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岁月台湾(第三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岁月台湾(第三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岁月台湾(第三版)》是一本由秦风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元,页数:4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岁月台湾(第三版)》读后感(一):这本书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卖的

这本书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卖的

这本书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卖的

这本书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卖的

这本书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卖的

这本书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卖的

这本书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卖的

这本书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卖的

这本书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卖的

《岁月台湾(第三版)》读后感(二):岁月台湾

此书不错。至少是对我的胃口。 这是一部以时间为线的事件照片集。从1900年到2000年以后的台湾,不仅仅有政治上的大事,也有文件经济案件等各色事件。有些事情仅仅听过,甚至没有听过。看来颇为长见识而且有趣。这类书籍一直是我比较喜爱的类型。即有直观的影像资料,又有完整的文字解说。虽然相对浅显,但依旧拥有相当的知识量。而且如果对某一事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再深入了解。加上反映的是台湾这个相对我来说比较陌生的地方与文化,更让我有阅读的兴致。

《岁月台湾(第三版)》读后感(三):老照片配字展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说的话,还是值得推荐的。毕竟作者不是专业做历史研究的,横跨一个世纪的编年史显然有些要(li)求(bu)过(cong)高(xin).

像是网友月之仙者的评论http://book.douban.com/review/4685977/中谈到的一样,

“本书并非像《我》书那样是基于个体经验写就,又不是正规的学术论述,因此不能太多的体现作者的评论,而仅仅是记述。但任何记述都应该有标准,本书的一大问题就在于缺乏特定史实选择的标准,因此显得有些混乱。”

一些社会或者政治上特别值得单独列出的大事件,例如1987年的解严,1996年的领导人直选等等,2004年的319枪击案都寥寥几笔带过。

一些文化上我特别期待谈到的话题,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眷村文化等等,几乎都没有踪迹。

《岁月台湾(第三版)》读后感(四):一个普通大陆80后的台湾情节————读《岁月•台湾》有感

1989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出生在中国大陆四川省的一个小县城,有幸抓住20世纪80年代的尾巴成为了当今社会所标榜的80后的一员。从空间上看,那时候县城离台湾很远;从时间上看,仿佛也错过了20世纪的主体时间,却又幸运赶上了大陆经济开放腾飞和海峡交往密切的年代。《岁月•台湾》从日据时代的台湾开始将历史一直铺陈到今天,不仅让自己对海峡两岸这段历史有了更多的思考,而且也让自己的台湾情节不断在心里涌动,自己也不妨以时间为线,来梳理这些台湾情节。

1993年•《梅花三弄》

姜育恒的《梅花三弄》,深重而忧伤的曲调至今让人动容,这也是台湾最早进入自己的世界的点点记忆。模模糊糊到现在,只记得当时爸妈单位的哥哥姐姐都坐在电视机前看这部连续剧,也是那个时候,陈德容和马景涛等演员开始进入自己的生活,并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1995年•邓丽君去世

小时候,电视机里的点歌台几乎每天都有邓丽君的歌,《我只在乎你》几乎成为5岁时候的我最常听到的一首歌。在我5岁生日前的整整一个月,邓丽君去世。今天想来,心中是有多少遗憾,而在那时,妈妈告诉我,生病吃药一定要乖,电视里那个唱歌漂亮的阿姨就是因为生病不听大人的话不吃药结果遗憾去世了。我也天真的相信了,小时候吃药从来没有让大人费事过。至今,自己仍旧非常喜欢邓丽君的老歌,对于自己来说,歌声的优雅不仅仅代表一个永不归来的邓丽君,还代表了一个时代以及一代人的眷恋。

1996年•少先队与国民党反动派和蒋介石的种种

自己算是生在一个半军事家庭,爷爷是抗美援朝的铁路兵,家里面,一个姑妈继承了爷爷铁路兵的伟大事业,一个则为军医。从小到大,经历那个红色年代的爷爷跟我讲着国共内战以及抗美援朝的种种,对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蒋介石,思想都带着那个年代的片面。直到今天,我跟老爷子客观说起蒋介石,老爷子也会毫不客气进行反驳,声色俱厉!

