖练习硬笔书法的阶段,对于正宗的毛笔书法,可谓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隔行如隔山,对于书法的欣赏,实在看不出个名堂,就好像对于各大时装周上那些奇装异服,实在是雾里看花不知时尚为何物。所以,最初看到书名的时候,我心里一喜,以为即将看到的是一本书法入门的说明书。

作者先从探讨书法的本质入手,讨论了书法、书写和汉字的关系,学习书法的原因,接着详细论述了习字通规以及临摹的方法,最后对书法的主要派别和历代大书法家进行了梳理。不同于一般的编撰作品,作者虽然通篇分为几大块来论述,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极高的艺术修养,所谓的“字外功夫”,除了书法以外,还讲述了很多历史趣事以及作者的思考和点评。可是,什么是书法的秘密?作者似乎只字未提。

好在,我在书中看到了别的好东西。比如说,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在习字通规,从临摹开始这一章,有不少有启发的句子,比如,“临摹是一种抄写,远比阅读的印象深刻,知道一件事和精通一件事是两回事。临摹碑帖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或许影响了读书,但临摹给人的印象是阅读无法做到的。”这让我想起了关于“死记硬背”和理解性记忆的争论,从小老师都强调不要死记硬背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造成我对理解性记忆认识的偏颇,把理解放在了记忆之前,却忘了记忆是最终目的。往往当时觉得理解得很透彻,其实是投机取巧,记忆效果还不如最初一些靠背诵5、6遍记住的东西来得实在。古人云读书三遍,其义自现,又或者熟读唐诗三百,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都是重复性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记得以前有个故事,说某位大科学家(我忘了是谁),当别人想他求教某某公式的时候,他总是说,我记不住,但是你可以在某某书第几页找到,大抵的意思就说死的东西无须记忆不要墨守成规不要活在前辈的阴影里。现在我开始严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伪,我遇到过真正厉害的人,他们超出常人的地方不仅在于极具天赋的创造性,还在于他们超常的记忆力(背诵个公式当然不在话下),所谓博闻强识。我等凡人记忆力不行,更需要反复地记忆,一如书法的反复临摹。

再比如,“临帖大体有两个阶段:首先要像原帖,称为“入帖”;其次要变成自己的东西,称为“出帖””这是方法论,也阐述了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最终目的。其实关于写作,也有类似的讲法。比如你喜欢谁的文风,你可以模仿这位老师的写法,从开篇布局到行文论述,等写到一定的数量,自然会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风格出来,而这个过程,跟临帖是一致的,刚开始你不得不反复专研,恨不得把每个字拆成一笔一划,哪个字的横是左高右低还是右高左低,哪个字的点是偏左还是偏右,甚至“赵孟眺的某个字是倒插笔”。虽然作者本人也强调了通篇意识,但是在打基础阶段,笨一点的办法,实在是最好的办法。我现在学习太浮躁,缺乏打持久战的准备,看到这临帖的两段论,还真有点豁然开朗,返璞归真的意思。

再者关于学习心态,作者有这么一句话,“书法与文化修养的相互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并且,二者的影响在比较高级的阶段才更明显。假如是喜欢书法的人,开始最好专注于书法,不要因为迷人的学问耽误了基本的练习,实在忍不住就转行。”我的理解是,关于学习,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大家,博很重要,但在你真正跻身大家行列之前,专才是最重要的,专业不精,你的全面性反而成了笑话,所谓“半罐水,响叮当”。工夫在诗外,你连基本的平仄韵律都还没搞明白,谈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呢?

关于耐心,作者又是这样阐述的,“十年寒窗,少不了闭门造车,这不是坏事情,是积聚能量的契机。读书写字的人假如认为自己哪天遭受了冷落,你应该感谢上天对你的特别垂青。你一次遭受冷落,就会少犯一次错误,你若干年遭受冷落,就有可能干成一件大事业。”意思是,不要害怕自己在别的事情上的无知和浅薄,专注搞好自己手上的事,不要舍本逐末,才是成事的正道。

以上几条不过随手摘抄的小心得。我不懂书法,勉强练过几天硬笔书法确是完全未能入门。可惜的是,这本书并非我想象的书法入门说明书,但欣慰的是,我心中更多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也许,书法的秘密,其实就是学习的秘密,而学习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还是这句老话,和所有心里还有梦想和希望的人共勉。

p.s 最后看了下本书的后记,原来书名是编辑给取的(确实能吸引眼球),至于作者最初想用什么来命名,并未提到。好吧,小编,你赢了~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四):不是秘密的秘密

