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流沙河诗话》读后感100字

《流沙河诗话》读后感100字

《流沙河诗话》是一本由流沙河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沙河诗话》读后感(一):且把我做的笔记贴在这里

且把我读时做的笔记贴在这里

1,表时间的英语中放句尾,有新鲜感

2,现代诗强于叙事,几乎是微型小说

3,此书分析做诗之法非常细致,从音韵到字的分析,很好很有利于学习写诗。分析了几首我完全看不出平仄音韵的,他分析相当有,看来我还是太低估台湾诗人了。

4,说句中有些字词并非刻意用典,事实上也不知是否用典,可能作者无意之中,与我的想法一致

5,流沙河批评现代派诗,也不甚喜欢台湾诗人,但评诗还是很到位的

6,亚弦诗取决于气质,难学

余光中诗取决于技巧,易学,学的人也多

7,写诗与画画,与电影(镜头由远及近)

8,近体诗有通篇全说,有全画

9,钱钟书《通感》

10,诗经很多手法内容来自于易经

11,很多诗就是个谜语,让读者猜,谜底可以在诗中说,可以做标题,也可不说

12,庞德意象派,余光中说往往意象派沦为为意象而意象,只能一新视觉,不能诉诸性灵。

《流沙河诗话》读后感(二):不期而遇的阅读快感

我有一怪癖:越是别人极力推荐的东西越不想看。尤其是现在的书越做越厚,iPad却越做越薄,读书的兴致也就越来越薄——有些书,本来也是有兴趣奋勇冲上前去读一读的,但看到那么多人在那儿 扎堆儿谈心得,俺就意兴阑珊,鸣金收兵。所以,去年最热门的几本书,像《三体Ⅲ》、《1Q84》之类,我一本也没看。

而不期而遇,就是一本书完全不在你的阅读计划之内,也没有人谈论她。有一天,毫无征兆地,她就径直朝你走过来了。

漫不经心地翻看几页以后,你竟然被牢牢抓住,然后便是醍醐灌顶般的痛快感——读到骚处,免不了狠狠地抽一下大腿,扯一嗓子:真TM碉堡了。非如此不过瘾。

一口气读完,你更是如同被人打通了任督二脉,周身通泰。自己也似乎旧人变新人,信心满满可以下山斩妖除魔了。唯一的遗憾是,这种体验只有一次,这样的书也是读一本少一本。

然而,回头再看整件事儿,你不由得心中一凛:妈的,我完全有可能错过她啊!......她可不是冲你而来的,你只是有幸没错过她。

资讯暴涨的时代,你终究不知道自己漏掉了什么。沙河老师的这本诗论,算是我新年第一本不期而遇的好书。不那么极力地推荐给“诗性”尚存的朋友——没诗性也没关系,读了或许就有了 ;)

PS

在《隐象》一文中,沙河老师认为诗谜同源,并举“斯芬克斯之谜”为例。俺也偶得“诗谜”一首,忝列于此,最先解出来的朋友,手头这本送给你。

《痣》

那个老人,

穿过墓碑望向他的坟墓,

人民从他的胯下进进出出。

《流沙河诗话》读后感(三):【题目中规中矩】读《流沙河诗话》

看完一本书,没有后记可读,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又不住的翻看。这总是看完一本好书后的状态。虽不能说不尽兴吧,可就是不相信它就这么完了,而且作者也不说点儿什么,“雪上空留马行处”?

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好多话想说。本想凭藉“一鼓作气”的原理两天之内把它看完,再写一篇类似于感想推介的文字。无奈被诸多琐事缠身,待实施时已经近一周后了。由此想来真是心痛,无数折射着闪光点的思想就被这段郁郁时光给扼杀了,毋论“心情会过期”,很多情绪化的东西只存在于特定的一情一境当中,如果错过了,再想把当初的心境拿出来,重新入镜,则十分困难。何况新鲜感过去了,再时鲜的思想也会陈腐,变得昏昏沉沉,催人欲眠。

当然,再有一个最大的弊病,便是这断层的时光催生了我上述这段废话,令我无法一开篇便切入要点,谈我应该谈的。

首先来正紧点儿的解说吧。在我看来,这本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诗入话,作者看到了哪首诗,很有深意,很典型,或者触动了其一片柔软的内心(据说是每个人天性对于“美”的欣赏),便拿它出来,继而引发了解剖般的分析和陈述,甚而言及一整个类型。再一便是由话入诗,先摆出理论观点,或想阐明的主张,再把诗当论据,举例说明。虽然不能说两种方法孰优孰劣(这也常常是书中作者的语气),但我个人更喜欢前面一种,每一篇都读的兴致盎然,甚至不惜翻出假期写的一首小诗,发在网上给它立一座墓碑,以证明它存在过——这是篇外话,暂表不提。而另一部分,先简称为分析类的吧,肯定不是写得不好,只是我个人比较懒,所以看的是意兴阑珊,阅读积极性也为之下降了许多。不过所幸,这种纯分析类的比重在整本书中还是较少的。

以前没怎么读过流沙河先生的诗,只是记忆里模糊的一影,不知是在哪期《读者》上的一隅看到过这个让我“见之忘俗”的名字。总之我见到过,并且记住了,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半点都不知道。唯有印象里那与名字相关联的意象拟态化出的一个人物形象,淡淡的,甚至还算不上是“人物形象”。

而高中时代语文老师讲鲁迅,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便一直以为这句话是专评鲁迅先生的。直到后来因为颇爱苏轼,看《苏东坡传》,方知这句话最早是前人赞誉苏东坡而言之。确为不错的,当时看东坡写诗属文,纵情笑骂,山水成章。还有一次听语文老师翻译东坡一文,随听随喜,而阐及友人故去之时,悲从中来,泪流而下,不能自已。

看这本书也是。你总觉得每一个文字底下藏着作者自己。你读着读着,作者的真性情就跃出书页了,这已然不是“跃然纸上”四字所能概括的感觉了。看这本书时,我通常都是笑着,但总有那么些“正襟危坐”的态度才能接受的东西,就在这种看似随意的互动中,流入我的意识里,以其磅礴以其伟岸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

全书很精彩,诗性化的语言——这里讲诗性化,不是讲它不平白,既诗又白的语言娓娓道来——我暗想这是写诗的一个至高境界吧。书中的诗文,信手拈来,如果说到“妙笔生花”,我想这也应是一种了。现在不去翻书,都仍有一些诗篇,萦绕在我耳边。直译词耳朵虫(Ohrwurm)是指不自主的音乐想象,我却从小总会有那么些诗,远远近近,或清晰,或模糊,不自觉的在脑中回响。

本想再说些什么,笔却踌躇,不愿再向下多走一行。我想了想,再说什么亦是多余,那么最后说些什么呢?我还是想说感谢,感谢这一本既能说话又不能说话的良师益友,感谢以笔走心的这温情一夜。灯火无言,唯余思绪漫展。

2014.9.18 20:52PM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