爷爷身在那个年代,长在那个年代,那时参军,那时为国,那个年代像他这样的底层士兵都深受“感召”,这种感召让他们的思想纯洁而激昂,也难免片面。

1996年,我进入中国少先队,在那个仍旧没有完全放开的年代,教导员和班主任依旧向我们灌输国民党的反动性、蒋介石是卖国贼。慢慢等到自己长大,真正读了些历史,也就看得更客观了。

近些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贡献已经逐渐被大家客观看待,尤其是我们的赴缅甸的西南远征军伟大功绩,也被拍入电视剧,让大家唏嘘不已。

1998年•还珠格格

那一年我小学三年级,某天吃完火锅,王晨蔚硬是介绍说有个叫《还珠格格》的剧非常好看,成都台刚开始播出,于是二人到了外婆家一起观看。由此,这部剧彻底风靡了两岸四地并造就了一批长盛不衰的实力演员。赵薇、林心如和范冰冰从那时起至今都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标志性的好演员。

同时,琼瑶阿姨的各种老剧也被不断翻出来播出,甚至翻拍。

2000年•周杰伦出道、陪伴自己成长的台湾音乐

初中时候,一个同桌幽默地告诉我,台湾绝对不能独立,因为那样周杰伦就和他不是一个国家的人了。听上去把一个大事,说的好像无关痛痒,却足以看出周杰伦的影响力。很不巧,自己却对周董不大感冒,然而,自己却非常珍视陪伴自己一起成长的台湾音乐。

周华健:“亲亲吧我的宝贝!”好像大小就听到大,而后表哥又说爸爸长得像华健,更多一层含义。刀剑如梦、花心、孤枕难眠、爱相随……一曲曲,一步步。小虎队:相信这是所有80后共同的记忆,正是因为小虎队,台湾校园歌曲也正式走进了我们,尤记《蝴蝶飞呀》不仅仅是童年的记忆,更是2012年大学毕业时候反复自己耳边的旋律。除此,张惠妹、辛晓琪、林志炫、任贤齐等等,也是台湾情节里绝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3年•分开旅行/刘若英

从第一次听《后来》到《分开旅行》的MV呈现在自己眼前,让自己笃定某天去阿勒泰徜徉的决心,到《年华似水》里面那个离开乌镇到台北的英,到《我的不完美》里写下《一世得体的》刘若英。喜欢她跨越了13年,追寻她的脚步来到了阿勒泰,腿伤时候再宿舍看着她那若隐若现的爱情,终于有一天,她不用分开旅行了,她是奶茶,刘若英,我最爱的女艺人,来自台湾。

2010年,也就是《分开旅行》七年之后,我来到了阿勒泰,七年前奶茶来过的地方,自己一直在追寻一个影子,一个自由向上、喜欢呼吸、喜欢森林与湖泊的原始野性和宽广的避世乐园。最终,自己在禾木找到了这种感觉,终身难忘。

2010年,自己重伤,在寝室里艰难度日,看着奶茶和黄磊的《年华似水》,居然在毕业前偷偷去了西塘,去自己心中的那个江南,然而却遗憾未能去到台北。

2013年•工作

这么多年过去了,蓦然回首,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没有远离台湾,台湾的种种一直陪伴并影响着自己,一种正能量,一种回忆。

如今,我工作了,最近和一家台企接触颇多,上海出差看他们在大陆的工厂,skype上与他们的员工接触。修主管华北区销售,业务素质非常高,对于大陆区销售很有自己的想法;Judy,台北区三角贸易业务员,业务效率高且贸易服务与问询非常热情,实乃大陆地区从业人员难以比拟。通过他们,也让我认识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台湾。

和《岁月•台湾》一样,我也写了个编年体,总觉得和台湾并没那么远,总有一天,不远的一天会到那里,吹吹海风,感受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听听奶茶的歌。

《岁月台湾(第三版)》读后感(五):【笔记】岁月台湾

"文协不断向民众宣传:“我们汉民族是拥有五千年光荣历史的先进文明人,因此断断乎不能屈服于异族的统治,日本统治台湾的方针显然在于抹杀汉民族的一切文化及传统,使其成为日本的隶属民族或被压迫民族。因此我们必须唤起汉民族的民族自觉,务必雪耻去辱,为实现台湾为台湾人的台湾而团结斗争"

"雾社事件震惊全台和日本,不仅在于日本人死伤惨重,也在于正值大日本帝国国力巅峰之时,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已届满三十五年,大规模的反抗活动在前十年已陆续平息,殖民建设亦步入正轨。在日本殖民者的眼中,台湾应是人心归顺,浸沐皇恩感戴不已才对,突然之间竟遭遇如此暴烈的反抗,让他们极为震惊。日本殖民当局遂派出大批部队对抗日原住民展开报复式的武力镇压"

