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东榔头》读后感1000字

《东榔头》读后感1000字

《东榔头》是一本由杨葵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榔头》读后感(一):沸腾的生活,潮水一般

看杨葵的《东榔头》,很喜欢这些文字,字里行间都是生活的气息,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有些是我成长中见识过的,有些是那个我不曾经历的年代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乱七八糟,混乱不堪的生活真相。如果介意,这就是烦恼,如果不介意,这就是沸腾的生活,潮水一般,浪涛相继,生生不息。

《东榔头》读后感(二):轻松的生活,轻松的读书

如果说世界很严酷,那只有我们自己去寻找轻松了。

作者在《过得去》、《百家姓》后,又出版了这两本随笔,继续保持他轻松自在的笔调。

随笔看起来随意,实则颇见功力,表面上兴手拈来,实则往往以小搏大。首先,需要有一定生活阅历,这才有得写、有得谈,若生活乏味,那还写、谈什么;其次,要有一定的见识,这才有得取舍,毕竟它不是事无巨细的流水账;第三,要有一定的文采,这才让他人有得读。

此几点,杨先生基本都有了,所以才有了我们喜欢的写他身边的仿佛也是我们身边的这些随笔集。

《东榔头》读后感(三):写篇短点的

上班的时候,特别空,网上买了一堆书,这本体积最小,偷懒想先上手,而且固定模式思维的缘故吧,觉得应该先看《东》再看《西》。

不知道看了几页还是几篇的时候,开始觉得有趣,又再看了几页或者几篇的时候,觉得舒服,继续又看了几页几篇之后,突然不想看了。

这本书在上班的时候看简直是浪费。我先描述个场景。在阳台上晒着暖暖的太阳,藤椅配蒲团也罢,布艺柔软舒适沙发也罢,就是个木头或者塑料小板凳,也应景。弄壶自己喜欢的茶,我觉得应该搁壶锡兰红茶,别人弄壶绿茶白茶乌龙茶什么的都挺好,特别懒的靠在那儿,看上两页,想上一会儿,回忆点儿什么,眯上几分钟,然后再被勾引着看下一篇。脚边要是有个比我还懒的猫阿狗的,这时候再踹上一脚,它要是连看都懒得看我一眼,这个调调就出来了。

想想这个画面,再看看上班的这个环境,好好的把书装进包里带回家,给它划分类别:这不是上班时候实在无聊打发时间的一本书。

《东榔头》读后感(四):生活 柴米油盐酱醋茶

最近几年很少能够看到这样纯粹的书了,书的封面很简单,白纸黑字的感觉,淳朴,没有半点杂质。书没有腰带,没有推荐,如果说按照杨葵先生的名声,找几个知名人士写几句推荐或者是在腰带上写上比较醒目的话语还是有这个权威的,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最干净的纸,最安静的字去写自己心里的那些话。我很喜欢这样的书籍,没有杂质,感觉可能是和职业有关系,本身杨葵先生就是做编辑的。

现在长春的外面下着大雪,那雪真大,好像近期没有下过那么大的雪了,这本书很适合这样的天气来读,最好泡上一壶好茶。读书就好像与杨葵先生谈心一样,他正在给我讲述他的生活,他的故事,他的心里话。他应该是老北京人,心里对北京城还是有着情节的,还记得他在里面说他的一位朋友曾经写过一句这样的话,下雪了,北京变成了北平,这句话是怀念也是喜欢。与杨葵先生有几个共同点,都是编辑出身,都爱读书,都喜欢喝茶,身边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没有先生那样的成功,但是心情是一样的。

以前的时候总是感觉生活有的时候有点乱,有点杂,或者说让一些人说成有些闲散吧,读书喝茶,这是平时都要做的事情,却被一些人说成了享乐,说成了不务正业。平时读书也偶尔被父亲说是看闲书,虽然父亲也爱书,但是他感觉我这个年纪最好就是多读一些专业的书籍吧。学习对于父辈人来说是永无止境的,他也是希望我能够变得更加的优秀。看先生的书有种找到理解自己人的感觉了,喝茶读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也为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而感觉高兴。

我挺喜欢现在的生活,和朋友们读读书,偶尔品品茶,周末的时候朋友们都带着自己的好茶去一朋友家里,我偶尔会做点茶点或者顺手去花式买一束花就过去了。读书也是这样,这本书就是朋友的,她说刚刚看了一个开头就感觉这本书是我的菜,这也算是一知己了。再也不会怀疑自己了,挺好的,一切都挺好的。从前半部分也能够看出杨葵先生对吃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对吃感觉还好,平时一日三餐也有自己的打算,会做一些家常便饭。我认为吃是艺术,不只是为了生存的吃下去吧。我热爱着自己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

《东榔头》读后感(五):《东榔头》榔头之下过日子

最初选择读这本随笔倒并不是冲着本书的作者名气而去的,实际上我更是因为i如此古灵精怪的书名而翻开了本书的封面。看了自序,我才对作者如此自谦之下而著的作品《东榔头》,《西棒槌》有了深刻的认识。

原来所谓的榔头棒槌只是个比喻。文章的内容体现了杂,所以便信手拈来般地命名了东榔头,西棒槌。寓意此书处处是说哪里就点到那里的意义所在。而在《东榔头》这本书中集中讲述的是过日子的内容。

尽管作者自谦地认为自己的作品有点杂乱,但是透过书中的文字,我们却可以发现一番别有洞天般的感悟。的确,生活虽然杂乱无章,但是假如我们认真去研读的话,所谓的生活其实更充满了生机与盎然。

作为随笔,里面有很多个小小的片段组合。尽管都是些看似生活中最为平淡异常的小场景,我们读者却可以跟随着作者的笔端去一窥内中的深奥端倪。全书将生活的内容分割成了四大专辑。短短地随笔中揭示着我们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最为浅显的道理。虽然浅显,但是我们并不一定轻易可以去发现;虽然朴实,但是我们并不一定不为之而动容;虽然简单,但是我们并不一定会无视它们中的美。其实生活中就是如此于你我。看似平淡的日子却因为人们的关注而波澜壮阔;看似朴实的岁月却因为人们的注重而突兀显然。原本我们或许并不知晓,但是此书却是在一种最为不引人瞩目的手段之下讲述着人们生活中的道理和真谛所在。类似于第一辑中着眼于吃的生活内容;类似于第二辑中着眼于人们的休闲和文化的;类似于第三辑中着眼于生活中回忆的;类似于第四辑中关于生活中节日的等等。

原来生活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原来生活也可以有如此说不尽的话题所在。响当当的榔头之下,我们在见识着作者独到见地之下的过日子话题;生动真实的内容之下,我们在欣赏着最为朴实无华的过日子真谛。其实过日子就是有着如此生生不息的内容;其实果日就是有着如此说不尽的话题所在。静下心来,我们也来品味下自己曾经走过的日子。潜身心地回味中,我们也会感到生活真相之下话题的繁多。但是,关键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自我的眼光到底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