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谁搅动了世界读后感摘抄

谁搅动了世界读后感摘抄

《谁搅动了世界》是一本由[英] 乔治·马格努斯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搅动了世界》读后感(一):我们未来的世界地位

中国在世界风云变幻之中崛起,但是还未能做的上霸主的地位,南海和岛屿等问题还是屡屡受到牵制,不能掌握主动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成就自然不可置否。乔治·马格努斯在书中从美国人的角度客观的评价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中国在未来世界中取得重要的地位提供了极好的参考。如今世界已经像亿万年前的地球大陆板块一样被搅动了起来,中国路在何方,本书将为你解答。

《谁搅动了世界》读后感(二):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测

作者的经济学者的身份不可否认,其中最主要的是作者突出的经济学者的身份对金融的深刻理解,让这本书从宏观理性的角度仔细的对未来世纪的经济法发展走向做了预测,道理简单朴实,对于中国及印度国家数据的详尽分析让这本书的可读性参考性更胜一筹,欧美的没落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国能如何在接下的经济发展中取得发展,似乎更像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中国未来面临的老龄化,的确是刘易斯拐点后的难解命题,如何才能在技术、土地、人力上带来更大的发展,其中对于中国目前政治制度的不透明性中,作者的预测显然有其中保守的成分,但是未来中国的经济的大突破似乎还是在整体制度上的合理发展才能有新的构造的经济支撑增长点,这也是困扰了我们几千年的问题,中国这个千年的古国,在未来的地位似乎越来越重要,确实是有更多需要完善的部分,如何才能构造好这个制度是未来中国地位确定的关键位置,我们如何做好现在科技的规划发展以及中国如何处理好与周围国家发展的关系,其他国家的发展是否能够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制影响,这个些都是我们需要去思考与论证的,世界经济的发展毕竟根据其经济周期原理在运行,所以,这本书给我很多思考, 真正的用金融与经济学的眼光去论证和思考了为来政策制定与发展对未来经济发展的确确影响的实例

《谁搅动了世界》读后感(三):学术抄袭背后的逻辑

本书是本经济学著作,作者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对“全球经济重新洗牌后谁来掌握未来方向”做了分析。

经济作品容易有两个问题,太枯燥或者涉及面相对窄。本书全无以上问题,原因应该是除经济学家身份之外,作者乔治•马格努斯是《金融时报》的专栏作者,文笔很好的同时关注的面也非常之广,从广场协议日本衰落、东亚经济人口红利、全球老龄化工业生产到环境问题都能论述得很自由,无牵强之感。背后的努力绝非一日一功,仅凭此点本书就很值得语了。

对于我启发很大的是书里提到的一个点——扼杀中国创新的外在体现,学术抄袭。

例如,《中国日报》曾在2009年8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武汉科技贬学校长周祖德曾在一篇提交给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中多次抄袭一位同事的研究成果,因而这篇论文没有被采纳。《上海日报》也在一篇发表于2010年1月的文章中指出,同济大学副教授将同事在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擅自用于自己的学术论文,并因此而受到处罚(后引咎辞职)。据2010年7月《成都晚报》报道,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被指在未注明出处的情况下擅自截取诺贝尔奖获奖科学家的学术成果,骗取博士学位从而达到职称晋升的目的。

显然,中国教育界存在一些不正常现象,这些现象扼杀了中国产生世界一流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思想家的可能,更让中国寻求世界级科学家变得扑朔迷离。

在这里,,核心问题并不在于不当行为本身,在干它本身就是所谓社会思想的内生变量。如何建立鼓励个人创新及竞争性的思想体系是摆在当下中国面前的大问题,在这方面有重大突破,我们才可能产生世界级的科学家与学术思想,中国才有可能依靠创新取得长足的发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全书前面编者的话。其中指出“由于媒体报道与观察立场所持的差异,作者在引用涉及中国的素材时所下的某些结论尚待商榷。比如:作者对人民币的汇率机制过于保守进行了批评……”我见过编者的话大部分都是给书唱喜歌儿的——大力表扬书写的好,很好,确实是好!本书能指出作者观点有待商榷则体现了出版商和编者严谨的风格,如此态度无疑让书更值得一读。

仔细阅读全书,您一定还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收获。

《谁搅动了世界》读后感(四):书中各处闪亮着某些观点..