"“说到光复,我们的心里,自有压抑不住的欢乐。‘否极泰来’,台湾所以有今天,实乃祖国无数灾难换来的果实。台湾同胞所受的痛苦,尤其深重。但我们应该警惕,与自强不息,若快乐而不努力,或得意忘形,前途还是危险的。天下没有侥幸的事,侥幸得来的东西最不可靠"

"1946年7月19日,日本东京涩谷区爆发一起日本警官与台籍华人的严重冲突事件,造成两名台湾人死亡,十四人以上受伤,这批台湾人随后遭到逮捕起诉,并被驱逐出境,此即“涩谷事件”。消息见诸台湾报端后,引起台湾知识青年的反美示威抗议活动,并随着左倾思潮的澎湃走向高峰"

"此时,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与美国总统杜鲁门之间却开始发生严重分歧。身为军人,麦克阿瑟希望以优势的军事手段获得完全的胜利,他建议在中国东北使用原子弹,摧毁中共的军事工业,甚至建议征调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参战。杜鲁门则以世界全局为考虑,担心战争扩大,将迫使中苏同时卷入,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杜鲁门眼中,不仅麦克阿瑟的想法危险,其直言犯上的姿态亦令人难忍。杜鲁门与麦克阿瑟之间的不和逐渐白热化。4月11日,杜鲁门总统终于发表声明,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被解职的麦克阿瑟返抵美国时受到盛大的欢迎,纽约市百老汇大街五彩缤纷,美国人民热烈欢迎这位英雄人物。麦克阿瑟在国会发表演说,其中“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一句话,更成了历史名言"

"1951年7月下旬,征兵令颁布,当局首度在台湾省进行征兵工作,凡1928年至1940年出生的男丁,经体格检查列入甲级者,均须应召入营。此次计划征集士兵一万四千人,汽车司机一千名,共计一万五千名"

"为了进一步振奋新兵的士气,“国防部”颁布了两首出征歌曲,提供入伍役男于报到当天晚上集体练习。这两首军歌不仅在部队中教练,后来亦向学校和社会推广,在学校以及各个庆典场合中演唱,广播也反复向民众播出,以致后来几乎人人均能朗朗上口,成为“反共抗俄”时代的象征歌曲"

"养女制度是台湾传统社会的陋习,由于极端重男轻女的观念使然,一些贫穷家庭生了女儿之后不愿抚养,送给其他人家。除了少数的例外,大部分的养父母对收养女孩并不是基于爱心与关怀,而是当成一桩买卖。他们虽然提供养女简单的吃穿,却不给她们受教育的机会,而是把她们当成童养媳,从小就逼迫她们劳动,一旦长大了则视她们为买卖婚姻的商品,索取高额的嫁妆,不少养父母甚至将养女卖到酒家或妓女户。因此,养女制度无疑是不合时宜的社会习俗,并且成为不平等的和破坏人权的象征"

"由于大多数囚徒皆值盛年,却被囚禁在一座海岛上,终年与海天为伴,人生的七情六欲遭到扭曲,秦汉光对此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是不被允许谈恋爱。可是恋爱这玩意,禁止和鼓励差不多有同样的效果,只可惜单恋者多,彼此心心相印而不敢透露的也不少。不论单行道还是双行道,几乎都没有结果。原因无它,女人青春有限,失去了自由,却有饭碗,一旦有了自由,便忙不迭地要抓牢救生圈,迫不及待找一张长期饭票。有好几对,同案、同因、同学、同时出来,十多年椎心泣血的苦爱,原以为一定成为眷属。不料,因被抓而相恋,因被释放却分了手。试想一个三十出头又坐过牢的女人,还有什么指望?还有什么可选择的?那时候‘女强人’名词还没出现,‘单身贵族’的想法尚未形成,不结婚而可以生孩子的观念根本没有。只要有人要,何况有人爱,还不嫁了算了。而男新生刚出狱,泥菩萨过江,有的不是本省人,上了台东陆地,东西南北何处落脚都茫茫然,遑论成家。女新生不得不迁就现实,碰到第一个向她示好的男人便嫁……”

"

"1990年代中期以后,政治犯成为历史名词,绿岛的囚室也成了历史遗迹。曾在绿岛坐监的作家柏杨努力奔走,希望能促成在绿岛竖立“垂泪碑”,追念这一段黑暗的岁月,并衷心期盼母亲们永远不需要在暗夜中为儿子哭泣。1998年,这座“垂泪碑”以“人权纪念碑”之名坐落在绿岛,不过因当局的疏忽,许多有历史意义的囚牢已经改建,面目全非,未能保留原始的面貌"