我不懂书法,不会书法,所以看过一些书法的书。

有简约版的教材《书法指南》,书法简史《书法谈丛》,书法家心得《书法有法》,但都没有这本《书法没有秘密》过瘾。

这本书“四不像”,不像书法史,更不像教程,突然考据史料,又插进一段切身经历。

书名不吸引人,没有名家推荐,作者寇克让先生也低调的隐去身份。

但非常有趣,非常诚恳。

我先看最后一章“求古寻论”,不懂书法的人最喜欢逸闻。

这一章内容扒得很深,所有考据都是来自于文献,推理可靠不枯燥。

《初唐四家》一节把虞世南和欧阳询的书法与他们的身份背景、政治生涯结合起来讲。为什么虞世南书法水平不如欧阳询,但李世民还给他高官,让其和他谈论书法?

《孙过庭》一节像悬疑剧:孙过庭传世草书长卷《书谱》是序文还是正文?给孙过庭写墓志铭的陈子昂原来和孙过庭一点不熟?顺便扒出陈子昂的黑历史——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人,其实是个“轻俏妄薄”的公子哥。

许多谈论书法的书,对古人要么推崇备至,要么只是当个说书人,列举门派渊源,仿佛怕得罪人,又怕自己说错话,被人讥笑:“你说某某差,你水平又有多高?”

好好先生太多了。

寇先生没有这个顾忌,他平视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

提到蔡文姬的父亲,赫赫有名的蔡邕,他对比同时代的书法家与大儒,然后说:“《熹平石经》连同稍后的鸿都门学,就是蔡邕版的借东风……蔡邕造势手段一个比一个高明,难怪他是《九势》的作者。”还戏谑蔡邕一桩桩“借势”的糗事。

提到连王羲之也称赞不已的行书创始人之一钟繇,他说:“相对于汉魏之际很成熟的草书、隶书而言,说他(钟繇)的字(行书)是‘随便体’,大概不会太冤枉他……钟繇以‘随便体’立身书坛,就是一个‘旁门左道’的非主流书家,这是曹操不喜欢他的字的真正原因。”

提到目前唯一传世的两晋名人真迹陆机的《平复帖》,他引用王僧虔的话:“陆机书……无以校其多少。”然后又说:“文物价值不可否认,艺术价值多是后来附加的,当时真正的书法名家没人用那么秃的笔,没人把字写得那么毛糙。”

提到最有艺术修养的皇帝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他说:“薛曜(初唐四家之一)的创造性让四百年后的宋徽宗赵佶几乎是‘坐享其成’,因为宋徽宗闻名书法史的‘瘦金体’特征动作,在薛曜的《夏日游石淙诗》中几乎已经全部完成。要说宋徽宗发展了什么,我以为只是变得软俗。”

句句针刺,一针见血。

作者这么狂?我觉得只是有底气的直率,即使我不懂书法。

书法家也是人,人就会有好恶,但现代人少有如此坦诚。

看其他章节就更清楚了。

“习字通规”、“临摹方法”、“碑帖及流派”、“切磨箴规”、“器用”等,一反传统教材的刻板,“不面面俱到,但是务实的甘苦之言”。

他不隐藏意见:“我确实对于篆刻一窍不通……还是忍不住要问为什么不学战国古玺和汉印。”“练字之前是不是要首先进行单独的笔画练习?我以为基本不需要。”

他只说自己实践过的体会,不捏造臆断:“后来知道厉害的人物写字也用狼毫笔……狼毫笔我没有实际的经验……我只说羊毫笔。”

即使对于他认为的天才、高手,他也不会光说他们好。比如天才王献之:“王献之特别讲究临场发挥,所以想学习非常困难……王献之这个流派在他身后虽说影响空前,但热闹背后,危机已经出现……三百年间没有出现一个可以传承小王衣钵的人。”

作者花很长时间研究《书谱》,非常喜欢孙过庭,但还是说:“我认为孙过庭‘不及’,怀素‘过’,只有张旭恰到好处……孙过庭的《书谱》虽然是武则天垂拱三年的产物,但他的书法更多晋人一派的作风,盛唐气象尚未到来……”

他讲要临摹古人,但又说“不用担心没有自己,风格的丰富性是由人的复杂性决定的。”

他讲要注重书法之外的功夫,但也说“书法与文化修养的相互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顺其自然,不可强求。”

即使对于书圣王羲之,他说:“王羲之不是书法入门的最好途径,而是学习书法理想的归宿。”

矛盾处,见甘苦。

他有什么甘苦?