整书看完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讨论的内容感觉也比较杂乱,但是其中闪亮着一些观点,算是给自己储备知识了吧。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政治成功归结于如下重要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的高度创新和教育及科技发展水平”

“高质量的制度体现为良好的监管、完善的法律法规、产权(包括知识产权)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强大而独立的司法体系、有效增加和分配社会资本并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经济结构、有助于推动创造性企业和鼓励争论与不同意见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基本框架”

GDP不等同于社会财富,GDP的增长不等同于社会财富的增长。阳明滩大桥侧滑了,重修会增加GDP,可是社会财富并没有增加。

过分依赖于对西方的出口,导致和加剧了全球贸易失衡的危险,而贸易失衡是导致全球金融体系失去稳定的核心因素。“在很多新兴国家,资本和财富往往集中于政治精英之手,这些政治精英要么直接就是政治工具的一部分,要么通过政治杠杆和优惠政策而间接受益。对出口工业的高度重视,又归结于政治体制和决策体制”。

“事实上,美联储已经成为一家全球央行,不仅需要按照本地需求、美国的就业和通货膨胀情况,还需要根据全球金融的状况,适时调整全球经济的流动性状况及世界利率的总体水平”。

“具有同一性的社会思维恰恰是中国的主导思维。强调社会的稳定性与和谐性必然会带来这样的观点——社会中的成员可以使用社会中的任何部分(包括思想)推进其共同利益。尽管哲学意义上没有任何错误,但显然不同于鼓励个人创新及竞争性的思想体系”。

气候问题就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零和博弈。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在纵轴为增长率、横轴为人均GDP的坐标中绘制每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形成了一条1/x曲线。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是别无选择的选择,排放量就高。降低增长率,必然会带来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且无法积累财富应付气候变暖。可是保持高增长,又会持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承受其带来的副作用。

PS:P175-P176,“从专利技术、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数量触发,去线形第预测科技领先的未来格局,不过是一种认识国家发展未来的教条式思维”。这句话中有两个错别字,编辑们啊编辑们…

《谁搅动了世界》读后感(五):猜猜将来谁是大哥

猜猜将来谁是大哥

评《谁搅动了世界》

因为国际贸易、技术合作等全球化行为,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国家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达到了全所未有的紧密,网络信息技术让经济、技术乃至政治上的沟通变得无处不在,以至于有人说“世界是平的”。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也并不是全部都是正面的,“蝴蝶效应”说的就是这种脆弱性联系导致的灾难后果;因为霸权主义、民族主义的存在,国家之间的冲突也不断升级,世界显得如此不太平。2007年以次贷危机开始的世界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衰退,世界因此被“搅动”了。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关于危机的思考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次危机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未来的世界经济将会出现什么新的格局?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谁搅动了世界》里面有作者乔治•马格斯提供的答案。

与欧美国家在金融风暴中的糟糕表现相比,以金砖之国的新兴国家显得更加沉稳,他们运用自己国家独特的经济条件和经济能力,在危机中仍然表现了不俗的增长,确保世界经济保留了可怜的信心。但是他们还仍不能继续他们的精彩经济表演,在将来的世界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要取决于他们如何结合国家独有的政治、技术以及人口方面的特点,排除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同时获得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书中重点谈及了中国,很多观点相对比较客观,虽然在经济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政治体制改革、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金融市场完善等方面,中国仍大有文章可做;当然也有些观点,诸如人民币汇率、国际贸易等方面,更多是出于作者本身的立场出发的,也足以让我们了解西方企业、西方银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度。

苏联演变之后,美国便开始了一国独大的霸权主义。但从911开始,美国犹如一只从动物园跑出来的受伤老虎,陷入了战争的泥沼不可自拔,而过度消费引发的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进一步破坏了美国“老大哥”的形象和身份。欧盟虽然是一个不可轻视的经济体,但因为政治和历史原因,这个联盟能保持现有的合作状态即属不易。作者对现有的国际经济形势进行了判断,这也是大多专家学者的一致意见:欧美虽然在经济上遇见了麻烦,但他们还将继续领跑;新兴发展国家虽然增长神速,但距离“大哥”的位置还有一段距离。书中的精彩之处,应该在于作者以自己学识对于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独到分析,以及他对于发展的理解和对于国家实力的分析。

新兴国家的崛起确实搅动了世界,但未来的世界经济由谁来主导?或者说未来的世界谁是大哥?对于中国来说这还不是主要问题,如果能成功地进行体制改革,完成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中国经济的未来大有希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