"从1955年2月8日至12日,一万四千余国民党军官兵以及一万七千余大陈岛居民搭舰撤往台湾,美国则派出第七舰队协助撤退。事前美国政府曾通过苏联劝说中共方面不要攻击撤退行动,因此撤退期间,解放军保持了克制的态度,未攻击撤退中的大陈岛军民。

"

"经过一整夜的海上航行,2月9日清晨,大陈军民抵达台湾北部海面,大陈居民陈仁和后来在回忆录中写着:“有的老人哭泣地望着大陈,整个甲板上的喊叫声、哭泣声,构成一幅动人悲壮的画面,等到大陈渐渐消失……海浪亦愈来愈大,人们才依依不舍地进入舰内。……朦朦胧胧一觉醒来,外面有人喊着:‘台湾看到了!台湾看到了!’甲板上又掀起一阵嘈杂声。”

"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片在台湾上映后,光台北一地,票房就超过了八百五十万元,打破了以往中、西、日片的所有卖座纪录。不足百万人口的台北市竟有近六十万人次买了门票进戏院观赏。此片能够如此卖座,不仅由于观赏的人数众多,也由于许多人连看数遍,从五遍到三十遍者皆有。此外,黄梅调歌声从电台、唱片到各种模仿者的歌声,充塞着台湾的街道,形成前所未有的流行文化奇观。这种空前的盛况,至今仍为老一代的影迷所津津乐道"

"多次失利之后,国民党方面的一些人开始质疑突袭大陆沿海的可行性。1970年代初,蒋介石年老体衰,很少视事,蒋经国掌握军政大权,其政策也由“反攻大陆”转变为建设台湾。那些曾风光一时的担负突击使命的船艇,则被弃置在澎湖渔岛,经风吹日晒之后,终成一堆破铜烂铁"

"1975年,中国大陆宣布释放一批“美蒋特务”,共有五十六名前“反共救国军”人员被送到香港。1980年代以后,两岸环境出现巨大变化,许多被俘人员陆续回到台湾。此外,曾任“海虎行动”副队长的于东岱于1990年返回山东老家探亲,当地县政府还派车接他到公安局做客。至于曾任海上突击队总教官的刘醒华则于1995年首度回南京扫墓,在大陆期间,处处被奉为上宾,不失为“劫波度尽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又一段佳话"

"对台湾而言,历史上与越南、韩国的关系并不深,不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冷战结构却将三个地方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以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为后盾,共同对亚洲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围堵。到了19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中南半岛共产党武装活动日益升高,美军正式介入越南战场,台湾与南越更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关系,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层面几乎全部涵盖,南越可说成了台湾最重要的亚洲“盟邦”,在台湾战后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此时,台湾社会情绪沸腾。12月27日,以副国务卿克里斯多福为首的代表团来台协商延续双方关系事宜时,遭遇了群众示威的爆烈场面。多达三万以上的大专学生和市民,许多是由学校教官和教授带队,拥至台北松山机场,以番茄、鸡蛋、油漆等物掷向代表团的座车,并高呼“美国狗滚蛋”等口号,一些学生情绪激动异常,用标语牌、拳头捶打车窗,甚至跳上车顶。对于美国代表团而言,由松山机场到圆山饭店短短的车程,无疑充满惊怖气氛,所有座车的车身都被敲打、泼漆,面目不堪,代表团成员虽然没有受伤,却饱受惊吓。现场警察对示威行动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因此美国政府事后视台湾当局为暴行的主使者,目的在提高对美谈判的地位,为此,美国向台湾提出了强烈抗议"

"1986年9月28日,一百三十余位党外人士宣布组织“民主进步党”,提出党纲草案及组织构想,并推选七位组党工作委员,研究规划具体党务细节,决定年底之前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老兵终于达成返乡的心愿,但是两岸毕竟隔绝了四十年,人事景物不复当年,思乡之苦既解,现实问题又接踵而至。有些老兵在台湾又娶妻生子,返乡之后与大陆原配关系出现法律问题;也有一些老兵因身无财产,不符家乡亲人的期望,遭到冷落;还有一些老兵与家乡当地干部存在着历史仇怨,发生一些麻烦。只有少部分老兵返回大陆定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