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赶往火星读后感摘抄

赶往火星读后感摘抄

《赶往火星》是一本由罗伯特·祖布林 (Robert Zubrin) / 理查德·瓦格著作,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0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赶往火星》读后感(一):虚构终于要变成现实

这本书绝不是虚构类。相反,它是迄今为止有关火星的书中最现实的一本。我个人最喜欢第五章《屠龙避妖》,里面挨个点评了目前载人去火星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也许你会喜欢第九章,那部分讨论了火星地价,还蛮便宜的!

《赶往火星》读后感(二):赶往火星,时不我待

这本书算是重读,好几年前看过一次,但几年后只剩下澎湃的心情,切遗忘了几乎所有细节。

这次重读,整理了关键点 1. 抛弃近地轨道组装的想法,直接发射前往火星 2. 在火星地面制造甲烷,作为火箭燃料 3. 在火星上建基地,希望殖民火星快点到来,使得人类成为跨行星文明

联想到Elon Musk的火星宣言,我就猜测作者和Musk应该有不少互动,果然被我找到“Elon Musk Interviewed by Robert Zubrin, 2020 Mars Society Virtual Convention, October 16, 2020”

人类的太空探索在近几年有了很多变化,十分期待Robert Zubrin的新书“The Case for Space”

《赶往火星》读后感(三):两百年后火星见

自从人类登月之后,在太空探索上,几乎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对于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也只是派探测卫星和小车去拍拍照,或者捡捡石头,做一些简单测试,始终没有把派人去火星提上议事日程。通常来说有两个原因阻碍了人类探索火星,一是技术难度太大,二是所需资金太多。

罗伯特祖布林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单枪匹马地改变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本书就是他关于如何探索火星和怎样在火星上定居计划的完整介绍。

根据他的计划,探索火星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新技术,不需要轨道空间港,不需要反物质推进系统和巨大的星际巡洋舰。我们可以在十年内就建立火星上的第一个前哨,所利用的无非是已发展成熟的重要工程技术,这是用前辈们的常识就能够支持的。而且,整个计划所需的资金从最初NASA的4500亿美元预算大幅削减到了3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其实阻碍我们全火星的,只剩下决心和勇气了。

BTW:看完这本书,觉得无垠的太空拍得太好了。

《赶往火星》读后感(四):只要愿意,火星早已不是问题

《赶往火星》豆瓣9.0。无法描述这本书有多厉害,诚如卡尔萨根说的,祖布林几乎单枪匹马的改变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看了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阻挠人类殖民,对,是殖民,不是登陆,阻挠人类殖民火星的唯一障碍就是以国家为组织形式的社会,要么国家再也不是地球上的主流,要么就是又一波信仰火星的人聚集在了一期,成立一个火星国,集全国之力只为了殖民火星。殖民火星,除了意愿和钱,真的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这么看,马斯克成立火星国的可能性非常大,他不是个企业家,是个球王。 这本书写的既通俗,又学术。他从火星移民的可行方案,到火箭,到航天器,到计划,到路途问题,到火星建设等等问题,循序渐进的把整个计划都说透了。我相信专业人士看到这样的书,少不了有人说这是痴人说梦。但是我觉得你们在罗伯特祖布林博士面前,也不太敢轻易撒撒野。 最后,我引述书里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如果哥伦布龟缩在码头里,等着能横渡大西洋的蒸汽铁轮或波音747出现,他一定走不了多远。

《赶往火星》读后感(五):那里有一个梦想(代译后记)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对书里的计划不太当回事。十年时间,300亿美元,我们就能到达火星,听起来太像梦呓。

300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美国2012年军费预算是6900亿美元,也就是说,火星计划所需要的不过是这个数的二十三分之一。

这么便宜合算的好事,为什么没有立即行动起来?答案一目了然。第一,这个预算恐怕不切实际。第二,去火星真的很重要吗?

自冷战结束以来,各大国对太空的热情一落千丈。六十年代登月时的全民热潮一去不复返,大众从狂热转向冷眼旁观,花那么多钱,我们去了月球,又能怎样?地球上还有这么多需要钱的地方,为什么要把人力和财力投向虚无缥缈的太空?

这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年代,每个人都低头看脚下的路。曾经孩子般抬头仰望星空的地球文明似乎已经长大,纵使还有一点残存的梦想,也只能在私下里悄悄地想想,笑一笑。

可是始终还有一些人的眼睛,一直凝望着那颗红色星球。他们的关注不是空想,不是白日做梦,而是真切的行动与努力。罗伯特•卓比林在航天领域工作的时间超过三十年,参与了美国前后两次的火星计划,他提出并试验了多种太空推进、生存方案,数十年来一直为火星计划大声疾呼。

这本《赶往火星》,便是他的火星计划的最好诠释。

去火星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值得?我们的技术水平真的足够登上火星吗?去火星的艰难险阻,哪些确实存在,哪些是杞人忧天?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怎样进行?这些疑虑和问题,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本书第一、三、五、七、九章由徐蕴芸博士翻译,第二、四、六、八、十章由我翻译,其他内容由我们合作完成,能力所限,恐怕难免错漏,诚请方家不吝指正。

翻译本书的过程,也是我一步步纠正自己的偏见的过程。翔实的数据,可行的方案,一点一滴让我放下轻忽之心,再次唤起沉睡已久的梦想——那颗红色星球不属于未来,不属于子孙后代,它可以被我们这一代人握在手中。然而正如作者所言,这样伟大辉煌的成果绝不会唾手可得,它需要每一个在意它的人共同努力。别再将它仅仅当作一个梦想,当作遥不可及的未来,它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在第六章的末尾,作者写道:“我写下这些的时候是2011年,如果我们在2022年10月出发,第一个人类考察组将在2023年4月9日到达火星。当地日期34年狮子月15日,火星北部春意正浓。那是天气最好的时节,天空澄净,和风习习,它们在呼唤我们的降临。是时候了。”

翻译至此处,不禁热泪盈眶,是时候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