他是工科生,毕业七年,三十而立之际来首师读书法硕士,后又在北大修古文献学博士,最近十年都在帝都自设工作室,每日苦练。

相比其他领域,书法圈小而寡有人知,一个人成年后重新择业,靠书法养活自己,要历经多少甘苦可想而知。

年轻时浑浑噩噩走弯路是正常的,正视自己喜爱是很难的,果断止损并选择所爱更难,能心无旁骛以喜爱为业更是勇敢。

能如此勇敢,又怎能不敢写,不敢说?

勇敢有多大,痛苦有多深。

他自己也在微博里说:“想想当年,工科出身,却仅仅因为热爱去读艺术类研究生,那个年代只能破釜沉舟,被当场撕掉了人事档案。几年之后,又迷茫地从虚伪中出走,唯一一次泪流满面,又转向了古文献学。每一次都是肝肠寸断,回想起来,唯此略感波澜壮阔,之外皆是浑浑噩噩。”

但他在书中轻描淡写:“书法需要数十年的不断追求,需要有执着,但不必焦灼,该吃饭则吃饭,该睡觉则睡觉,拿得起放得下……而不是非要在写字之外再找一件事去做。”

过瘾。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五):《书法没有秘密》告诉你:书法就是写字,练习写字的过程向人生思考升华

七零后的人们都应该记得上小学写大字的情景。那时候,一周有一节大字课。这一天上学去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带一个小墨盒,一小瓶墨汁,还有一只毛笔。课前就做好准备工作:墨盒里倒一点墨汁,不能多,以免浪费,毕竟那个年代物资还不富足;拿出大写本,把字帖端端正正的衬到本子的空白页下面。记得那时候大家用的字帖都是印刷体,字帖上20个字,是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背的很熟练和那会儿当字帖有很大关系。

上课以后,胖胖的女语文老师进来,大家起立同喊“老师好。”老师回以“同学们好。”再没有别的话,大家开始埋头写字,一笔一划特别认真。写完的同学就拿到讲台上,老师正坐在那儿打瞌睡,看到有同学上来,拿起她的的钢笔,在她认为好的字上画一个大红圈。红圈多的同学回到座位上喜滋滋的和周围同学炫耀,红圈少的就垂头丧气。

写大字的这个情景已经过去快30年,以为已经从记忆里消失了。没想到当看到一本叫做《书法没有秘密》的书时,它又清晰的从记忆堆里钻出来。从三年级开始写大字。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那是书法。无论字帖上、写字的本上,包括老师上课时,我都不记得有 “书法”两个字。

《书法没有秘密》这本书的作者寇克让是一位书法家、书法史家。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寇克让对书法历史很有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读者在书法认识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书法没有秘密》这本书出版于2012年,2018年出版的是这本书的新版。新版经过作者精心修改和打磨,阅读后让我这个书法的门外汉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知道:书法就是写字,就是写汉字。

《书法没有秘密》这本书共有八章。从书法史的源头到书法发展的现状;以及书法在不同时代的体现形式;书法的练习;书法工具;还把历史中的书法大家请到我们面前,品读他们的书法,看他们因书法发生的小幽默故事。作者给我们揭开书法神秘的面纱,以真面目示于普罗大众:原来书法没有秘密。

让我们走进《书法没有秘密》,探索书法的真谛。

近两年,对书法有很多争论,也出现了很多用拖布、用手指、用脚趾,甚至用头发写字的表演。地是案头,笔样式各异,字大几平米,周围围观者数众。这是书法创新?

书法到底是什么?这本书告诉你:书法就是写汉字。

但是,书法就是书法,而不是“汉字书法”。这是因为书法一直在汉字范围内自我发展,不能因为其他文字模仿和借鉴,就一定要给书法加备注。书法不需要构筑层层堡垒自卫。

书法在古代是读书人必须掌握的技艺。它承担着政治和社会功用的责任。现在随着电子技术发展,书写离人们越来越远,经常听到“提笔忘字”这个词。很熟悉的字,用手机、电脑都能打出来,可是手写,却写不出来。原来只记得字的大概样子,而具体模样却已经模糊了。但是,这不妨碍书法的发展。

这是因为汉字不会消失,而书法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书法悄然热起来,成为当代显赫的艺术门类。在三教九流、众多阶层里,会有人暂时放下手机、放下电脑,拿起毛笔书写汉字。甚至诞生了一批职业书法家。而大地的各个角落都会有书法学习班,家长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习书法,弥补自己曾经与书法擦肩而过的遗憾,圆自己的一个书法梦。

