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观念的冒险读后感100字

观念的冒险读后感100字

《观念的冒险》是一本由(英) 怀特海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3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观念的冒险》读后感(一):发现这个世界的广大与无穷无尽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文化民族都有不同的分类法,不是因为这个事物的本质应该怎么被分类,而是我们的文化观念怎么编排他们。所以,尽可能网罗所有角度去看事物,或者不带观点角度,不主观的去认识世界,没有观点的观看。从偏狭的角度跳出来,发现这个世界的广大与无穷无尽。

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都造就了我们不同的生活,甚至不同的世界。

《观念的冒险》读后感(二):没经历完的冒险

图书馆借的这本书,出差路上,看了一小半,之后决定买一本,好好看。

作为一本集中他一部分哲学思想的书来说,这本书写得并不难懂,可能跟他”文化哲学“的系统研究中,与东方思想有关联的原因,作为东方人,看到书中他提到的一些概念,觉得亲近并且容易揣摩。

由于个人对于文化理论这的兴趣,加上他的一部分东方式的理解,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值得慢慢去读,常常能感受到”点亮“的那一瞬间。

读他的书,就好像游荡在一片沉稳的海面上。随着他的思想慢慢往前推进,进而看到落日、看到繁星、看到大片的鱼群,总之,是种需要费点心力但带来异常满足感的享受。

《观念的冒险》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第一章 引言

重大的社会更迭来自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同时的左右。历史的更迭同时收到暴力以及理想的影响,一种是强制推动历史,一种是缓和推动历史。这种两种影响可以用蒸汽机vs民主,以及uncivilized vs Christianity作为类比。

第二章 人的灵魂

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观念是对群体中个体地位的看法。

人的理智力量分成两大类型,普遍观念和专门化概念,每一个时代的在专门化观念会有很多理智冲突,但在普遍观念上都存在盲区。例子,柏拉图理想国不涉及奴隶制。这在当时是一个制度的前提。

人类基本权利来源于人类的人道精神。古希腊的文明产生了朴素的道德准则。人类提出很重要观点的第一阶段是天才人物的理论中。它无法和现实制度正面冲突,只是未来新制度的曙光。

基督教出现了。

重组社会,使他既足以消除公认的罪恶又不至于破坏社会组织以及它赖以立足的文明。既可以消除罪恶又不会产生更大的恶。

在观念史上,巨大的危险是过于简化。

具有文明制度世界的创立过程,是说服战胜征服的过程。

第三章 人道主义的理想

本章主要讨论促使社会转换的附属原因以及人道主义理想。

首先,在众多因素中,技术的生长是社会转换重要的原因,宗教的发展是另一个原因。基督教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更多温情。然而,正当基督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成为主流时,新的思想已经在思考’竞争’和’适者生存’。正如我们所知,思潮的发起者总是属于前一个时代,而置身于后一个时代之外。思潮的后续发展也并非他们本意。

在欧洲中世纪,社会的论调是协调,然而随后,新的主流论调“竞争”取代了‘协调’。诚然,竞争提供了对无节制和滥情的人道主义的纠正,但随着竞争的发展,也使得社会底层重新萌发了类似工业奴隶制的东西。我们只能说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带来了太多弊病。

自由主义者起初相信,个人的竞争和工业活动必然会为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但事实并非如此。【另外有两个理性运动,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义原则,孔德的‘人道宗教’即实证主义。他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有主意将根本观念毫不相同的人民联合起来】

柏拉图设计了人与人理想关系的观念,它不断融入宗教以及各种怀疑主义。它消失又重现,总的来说,不断实现自身,靠说服而非征服影响世界,这是理想的力量。

第四章 自由面面观

人们受到的社会生活的影响来自人们对‘个人绝对性’和‘个人相对性’的不同强调。

人们可以根据谁是政府事实上要满足的’某些人’来对政府进行分类。

希伯来先知有功于我们的文明。

观念转化为风俗是极其缓慢的。

苏格拉底强调精神因素是一切自发性的源泉,是一切生命和运动的基础。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包含这虚幻短暂世界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人类社会的目的是诱发这种精神力量,然而自发性是灵魂的实质(没有选择的自由,即没有过好这一生)。提倡宇宙多样性,社会宽容标志着高级的文明。

