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人生哲学读后感100字

我的人生哲学读后感100字

《我的人生哲学》是一本由梁漱溟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的157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1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人生哲学》读后感(一):不太理想

这本书选的不太理想,一:这是一本选集,选的是梁老关于人生方面的演讲稿或者文章,并非是其围绕人生哲学这一专题进行的专门写作。这样的话,如果排除讲话的场合,很容易使读者发生断章取义的情况,是阐述人生哲学书籍的大不当做法,首先给本书大大的扣了分。二:另外,本书的内容编排并非按照时间,而且大部分没有注明具体时间。要知道,一个人的思想转变跟其年龄和人生阅历有极其大的关系。不按年限时间,会给读者造成双重的混乱,更添误解。文章大多是梁老青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后期的则太少,而后期的思想是最有价值的。最后一章是梁老总结性的文章,比较有价值。综上,如果想比较客观的了解梁老的人生哲学,本书并非良选。以上,仅是个人看法。

《我的人生哲学》读后感(二):有学问的真实意思

梁漱溟是近代著名的学者,西方哲学、印度佛学、中国儒家,三者皆通的人。现在很难找了,因为最近几十年大伙儿都太捉急了,急着发财,急着成名成家,急着这个那个的,很难安心深入看书或者研究。估计老爷子在近代史上最有名的还是跟mao PK的事儿,居然想了解对方“有没有雅量”,后果大伙都知道,没量。

《我的人生哲学》大部分内容都选自《朝话》,是梁办乡村教育时每天早晨给大伙讲点东西的合辑,内容涉及相当广,包括求学、择业、婚姻等等,每段都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很吃力。还好当当电子书帮我读出来了,这样就像听训话,反而顺利看完。

每章文章都不长,书也不厚,电子也更便宜,建议大家有空可以看下。我只谈书里给我启发最大的一点——什么是有学问。

有学问绝对不是什么看书,不是把自己变成两脚书橱,而是“得要”。

所谓“学问贵能得要”,把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统化、深刻化,遇到新问题能得心应手的解决。能“得要”无论是观世还是为人都会轻松、爽适宜、简单。

“得要”的重点则在于心得、自得,把自己真正变成自己的。

书里讲个故事,老和尚对大伙说:“虽然你们面前一大堆兵器而不得用,老僧寸铁便能杀人……”

问题来了能判断、能解决,能把所学用上,这就是有学问了,跟读多少书其实没什么关系。

《我的人生哲学》读后感(三):转载

作者的生平非常有意思,也非常了不起,很不容易。他是近代最推崇知行合一的人,相信什么就去做什么,而不是一边相信,一边怀疑。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是这样:用左半边相信,右半边怀疑着。用中医的角度来说,是用最伤神的一种人生态度在生活。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

这篇文章是1932到1935年间,梁先生在山东跟学生的早会,讲话涉及到治学、修养、人生,各个方面,最后以朝话为题集,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过《梁漱溟全集》。他说有三种人生态度,第一种叫逐求,第二种叫厌离,第三种叫郑重。

他说人生是指人的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往深里讲就到了哲学的范围,但初浅地讲也谈不明白。按照中国式的划分,将人生态度分成出世和入世两种,但他觉得这样很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

大家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习惯二分法:好的,坏的;喜欢的,不喜欢的;仇人,朋友;出世,入世……要么就猛追,要么就猛逃,缺乏中间状态。习惯二分法,就会这样,很深地陷入到二元对立的泥沼中。

所以如果习惯三分法,也就是孙过庭的方法,但求平正,勿追险绝,复归平正(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三分法),是一个非常完满的过程,然后循环上升。如果在思维上习惯三分法,你的人生立刻变开阔。所以梁先生把这个放在第一段,有巨大的意义。

《我的人生哲学》读后感(四):大师的谦逊

梁漱溟先生是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国学大师。《我的人生哲学》是摘录编纂梁漱溟先生在不同时期的文章、演讲中关于人生感悟的一些片断。第一次读梁先生的文字,以前几乎没读过如此半文半白,因此阅读的过程并不顺畅,很多篇章读一遍不明所以,读两遍、三遍才略知其义。

读梁先生的《我的人生哲学》,虽是一个个片断、大多篇幅不长,却依然能看出先生的风骨。最深切的感受便是梁漱溟先生严于律己的谦逊。

在论述人生态度的时候,梁先生批评了胡适、陈独秀关于人生的意义是“向外找”,人要对社会负责任,应该努力创造许多幸福,大家享受。梁先生认为,人生的快乐在“向内”,不在“向外”;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做到了,并且发挥到尽致,人生便美满了。人生没有意义可指,人生没有价值可评,人生没有责任可负,若有,活着就是意义和价值所在。当下自己所责之于自己,就是责任。

梁先生总结自己的长短,长处是好学深思,不轻易苟同他人。短处是,不会调理自己、运用自己。自己全副生命不能凝集一处。先生深刻剖析自我,求到而做不到,感觉很痛苦。他甚至说“求师求友之念极切,常想如何得遇哲人救我一下”。“如果遇到,就把全生命交给他,要我如何便如何。”

梁先生教导大家要常常回头看,发见自己的缺欠,注意去调理。做事要集中精力去做。“智者不能自见其面,勇者不能自举其身”。所以调理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亲师取友。

我最推崇的是先生对成功与失败的定义。他认为,“成功是什么?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败是什么?失败是我,是我的错误,我有缺漏。”成功是侥幸,失败是我值其咎。这又应了梁先生的人生态度,要向内找,找自己的问题,找自己的缺漏。现实中,人们常常把成功归结于自身努力的结果,而把失败归因于客观环境的损害。相比先生的境界,云泥之别。

梁先生认为在人生的时间线上须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对待自己。如果对于自己没有办法,对于一切事情也就没有办法。但对于自己要有悲悯的心境,不要自己和自己打架。用现实的文字表达就是不要纠结。对自己的缺失要有悲悯之心,真正能够忏悔、自新,便可以开拓新的生命。

读梁漱溟先生《我的人生哲学》,聆听大师的言谈,为我又打开了一扇认识人生认识自我的柴扉。思考反思之后,内心变得更加澄澈。人生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命题,复杂在于不确定,而简单在于顺应。道不用修,任心为修。人生的根本在于向内,管好自己的心,养心修心,不固执不强求,保持清明顺乎自然往前走,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