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国史新论》读后感摘抄

《国史新论》读后感摘抄

《国史新论》是一本由钱穆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331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1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史新论》读后感(一):对书中“传统政治”一文的批评

所谓“社会大众”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所组成的,人的思想并非万世不移。求诸外物而非万事求诸己的最大好处在于生产力。治一国,重在生产力,文化次之,除非这个“国”无任何外患,而这显然不可能。可叹一代大儒钱宾四,犯了软骨病而不自知,囿于彼谓“传统”而沾沾自喜,抹煞了一代人之努力,于弹丸高丽“高屋建瓴”,大谈所谓“新政治”,而非真实有效地指出症结所在,并开出良方。

《国史新论》读后感(二):几千年中国历史也仅只一刹而已

欲亡其国,先断其史,印度佛教在印度近于消亡,其中原因之一即是历史没有得到很好的记录和保存,而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倒成了非常重要的史料,为各家所参考引证;中华文明能绵延不绝,历史得以保存完好是关键因素之一,这除了历朝历代有专职的史官以外,也要归功于民间学儒的重大贡献。如果我们不想看到印度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的话,历史就不得不重视。钱穆先生是公认的史学大家,他的治史方法和历史观,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有历史吗?)的教科书接受到零星知识的人来说,可以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国史大纲》,《国史新论》不得不看,对于我等为生存而没有时间多读书的人来说,《国史新论》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长河的压缩卷,将历史的画幅直面眼前,历史不再是历史,如此的亲切、如此的贴近你我,几千年也恍如不过一瞬,它带来的是历史的大气象,大格局,成就的是大胸怀,面对这样的历史,你我还有什么心思计较于个人的、社会的爱与恨、愁和恼呢?史不只史,是你我,而你我,也将成史,我们,留下什么呢?

《国史新论》读后感(三):何为封建

钱穆企图回答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是不是一封建社会,看完此书才发现对中国社会误解之大。“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所谓‘封建势力’应当归纳到政治上脱离中央,违背统一的地方性割据,经济上脱离大众走向私家经济的特殊权益,可以说封建只存在于西周,但到了战国,随着制度的演变,封建形式已经瓦解,就如战国各国的城池均由中央派遣的官吏统治,而不是分封的贵族,到了秦朝的郡县制更是将封建势力扫除干净。那皇帝算什么,只能说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了,中国领土太广,古时的环境不可能形成选举制度,但又要维持国家的统一,那就只有君王世袭了。中国政府一直都是一个士人政府,这也是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原因,优秀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使得传统政府不是贵族政府而是士人政府,“士”成为不同于贵族的新流品,也成为阶级流动的纽带。历史进程中虽有藩镇割据,但这是长期对外扩张产生的恶果,藩镇割据不过一种变相的士族政治。

若是封建专制统治,泱泱大国怎会传承数千年而不中断?照钱穆先生所说,“封建”只是近代中国人的偏见和固执,绝不是中国以往历史之真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