政治哲学需要融合自由与强制。

思考了专业团体的各种所用,这些团体是现代社会所独有的。职业和职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大学和更多专业化的机构,正是在这些地方,产生了自由的问题。人得学问和能力容易在专业机构收到非难。

思考了经济组织内的自由,私有财产,遗产,经济交易,大型商业集团公司。

自由不是文学作品中的狭隘,自由是目的的可行性(想干啥就干啥),人类遭受苦难是由于其普遍的不能实现目的。事实上,行动自由是人类基本需要。

这样一种品质,无论它被如何引导,它都使自己的性质无拘无束的与最高洞见保持一致。

第五章 从征服到说服

研究自然需求和商业活动的印象怎样促进说服,以及怎样演变为不安。

本章谈论的商业包括商品交换,生产,货币管理。更广意上说,人的商业设计以相互说服方式进行的任何交换。

所有的商业都是心理的,价值由欲求测定。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人口增长是类似几何增长的。如果不进行抑制,只要一个小的差错就将打破人口与资源的平衡。

社会是由少数幸运者与多数半贫困者构成。对于欧洲,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不适用的原因是1.商业扩张,2技术发展,3新大陆

6.黑暗时代结束后,欧洲开始追求文明。1基督教,2法律,3希伯来,希腊罗马学术。造成了人作为人,其尊严感增强了。尊崇人类生活的意识滋生,这便是人道主义精神。

近东文明滥用征服,压迫,男人统治女人。

对社会群体命运起作用的四大因素1.没有精神目标,生活会退去热情,2.人的衣食住行的需求受到自然的限制。人需要提高理解力,面对自然,缓解自然法则对人类的限制。3.人对人的统治。4.说服。 有三种活动促进了说服。1.爱,2.求知欲,3.商业活动。这些特殊活动滋生了把人当做人的尊崇,因此保障了生命的思想和行动的自由。

第六章 预查

社会生活建立在常规上,社会如果不充满常规,文明就会消失。现代商业中,常规比理解更重要。

然而墨守成规是行不通的,历史发生变化的间隔缩短了,人类社会在加速。我们需要预查,然而预查是困难的。需要有从复杂中推导出普遍原理,而这种深思的能力,本质上是哲学天赋。

第七章 科学观念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观念的冒险史在一些方面是柏拉图的思辨和亚历山大文化的学术思维交互作用的历史。

规律:关于某种程度的规则性,持续性,复现性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以规律为基础的。

注意力往往被消息吸引,而规律则是更高层而不被人“自然的”注意的。

观念修正实践,但实践先于思想,思想关心的是修正和证明实践。

农业加速文明进步,因为农业更多让人思考规律,如节气。

四种规律的学说

-规律内在(自然秩序表现了真实实物的特征,(我的理解如木头,土,一旦理解了这个实际实物的本质,就能理解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

-规律外来(物质只需要自身便可以存在,不能通过研究物的关系得出物本身的性质,(我的理解,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牛顿,笛卡尔),

-规律即描述(规律是对观察到情况的描述,万有引力的公式是对实验结果的描述),

-解释即规律

比较希腊哲学时代,经院哲学时代和现代学术时代。希腊哲学遵从直觉,善于思辨,经院哲学开始尝试构建体系,现代学术有严格的假设,更趋于理性,同时可能陷入琐碎单调和乏味。思辩和学术相互作用。

第八章 诸种宇宙论

第九章 哲学与科学

科学的关键是好奇心。亚里士多德的普遍物质宇宙观是:凡是特征,都要诉诸观察,凡是观察,都要求尽可能无限重复。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使得现代文明科学进入幼年。科学的思辨习惯,批判精神,演绎和归纳。

