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的读后感大全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的读后感大全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是一本由[美]苏珊娜·卡森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读后感(一):我给大家提个醒!

这本书主要涉及到两册简·奥斯丁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和《曼斯菲尔德庄园》,前者写于1813年,后者作于1811年,内容与文风大同小异,都是关于家族与爱情的冲突故事,历史背景都放置在西方社会由农庄经济向资本主义过度时期,所以,没有读过简·奥斯丁作品的读者可以绕开了。

回到本书,苏珊娜·卡森挑选了30多位知名文人对简·奥斯丁作品的感受文章,编辑在一起,也可以说,这本书不是著作,是文章汇编,看看文学前辈们如何在简·奥斯丁光辉指引下,学会用宏大的社会背景写作。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读后感(二):译林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

王丽亚的翻译很差劲。对文字的翻译只做到按照意思罗列中文,行文没有逻辑可言。尤其是遇到一些行家的章节,语义逻辑让人容易不明白作者到底在阐明怎样一种观点,需要通读三分之一页数的一个段落,来自己梳理原作者的意思。

之前看到有书评建议购买其英文原版"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33 Reasons Why We Can't Stop Reading Jane Austen".索性在购买之处变一起订购了中文版和英文原版。相比较而言,原版的遣词造句更为贴切。毋庸置疑,上下文的文字更容易表达作者的思想。

读这本书的人吗,我想大概都是抱着对简·奥斯汀的热爱吧,同时有机会听听大家的心得感悟。如果是这个目的,我想王丽亚还不足以达到。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读后感(三):请牢记这个翻译的名字!

因为找不到英文原版的,所以买了这本。

话说,每次看到这种精装版的烂书就会压不住怒火。这得浪费多少纸张资源啊!!!

整本书只提供了两个颇有价值的观点,作为一本关于奥斯丁的书来说,时间的投入产出比低到不能再低了。也许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人了解现如今英文essay的良好传统已经荡然无存,已经退步到怎么样一种言之无物的水平了。

书的内容方面不多说了,更可怕的是这个翻译(我一定要记住这个翻译的名字以后再也不买她翻的书)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理智与感情》中。通过伊丽莎白这个人物,作者对玛丽安娜喜欢感情用事这一性格缺陷给予了深刻同情。”像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这不是翻译水平的问题,这是态度和诚意的问题。

“如果能够嫁给拉什沃思先生,她就会得到一大笔钱,还能在镇上拥有一幢大房子”,连town是指伦敦都不知道,就这水平的译者,还有脸写个译序,说自己如何通读奥斯丁,喜爱奥斯丁,这能不让人火冒三丈?!我倒奇了怪了,随便找本奥斯丁的书中文版来看看,也不至于犯这样错误吧?各种人名都翻译的乱七八糟,Maria和Mary一律翻成玛丽亚,导致所有关于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文章都看得那叫一个云里雾里,您这都说的谁谁啊?!

精装版的书,拿在手里很舒服,为了这个给一分,over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读后感(四):奥斯丁何以流行了两百年?

两百年了,我们为什么还喜欢读简.奥斯丁?

有人说简奥斯丁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她讲述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故事:单身汉娶一位淑女。不管世情如何,男人和女人总归都要谈恋爱。

简.奥斯丁短短的一生中留下六部作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以及《劝导》。

剧情都以女主角收获圆满爱情为落幕。小说讲述爱情,更是讲述女主角对自我的认识。

前四部的女主角都是在爱情的过程中有所“醒悟”,他们在不同程度上痛苦地发现对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判断存在严重错误。伊丽莎白“愿意自己懵懂无知,抛开理性”;玛丽安娜心甘情愿地等待痛苦;凯瑟琳初到诺桑觉寺时,以为自己会翻到惊恐;爱玛则为自己编织一个梦,使自己生活在幻觉中。

