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读后感100字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读后感100字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是一本由陈寿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0元,页数:37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读后感(一):请购买到的兄弟姐妹能否介绍一下印刷和装订质量如何?

请购买到的兄弟姐妹能否介绍一下印刷和装订质量如何?

正在纠结是否购买,多谢了!

另外,这套书的印数是多少?

烦请赐教

豆瓣上问个问题都需要字数,费劲

豆瓣上问个问题都需要字数,费劲

豆瓣上问个问题都需要字数,费劲

豆瓣上问个问题都需要字数,费劲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读后感(二):读这样的书过瘾

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已经断断续续读了近三年,刚刚读完第七卷。陈寿的《三国志》因裴松之的注而生辉不少,陈著与裴注可说是日月同辉。现在,再加上历代名家之解,更是蔚为丰瞻,阅之很长见识。春秋之际,熏风畅和,一杯茶,一卷书,坐而捧读,慢慢潜回魏、吴、蜀的三国时代,作一员战将,当一名文臣,甚至是蔽居山林的隐士,似乎都特别有味道。如果有大志,再过过皇帝的瘾,也没谁能够阻拦于你,或许某一国在你的统领下将分裂于一统,那就是千古美谈了。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读后感(三):第一册

第一册 5,案《武纪》称操曰“太祖”,建安元年封武平侯后称“公”,进爵为魏王后称“王”,而 称公下无一语斡旋或缴明,殊嫌倒置,是文例之最不可通者,陈寿何致出此?或谓不如概称“太祖”,陈氏又岂不知,而竟遗斯巨谬,断无是理,盖经后人窜改也。《志》本《传》体,无《纪》之一目,犹《汉志·高祖传》、《孝文传》之比,而称为《书》。以魏蜀吴鼎峙(音志)皆各,未能混一,遂三国之,无所谓帝某伪某也。又係私史,意在数十百年后,传之其人,以明尊蜀微尚,不谓卒后即由尚书郎范頵(音军或晕)上表,遂入于官。 16,败面喎(同咼,读歪)口。 27,黄恩彤:“何皇后,进之女弟也。何皇后生皇子辩,王贵人生皇子协。灵帝以辩轻佻,欲立协,属黄门蹇硕辅之。帝崩,硕谋诛进而立协,不果。辩既即位,何后临朝,进以衔硕之故,谋诛宦官,与陈蕃、窦武事同情异,以忠私之分也。藉国事以快私仇,鲜有不败者,况如进之优柔寡断哉!”

67,荀彧问公:“前以策贼必破,何也?”公曰:“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读后感(四):「孔融讓梨」与「卞后選珰」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allanscyan(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9888899/

《融家傳》曰:‘(孔融)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魏書》曰:后(卞夫人)性約儉,不尚華麗,無文繡珠玉,器皆黑漆。太祖(曹操)常得名珰數具,命后自選壹具,后取其中者,太祖問其故,對曰:“取其上者爲貪,取其下者爲僞,故取其中者。”

讓者,棄其所得以於人,必處高而臨下方可為之。融所讓者,非讓也,弟非讓兄,實順兄兄弟弟之義。后所選者,非讓也,贵非讓贱,實得善真中庸之道。前者待人之義,後者處世之道,待人接物之良以也。

古之聖賢能讓者,鮮矣。其大者,讓以國,其惟堯、舜、禹諸聖,鮑叔牙群賢。其次者,讓以所處,其卞后、孔融也。

《三国志集解(全八册)》读后感(五):关将军的成败

晨起,心血来潮,捧读《三国志•关羽传》,有感。

羽之为先主,可谓“不辞艰险”,弃曹之“寿亭”荣华,奔刘之南北颠沛,可谓忠信;千军之中取颜良首级,刮骨之时犹谈笑自若,可谓勇悍,好《春秋左传》,有“古君子之风”。

襄阳之役,羽内处同僚孤立,外陷东吴阴损,败走麦城,后人惜之,归罪羽之矜持自傲。然志士能人,谁人不傲,孰人不矜?为人矜傲,是谓自信。轻士大夫,体恤士卒,关将军可谓“飞将军”再世,吴起亚匹。其为将,所向披靡,为帅,手足失措。恨先主之不识,悔武侯之疏漏,任其所为,以至于是。

虽然,其所为忠信可嘉,后人仰之。

羽“不辞艰险”,败身殒命所为者,盖报先主之知遇,匡扶汉室之大志。然,所为国,蜀汉不存;所为家,家族尽灭。令人叹息良久…

杨晟言“是非成败转头空”,信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