科学和哲学的区别,科学强调观察,归纳,概况,分类,根据它们演示的自然规律分类。哲学强调一般性命题。

柏拉图是现代欧洲科学的精神源头。

哲理的直觉方法向科学方法过渡(中国古典文化就一直在直觉方法中,讲究悟,讲究似是而非,没有过渡到科学方法,没有量化分类)。

然而单一科学的局限性,需要哲学的直觉去协调和感悟。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牛顿与现代物理学,每一个体系在鼎盛时期都是一种胜利,而在衰落时期,是一种落后的障碍。只有不断发掘直觉为想象提供营养,才能最终获得富有成功的新的理解,洞察力,开阔的眼界。

第十章 新的改革

宗教的衰亡和存活。

宗教,是我们对于宇宙最根本神秘的直觉反应。

批判思想,两类题目的区别,1是能够被明确认识的,2是只能有不明确意见的。

有条理的神学体系并不都是有害的。

准确的神学体系。

人类研究历史事件的意义在于,人的经验和社会进步的依据不可能单单由一个时代少数目光清晰的人直接反省就可以获得。

文明的因素,行为模式,情感模式,信仰模式,各种技术。

神学的任务是表明,世界是如何超越短暂存在,超越事物消亡命运的。

第三部分,哲学观念

第十一章 主体与客体

主体与客体是相对的,引起主体的某些反应的是客体,客体在其他场景中又可能变为主体。

第十二章 过去现在和将来

第十三章 事态的组合

第十四章 现象与实在

第十五章 哲学方法

1.探讨思辨哲学的有用的方法

理论支配方法(任何具体到方法的建议都需要想想背后的理论),特殊方法只适用于某种理论

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巧妙的简化,只对同一种类型的真理进行考察。由于每一种简化都是不同程度的歪曲,所以要批判一种理论,不能从“对与错”这样的问题开始,而是应该指明这种理论适用的范围和超出该范围后的失败。

2.哲学是棘手学科,需要深入到表面清晰的普通话语之下去进行研究。

3.思辨哲学是一种努力,这种努力是要构建一个由诸一般观念构成的一致的,逻辑的且必然的体系。根据这一体系,我们经验中的每一成分都能得到解释。思辨哲学的‘可用假设’

4.方法是处理予料,处理证据的方式。什么是证据?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只是与物--即某种程度上被我们所体验的物-打交道。

谈论一件事,因为谈论这个行为,该事就是我们该行动中的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才知道该事是存在的。将同一事物说两次,表面该事物的存在独立于两次单独的说话。

5.‘我们经验什么’到’我们能经验什么’伴随一个隐秘预设,让我们自身置身于一种深思默想的状况,去反省,猜测。洛克和休谟感官主义学说建立在下面2个假设上。

6.五种感觉器官的假设是错误的,因为感觉是整体的。

7.考察经验的唯一方式是依赖意识的内省行动的假设是错误的,因为内省会关注明确感觉,而忽略模糊感觉。

8.哲学的证据,语言

9.普通话语的局限性

10.哲学术语的模糊性

11.哲学术语中’关系’,‘感觉’

12.13关联性

14.哲学在处理证据时主要使用了描述归纳法

15.家常词汇用于普遍概念将限制其概况性

16.哲学概况需要术语

17.人们以三种方式塑造过去,因果关系,记忆,如何将直接经验进行转化

第四部分 文明

第十六章 真

1.凭借真和美,现象向经验主义直接证明自己是合理的。

2.’真’是用于现象的合格证明。真是现象符合实在。这种符合的程度有多少之分,有直接与间接之分。

3.真的概念可以被一般化。

4.在人类经验中,关于真的关系的两个例子是命题和感官直觉。

5.对于地球动物来说,感官直觉是现象的极致。

6.7.8 ‘真’的三种关系

7.实在在过去发生,现象在当前被感知。

8.象征的真,音乐和礼仪,只有少量对客观意义的传播,而大量对主观意义的传播。音乐将某种混乱的感觉变成了分明的理解。关于真的关系复杂的融合,构成了艺术那种间接阐释,表达关于事物的真。艺术的微妙之真大多是这种类型。