后两部作品的展示给读者的是孤独的女主人公,范妮是曼斯菲尔德庄园最卑微的养女,安妮在凯林奇庄园没有地位“她只不过是安妮而已”。她们是那个世界的旁观者,冷静自持,最终因自身的品质而收获幸福生活。

历史上关于奥斯丁作品的评论卷帙豪繁,《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收录了33位文学评论家对奥斯丁作品的品读,告诉我们为什么读,读到了什么。读完了奥斯丁的六部小说,本书除了帮助阅读理解,还有另一种跨时空脑电波交流欣喜。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读后感(五):翻译上的几个问题和模糊之处

1.第91页,提到了Monk Lewis,其实指的是写了哥特小说“Monk: A Romance"的Matthew Lewis,世人因为这部作品称之为僧人刘易斯(Monk Lewis)。译者似乎是不太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学,所以直接翻译成了蒙克•刘易斯。

2.第135页,“安妮在凯林奇庄园的家中没有地位,‘她不过是安妮而已’。已经出嫁的姐姐利用她,从来没把她当回事”。这里指的姐姐其实是妹妹玛丽。姐姐伊丽莎白和安妮一样尚未出嫁。

3.第148页,“范妮除了从埃德蒙那里听到一些安慰话,没有人给予她帮助。其他几位表哥甚至把她当作逗乐的对象。”范妮只有两位表哥,除了埃德蒙之外,只有汤姆。“其他几位表哥”的原文估计是“other cousins”(其他几位表哥表姐,包括了汤姆,玛丽亚和茱莉亚)。

4.第151页,”亨利的姐姐尽其所能打破埃德蒙成为神职人员的希望,盼着他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这里应该指的是玛丽克劳福德,而她是亨利的妹妹。

5.第153页,“克莱夫人的结局有可能像艾略奥特夫人一样”。估计原文大意是Mrs. Clay might end up as Lady Eliot,所以不应该是“结局有可能像艾略奥特夫人一样”,而是最终投机成为了艾略奥特夫人。看过小说的都知道,原艾略奥特夫人的结局是英年早逝,而原文的意思肯定不是指克莱夫人也早逝了。

6.第204页,“奥斯丁是一位端庄稳重的维多利亚作家“。这个我不确定是译者还是原评论者的问题,实际上奥斯丁活到1817年,而维多利亚女王出生于1819年,即位是1837年,怎么样也和维多利亚作家沾不到边,这就和把李白说成宋朝著名诗人一样荒谬。

7.第211页,作者对原文引用的翻译”世界上拥有大笔财富的男子固然很多,但配得上他们的美女可不够多“。而原文是"But there certainly are not so many men of large fortune in the world as there are pretty women to deserve them",意思恰恰相反,”世界上拥有大笔财富的男子固然有,但远远不及配得上他们的美女那样多“。

8.第287页,伊丽莎白的自白,”我,经常瞧不起妹妹慷慨、坦率的性格“。这里显然指的是简,因此是姐姐,而非妹妹。

9.第294页,”其中一次,奥斯丁当时答应了,可是第二天又拒绝了,就像《劝导》里的范妮普莱斯一样“。这里面有两个错误:一,范妮普莱斯不是《劝导》里的人物,而是《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女主角;二,范妮普莱斯实际上从来没有答应亨利克劳福德的求婚,何来答应又拒绝一说?这让我想到,很有可能原评论者的记忆穿越到了99年的改编电影,里面确实有范妮一开始答应亨利又第二天反悔的天雷剧情。

10.第358页,”埃莉诺达什伍德的感性和玛丽安娜达什伍德的谨慎“。应该是”埃莉诺达什伍德的谨慎和玛丽安娜达什伍德的感性“吧?

因为手上没有英文原版,所以只能发现一些较为明显的错误和语意模糊的地方。遗漏之处,还望指正赐教。有些因为评论者本身的错译也就罢了,但译者声称收藏了奥斯丁全集,却让人惊讶的经常搞错人物关系称呼,不得不令人怀疑她所谓的收藏与阅读是否有着必然联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