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斯柴尔德家族(上)》读后感精选

《罗斯柴尔德家族(上)》读后感精选

《罗斯柴尔德家族(上)》是一本由尼尔·弗格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斯柴尔德家族(上)》读后感(一):YY 之作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货币战争 使他们认识了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幕后黑手(严重怀疑宋红斌 抄袭了很多希特勒的阴谋论);拉斐葡萄酒是大家对这个家族的富有有个感性认识。实际是什么呢:一方面是税收制度迫使富豪家族的传承富不过三代,大量新经济的出现,货币的经常性贬值,即使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谨慎,没出什么败家子的家族也不可避免的家道中落,虽然还是富豪,但是已经不是巨富了。在家族的大本营英国,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得已将家族大部分庄园捐给英国遗产基金会。

这本书你如果你作为消遣来看一下还是可以的,如果认为有什么成功的秘笈,那肯定会失望的,所谓成功者的都是顺应时势,时代,地域不同都有不同类型的成功者;如果你真认为有上帝一样的家族能够玩弄整个世界,那也太幼稚了,与一个国家的GDP相比,任何巨富的财产都是微不足道,只要国家民主了,很多没有财富,但是有影响力的人成为更重要的力量。

《罗斯柴尔德家族(上)》读后感(二):到底是导师还是先知

这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族传记一共是三本。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分开来而不是作为一套售卖。

故事讲得很生动,但非常奇怪地没有任何引用的出处,而且作者还大幅地引用了很多(他认为是类比或者隐晦地暗示其实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故事)小说的情节,让读者有点疑惑——这到底是本传记还是传记小说或者传奇小说?这里面的差异可太大了。特别是本人刚刚读完了彼得•盖伊写的《弗洛伊德传》,后者的严谨远远超过这本据说声名也不差的书。

书封次页引用海涅的话:“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导师”。可是到了正文中,“金钱”有时变成了“货币”,“导师”则变成了“先知”。这样的翻译和校对真的让人抓狂。此外,十九世纪初的英国政坛绝无可能出现“工党”的身影。可是本书上册在写到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二代内森的活动时,居然不停地出现“工党”二字。考虑到作者是英国人,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读者就会非常疑惑:什么样的译者会将什么样的原文硬生生地翻译成了“工党”?!而且是不止一处。稍微去查阅一下英国的历史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样的翻译,极端地说,简直就是丑闻。

本来这样的书,最好是有大量的译注来拓展读者的阅读深度。但作者都不给出引用的出处,更别指望译者,看起来文史水平不高的译者,来提供译注了。

这么好的主题,这么差的阅读感受。

聊胜于无了。

《罗斯柴尔德家族(上)》读后感(三):五把尖刀

从《货币》纪录片中,再次听到罗斯柴尔德的名字。对于这样一个权倾一时的家族,充满了好奇:是什么力量,能够让一个家族在金钱的历史上那么显赫;他们成功的路径是什么;为什么几代人之后,这个家族仍然历久不衰。带着这些疑问,去读这本《罗斯柴尔德家族》。

家族的开端,是迈耶-阿姆谢尔。对于他的描述,其实还是深感不足——往往白手起家的那一个人,才是整个故事的灵魂,是最有养分的学习对象。书中对他描述不多,从简单的古钱币/古董的贩卖,逐渐认识欧洲的权贵,维持与贵族的关系,获取更多地业务。似乎是家族成长的路径。但第一桶金到底是怎么实现的?第一桶金又是怎么快速增值的?似乎第一桶金来自于选帝侯的落难,内森在英国利用这笔钱财,获取了归属于家族的利润。实情的真相到底如何?仍然有些迷惑。

老迈耶去世后,五兄弟的齐心合力,把家族推向了巅峰。分属于5个不同国家(英、法、奥、意、德)的做法,把家族事业天生的用跨国企业的方式实现。分散了风险,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国家,为家族牟利:这种齐心协力为家族奋斗的模式,让人读来艳羡不已——目标相同,能力相似的一家人,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在背景介绍中,深感当时犹太人处境的艰难。从不平等的困难中突围,成长为欧洲足以比肩王国的家族。如果能够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相信比很多的经管类教科书要有用的多。

五兄弟与王室/贵族的交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路径的示范。维系最关键的人,利用最关键的人,影响最关键的人,然后让家族获利。这种依托权贵的成长,似乎对现在也是有指导意义。

五兄弟中,从对权贵的态度,最喜欢内森。毫不遮掩对于抛头露面和应酬的不屑与厌恶。内森看起来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只为最根本的金钱而活,很少受外界干扰。

第二代的中心人物,前半段是内森,内森过世后,则是最小的弟弟詹姆斯。和老迈耶一样,第二代兄弟间的团结,让整个家族业务,得到了扩展,同时把家族带入了贵族的行列。如果说第二代前期,在老迈耶的基础上,让家族的财力变得更加雄厚;后期,则开始建立家族的地标。家族开始在欧洲各国,买入土地、建立不动产——以另外的形式,彰显家族实力。

同时,第三代的成长,似乎更多的受到了詹姆斯的影响与教导(当然,整个英国的家族分支,一直保持着较为独立的状态)。也让第三次/第四次的合伙人制度重签,称为第三代人合作与经营公司的指南。我想如果没有詹姆斯,第三代罗斯柴尔德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分裂。詹姆斯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二次粘结剂(第一次是老迈耶)。

当上升到金字塔的顶端,经济与政治变得越来越难分辨。两者的交融,越来越多。就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三代那样:日益参与政治决策,而这些决策又反过来帮助(很少是破坏)家族的利益。

经济的发展,让各行业越来越公平(如果不算资本大小、技术储备等等的问题,只考虑是否允许进入某一行业)。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银行/投行开始经营,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巨额财富。比罗斯柴尔德家族积累的更快——当然,也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罗斯柴尔德在第四代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像一个贵族,而不再是企业家。他们仍然是债市的主宰(特别是政府债券),而新业务逐渐被新兴的银行家代替(比如摩根、进入到新业务领域的巴林家族)。而且随着每家分行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分行主导者越来越融入所在国的荣誉,而家族的利益变得不再是重中之重。家族内部也就出现了分裂。家族财富不可避免的被分散,而收益率又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低水平(19世纪的最后2个10年,罗斯柴尔德的资本收益率在10%左右,而摩根和巴林这样的对手,资本收益率在20%左右),注定了在资本世界里,罗斯柴尔德渐渐丧失了完全的主导地位。

当然,依靠当时的实物投资(地产、艺术品),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依然足够庞大,而且价值一定在增长。但是让财富持续不断的增加(大幅增加),真的是挺难的事情。世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一切变的扁平和信息对称之后,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变的几乎不可能。

这本书意外的收获,是对于债券、货币、票据的理解更加深入。虽然书里并没有讲很多关于具体交易的内容,但是背景介绍,很好的帮助了我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

以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和他们的事业作为书的结尾,有一种史诗般的感觉。就像是穿过了波澜壮阔的大海,终于看到了初升的太阳——很难用世俗的标准——资产的多少去衡量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因为这个名字,就已经用历史证明了他的与众不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