古人的“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出:一切高明的东西都是平实的。书法有高明的层面,但是不用把它神秘化,让许多不明书法的爱好者无从下手。书法就是写字,写字触手可及。

通常说起书法,外行的人都能说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在《书法没有秘密》这本书里,作者不仅介绍了笔、墨、纸、砚,还加了毡和帖。

1、笔

古人说过齐、尖、圆、健几个择笔的要领。齐,笔毫散开时笔锋一端是一个整齐的平面;尖,就是笔浸水之后有锋芒;这时候笔腹浑圆饱满没有缺失毫毛的缺陷,也没有不合群的毫毛,这就是圆;至于健,指弹性,是需要试笔才能感受到。满足以上四个要求,就是一支合格的笔。

小时候买文具都是去百货商店。商店里有一个柜台是专门卖文具的。小朋友隔着宽宽的柜台,踮着脚用稚嫩的声音对着柜台里的售货员喊着:“阿姨,给我拿支毛笔,要大楷笔。再来一小瓶墨汁。”现在已经记不得毛笔是什么“毫”了,可能是狼毫,也可能是羊毫。笔杆上有字,但是也忘记什么字了。

2、墨

古代文人用的都是墨锭,每次写字前要细细、慢慢的在砚台里研磨。在古装影视剧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戏码:主子写字,婢女或者书童会在旁边提前研好墨。如果再有“红袖添香”的浪漫,那个字会不会写的更出色?这个无从知道。有人研墨很幸福,但是如果必须自给自足,研墨不浪费时间吗?

回答是否定的。研墨花费时间,但未必是浪费。寇老师说:我以为研墨不浪费时间,不是利用这个时间同时干点别的什么事,而是看最终结果而言。古代人没有因为研墨耽误他们成为书法家、大书法家,我们着什么急!

现代人写字多用墨汁。小时候的墨汁是装在玻璃瓶里,现在的墨是装在塑料瓶里。每次用时往墨盒或者砚台里倒一点,再兑点水。兑水我一直以为是为了省墨(不过小时候真的是为了省墨),读了《书法没有秘密》才知道那叫“调墨”。墨不可太浓,也不可太淡,否则都会影响写出字的效果。这个凭经验慢慢摸索。

3、纸

书法的书写材料需要有较好的吸墨性。纸就能满足它的条件。但是,不同的纸吸墨性也有强弱。宣纸是比较好的书写材料。但是,宣纸的价格也比普通纸价格高一些。练字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尤其用好纸,写纸如同写钱。而且造纸不易,还污染环境。因此,写字人节约用纸是最基本的习惯。即使你经济条件很好,也要爱惜纸。

小时候,交书本费以后,学校会统一发各类作业本。大写本和其他本的纸张并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上面的米字格比其它的作业本大。那时候也不知道纸还有宣纸,而且还分生宣与熟宣。

上班时单位有喜欢写字的师傅,他平时练字用的是旧报纸,听说吸墨效果和宣纸很接近。现在在公园里,经常能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家,拿着一个像拖布一样大的毛笔,在随身带的小桶里沾水在地上写字,围观的人很多。懂行的看门道,不懂行的也跟着凑热闹,不时地发出惊叹:写的真好呀!具体好在哪儿不知道。

4、砚

至于砚台,我没有见过真正的砚台。小时候学习写字时用的是四四方方的一个小塑料盒子,黑色的。揭开印有梅花图案的盖子,盒子底部中间高,四周低,在正中间陷下一个小圆窝。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墨盒。从三年级写毛笔字开始,这个墨盒一直用到小学毕业。

《书法没有秘密》中讲到,现在用墨汁,砚台被盒、盘、碗之类代替。即使有砚台也多半是形同虚设,营造案头气氛。现在的砚台平底,移动和清洗不好拿起来。而古代的“抄手砚”更实用。“抄手砚”又不如早期的三足或者四足砚。

砚台根据产地不同,有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前三个都是取自产地的石头雕琢而成。而澄泥砚是用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经过揉搓、造型、裹蜡烧制而成。

5、毡

毡,并不是现在才用。它没有出现在文房四宝中,可能是嫌其不雅。毛毡是写字时不可缺少的东西,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纸起支撑作用;二是稳定纸张。

