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失真年代》的读后感大全

《失真年代》的读后感大全

《失真年代》是一本由(美)玛歌·弗拉戈索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1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真年代》读后感(一):有关书中该段的分析

先说一下,本人很讨厌中文译作的简介。什么爱,美化痛苦的都是混蛋话。但书写得相当好,(翻译本身也很不错)

正文:

书中这段:“我”距离被禁止去(我以为的)“爱人”的家中已经很久了,因为对方在公共泳池亲吻“我”而被救生员告诉了“我”的父母。“我”大受打击,为此不吃不喝甚至厌食。当被严苛的父亲问起在“他”家的状况时“我”为了隐瞒实际情况而对父亲撒谎(用正常的关系),假装吃下被要求的食物而随后又跑去洗手间呕吐,直到“腹中空空如也”。在这里,主人公的状况似乎含有更多深意,其实,“我”的身体早已比“我”先一步意识到了谎言与丑陋的真相,可是“我”难道就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份“爱”是毫无问题的吗,“我”被隔离和撒谎是我的症状的唯一诱因吗?但“我”的身体似乎“不受控制”,“我”的身体先一步预感到那些微妙又恐怖的东西,那就是,除却“我”对别人的谎言,还有更大的谎言在等待我。“我”感到反胃,不顾一切地呕吐,似乎没有目的,但肉体的痛苦冥冥中却向我们昭示着:除却生理的消耗,“我”从精神上脱离了正常的孩童,我那耗尽自身的解离感来源于那份“爱”要将我从内部根根抽离。呕吐物是一个警告,那些伤痕已经从“我”的内部显现,并且即将把“我”彻底吞噬。

《失真年代》读后感(二):女性视角的“洛丽塔”

忘年恋一直是文学艺术领域一个禁忌却又深刻的话题,涉及这个题材的文学小说或者电影往往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因为它们表现了人类性心理中复杂而幽暗的一面。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从男性观点讲述了一段不伦之恋,而《失真年代》则相反,以女性视角来回顾一个关于纯真损失和灵魂救赎的故事。

《失真年代》是一本纪实回忆录,它所揭示的情感、伦理、道德关系更深刻,更真实,更让人印象深刻。该书除了让人想起《洛丽塔》,还神似凯瑟琳•哈里逊的《罪之吻——乱伦的邪魅深渊》,以及荷姆丝所写的《艾丽丝之死》、尔芙蕾德•耶利内克的《钢琴师》。但这四本书都是文学小说,而非纪实文本。《失真年代》以女性视角对一段不羁的恋情进行真实的回顾,情感深刻而宽广,文字兼具诗性和文学性,它所直面的真实让人震惊,令人深思。玛歌•弗拉戈索很真实真诚地在这本回忆录中描述了她和彼得充满困惑的情感,一方面她非常依恋彼得,欣赏他童真般的个性,另一方面在世俗道德价值观中又非常害怕与彼得的这段惊世骇俗之恋……

主人公玛歌在扭曲的童年阴影中艰难成长起来,在家庭及恋人的影响下误入歧途,而又最终渐渐走出阴霾。让人们明白:社会确实有很多阴暗面,现实中也难免有很多残酷的遭遇,但怎么面对人生,怎么做出选择,如何做出补救,决定权仍在于你自己。

作者玛歌•弗拉戈索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提到了自己写书的目的:“我写这本书是希望它不仅能向其他家长提供恋童癖者的惯用手法,也希望能让人了解那些比较不那么明显的,容易错过的,对儿童的性侵犯行为。”

《失真年代》读后感(三):精神创伤者的地下室故事

最开始是在书店里被封面吸引过去,淡淡的粉彩底色,一个鬈发女孩趴在那儿,背上是满枝略带郁悒的花朵,细看又觉得好像有些粘稠的汁液要滴落。而封底的描述又不免要捕住每一颗好奇的、猎奇的读者之心:

"他们相遇时,她7岁,他51岁;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她22岁,他66岁。他是她的保护神、情人和玩伴,她是他的猎物、老虎和爱人。女孩到底要潜过什么样的黑暗,才能成长为女人?"

据称,这是作者的创伤自传,一本女孩视觉的《洛丽塔》。

书的原名叫做《Tiger,Tiger》,台版译成《虎口余生》,封面是一个小女孩的剪影上有一道虎爪的抓痕,按我来看,似乎这个译名和大陆版的《失真年代》的译法,都不太妥,何况失真这个词恐怕先让人想起的不是the lost of innocence,而是模糊、扭曲的记忆与印象。

与其说这是一个关于纯真丧失的故事,还不如说是一个精神创伤者的地下室故事。故事的主角,那个在八岁开始即被半哄骗半强迫替那个比她大上44岁的男人口 交的小女孩玛歌,大概从一开始就不曾有过纯真。她从一个破碎失常的家庭走出来,母亲有精神疾患,父亲脾气暴躁、酗酒,偶尔有暴力倾向,她从一出生面临的就是一个扭曲的世界,因而带着异乎寻常的孤僻、敏感和过度早熟。而彼得,那个大她44岁的男人,几乎可以说是"与她保持着性关系的父亲",用他同样扭曲的情感去进一步地吞噬和控制她。

如果没有彼得,玛歌就会成长为一个纯真的、各方面都健全、正常、积极向上的女孩吗,我看未必。而在长达十五年的交往里,玛歌对于彼得的情感也早已扭曲为一种哪怕她在后记中指出这属于"综合性创伤压力后遗症"也很难去定义和涵盖的情感。她也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书写里流露出来的爱意。

也许这样的一本小说,还是保留原来的名字,《老虎,老虎》更为合适,从最开始的他们共同编织的关于长着翅膀的老虎的故事(英文版的封面就是一颗大红爱心里有着一只长着翅膀的虎崽),到后来她形容的老虎耸动的跳跃般的报复,女孩玛歌在渐渐成熟后对彼得展开的情感上的报复,可以说整个故事是由布莱克以及拜伦关于老虎的诗句首尾衔接起来的。

多少有点失望,原以为这样的题材,可以处理得更有张力一些的,在我看来它远远未能达到《洛丽塔》的份量。但也许这样的评价过为严苛了,任何一个写作者在面对这种生命中最真实和巨大的痛苦往事时,都是很难处理好的,因为不先把自己抽离出来,你就很难讲好一个故事,搭建起一部精巧的小说。有时候,也许小说的写作,更需要的不是一个满怀感情的往事回忆者,而是一个"铁石心肠的船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