9.流行于人类社会的行为习惯和解释习惯,它们的源头是什么。起初,社会行为习惯隐藏在人类的历史里,后来的世代中,历史学家意识到该部落的某些行为区别于其他部落。随后该部落的一些理智之士对这些行为方式进行解释,从而进一步将行为模式于某种意义联系起来。从此,行为模式促进人们对意义的理解,对该意义的接受则促使人民趋向这种行为模式。由此,礼仪表达观念,观念解释礼仪。(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方式的解释促使人不断强化和重复这种行为方式,或者说是习惯?个性?)

10.率直的真,来自感官知觉的实在价值,即使遭到漠视,即使与其他情感发生冲突,仍然是存在的因为感觉材料自身进入了主观。对一个感觉材料的摄入包含摄入的主观形式,该主观形式也将该感觉材料作为一个因素包含在自身(主体和客体结合才使得艺术成为可能。如果主观与客观不相符,那么知觉对象的价值就没法很好体现)(艺术的价值依赖欣赏者的欣赏水平,以及宝剑赠英雄)

第十七章 美

1.美是一个经验事态中诸因素相互适应。1首先,诸摄入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2.诸摄入的结合造成了新的对比,这些新的对比造成自然,新的,相符的感受,提高了原始感受的强烈程度。就这样。部分有助于整体,整体又能提升部分的强烈程度。

2.美的三种学说。

3.当’美’作为一种知觉事态中的予料时,这种内在的能力提高它。

5.不和谐的价值是促使人类追求完善。假设完善达到了,追求完善的灵感便会枯萎。天才被重复行为窒息。历史因循守旧。这种情况在中华帝国发生过1000年之久,达到了完善的文明程度,但是完善也受不了无休止的重复。文明倘若要以最初的热情来维持自身,所需要的是冒险精神,对新的完善的追求(人也如此)

6.自发性和决定的原创性,这是个性的最高表现。新鲜性,热情,额外强烈的敏锐都来源于此。不要在实现同一类完善的途中逗留的太久。

第十八章 真与美

艺术的完善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真实的美’。没有’真’,’美’是低层次的,没有’美’,’真’沦为平庸。有了美,真显得重要(这句话真是道出了外貌协会的真谛)

6.艺术服务于文明的优点在于它的人工性和有限性。它向意识表现了人类为自身完善做出的有限努力。辛苦劳作转变成了有木的的实现某一自足目的的行为。

艺术提高人类的感觉,它使人有一种超自然的兴奋感觉。

科学和艺术是人们对真和美的有意追求。

第十九章 冒险

文明的品质,真,美,冒险精神,艺术,平和

2.对社会科学的一切理解,其基础在于要静止的维持完善是不可能的,实在的实质就是过程。要理解每一实际事物,只能根据它的生成和消亡来理解。

3.每一个实际事态就基本性质而言是有限的,任何整体都不是一切完善的和谐体。只有当实际行动前有了思想,这些向新文明类型的过渡才是可行的。没有冒险精神,文明就会衰败。所谓’最完美文化’的定义是危险的,它忽略了,这些成就都是以往时代的冒险。

第二十章 平和

平和不是麻木,是圆满完成灵魂的“生命和运动”的一种积极感受。

平和是一种个性的超脱,它可以打开可能被事物的狭窄性质隔离得远远的宝藏,涉及一种对无限的理解。

相信美是可以自证的,从而产生了对美的信仰,这是理性不能解释的。它不受目的控制,犹如天赋。

平和不是刻意,不是抑制,而是摆脱抑制。

追求个人名声就是追求他人共鸣

至善的生活在于超越具体个人目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