毡的选择中,软度和厚度,以及粗糙度都有要求。

6、帖

帖不是作为文房工具看待的。因为现代字帖的用纸、装帧形式出现了新情况,所以有了这一节。不管如何,想习字的人没有条件直接用捶拓的割裱本来临摹,只能选择纸质结实耐用、不易破损的字帖,易于反复摩挲不易损坏。

工具的问题时次要的问题,写字人至少不能让这个问题拖了后腿。工具问题上容易出现两个偏差:一是太讲究,二是太将就。我们的原则是适可而止,有条件的选用更适合自己的文房工具。

学习书法从临摹开始,从楷书入门。

我家孩子小学的时候,专门送到书法班去学习书法,下了课回来还要练习。刚开始练习的是笔画,“点、横、撇、捺”。我也跟着学习了几天,总体感觉是枯燥无味,不如小时候沓着字帖写完整的字有成就感。

《书法没有秘密》中的观点是:直接写字。不用从笔画开始。

1、有良师益友

古代人学写字都是先从跟身边的人学习开始,然后是临摹古迹。褚遂良说“良师不遇,徒废年月”。一个优秀的老师,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书法方向,甚至整个人生。

高明的老师一句话就足够学生几年的实践。就如巴菲特跟导师格雷厄姆学习一年后十分感慨:向大师学习几小时,就胜过自己自以为是地苦苦摸索10年。

学习书法需要良师,学习其他东西一样需要有良师。比如学习写作。在参加的一个网上写作指导班中,老师们的直播课每节都是干货,有的同学反复回听多遍,写作水平提高的特别多。到课程结束时,有很多同学都拿到原创,还拿到了青云计划。老师们一直强调学习优秀文章,把优秀文章拆解以后去发现其中的优点。从群里的反应看,真正去认真学习的人不多,基本都在闭门造车,而且还自以为是。非常羞愧的说,我也是其中一个。

向别人请教,首先自己要练习。通过练习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请教。就像是写作,在写的过程中,知道自己欠缺哪一方面就去强化哪一方面。素材不知道怎么积累的,看到讲素材的文章赶紧去看看。文章结构框架搭建松散的,看看别人的文章的框架结构。标题怎么能吸引人,又不会成为标题党。有专门讲标题的课程和文章。

在培训班的微信群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学员提出的问题让人很无语,尤其是老师一再强调认真听课,课程中讲过的不再回答。可是部分同学一而再的提问课程中讲到的问题。不去认真听课,也不认真看通知。这样的提问如果都一一答复,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老师的时间。

2、提高字外功夫

字外功夫是写字人很重要的素养,一般要求是读点书,了解点别的艺术门类等。还有就是天赋、品德等,都是字外功夫。

“心境”是字外功夫中首屈一指的重要功夫。不仅是练习书法,写作中“心境”一样是写作外的功夫。读书中的“心境”也是读书外的功夫。但都是至关重要的功夫。

为自己培养一个良好的心境,克服消极不良的心境。我想这儿需要达到的心境应该是心流,是专注。写字时就是写字、读书时就是读书、写作时就专注的写作。而不是心猿意马,一心二用。

3、坚持写不要半途而废

在微信写作交流群里,有一个一天拿三篇青云计划的头条作者分享自己的写作过程。群友们对她连续日更一年非常佩服。对她把握亮点和素材的能力也非常佩服。对她写作时时对自己下的狠心也非常佩服。她说她写一篇文章会查找许多资料,要下很多功夫,也会有写不出时的煎熬。看来一天三篇青云计划并不如我们眼见的那么轻松。光鲜的成功背后都是咬牙坚持,都是汗水与泪水浇灌。

《书法没有秘密》中提到一个和写作想通的问题:常常有人会问是不是要天天写,一天最少写多长时间。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多多益善。至于天天写,写一段时间,可以中断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让自己重新思考,获得新的视觉。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们写字时就像运动一样会有个热身过程。一天坚持练得越多,效果越好。不能刚刚热身就就停下来,那样永远达不到高潮。写作和写字一样,一个道理。

成功者都是咬牙坚持,才有了成功的光环。但是成功者为什么是少数呢?这是因为半途而废的人更多。选择了这件事,而且是有意义的事,贵在坚持。

《书法没有秘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讲书法的书,寇克让先生谈古论今,从书法的起源、发展,到今天的现状都进行讲述。从历史的纵向、横向对书法在历史各时期的成就,以及名家名作都有介绍。这本书系统讲述了书法世界中少有人提及,但却可以让多数人看清楚、听明白的人和事。这还是一本由习字心法向人生思考升华的书,书中许多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