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界文明史(下册)》读后感锦集

《世界文明史(下册)》读后感锦集

《世界文明史(下册)》是一本由(美)丹尼斯·舍曼//A·汤姆·格伦费尔德//杰拉尔德·马科维茨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663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1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文明史(下册)》读后感(一):文明的盛宴现代的悲哀

落潇/文

《世界文明史》,初闻此名,我内心非常的激动。我喜欢历史,从充满梦想的少年开始,直到初中生活的末了。西方历史的斑斓和美妙,欧洲小国的战争与和平,文艺复兴与破灭,国王的兴盛与断头台,像电影的画面,从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然而,在《世界文明史》中,我们不能只从故事入手,去了解文明的起源,而是跟随作者,从资料入手,去分析古代发生在各地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畔的认为文明,地中海的希腊文明,印度河的印度文明等等,像一条有一条文明的主线,等待后人去发现和学习,所有的文明相互交错,貌似在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星球中举行的一场盛宴。

当信仰走进我的生活,当亚伯拉罕走进我的脑海,当西方的文明开始影响我们东方人的观念,我们才如梦初醒,这场文化的盛宴,让我们现代人的文明捉襟见肘,难掩现代人的悲哀。《世界文明史》让我感到诧异,你不会想到1500年前的加纳,其统治者国王竟然是选举产生,你更不会想到这些国家的统治权不会被前任国王的朋友、亲戚或子女继承,因为他们就不是世袭制或分封制的国家。相反,在今天的非洲,战争不断,政权更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上个世纪的前半期,一场席卷整个地球的世界大战将人类推向毁灭的边缘,生命遭到扼杀,文明遭到摧残;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当我们酒足饭饱之余,我们的精神空间又显得苍白无力,社会的文明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慢慢的欣赏这场文明的盛宴,不断咀嚼世界文明的成果,一幅画面总是萦绕在脑海:曾经的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被上帝安排在旷野四十年,每天的食物都是吗哪,每天都可以吃饱,而且也不缺少营养,但是他们依然会向上帝抱怨。我顿悟:贫穷不是文明缺失的根本原因,因为远古的非洲已经创下政治的文明;富裕不是文明发达的根本条件,因为经济越来越好的今天,我们的思想在不断的被挖空。

文明的盛宴,有你有我,从现在开始摆脱悲哀,前方的文明依然在向我们招手。

2011-11-30

《世界文明史(下册)》读后感(二):让历史照亮未来

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其反映状态的具体表现。一般来说,判断文明的标准主要是看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等重要的因素。在浩瀚如海的世界文明历程中,这部由西方学者们编撰的《世界文明史》的内容经过了精心的选择,由一些代表性的著作和有确凿记载事件线索进行贯穿,展示了人类上下六千年左右的文明历史,是一部全方位了解人类文明概要最简洁又易懂的好书!

书中提供了许多很具代表性的第一手材料,诸如汉莫拉比法典等,并通过一些提示和说明,让你在读懂这些东西的背后的含义以后,来思考一些预先准备的命题,没有一定的答案,但是你可以有自己的比较和判断;同时也在原始资料之后,加上一些后人研究的成果,同样也让你自己去思考是否有参考的价值,甚至还可得出相反的论调,一切都没有对错,关键是通过阅读来帮助你了解那些对人类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并培养起自我的研读和思考能力,从中找到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书中史料丰富翔实,不仅可以帮你理清思路,还提供了许多阅读的快乐。

虽说这是充满了学术的文字,但同样写得生动有趣,其中引用了大量的文学史诗宗教经书中的经典片段,还有不同学者研究后的点评及观点。无论是伊利亚特的史诗篇章或是柏拉图哲人式的对话;无论是孔子论语的选读或是圣经故事的比喻;无论是古印度的法典或是伊斯兰世界的古兰经;无论是法国大革命时的人权宣言或是现代全球化带来的思考…总之,这些话题包罗了人类有史记载以来各阶段各地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思想状态和典型的生存环境演变。在享受文学和语言的同时,也在理解人类文明的斑斓和多姿。

值得推荐的是其目录索引做得相当出色,不但有按照纪事年代和地域归类的次序,有按时间自然排布的层次分明的段落章节,更有按照主题来分类的查检索引,可以依据文化、经济、地理、政治、宗教等议题的不同来进行纵横对比,也可以快速检索到想到的话题,对于做研究的人来说十分方便也很容易。除此之外,书的后面还附了大量彩色的图片、地图和图表相应的说明,针对正文中的记事有一个形象又直观的感性认识,也是对正文精彩的补充。

假如说人类文明的状态各不相同是因为世界各处的地理、气候、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差异所造成,那么在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互联互通的信息时代,即使文化与思想的交流与沟通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来得容易和方便时,不同地区和民族间依然会存在的思想和文化的差异,不同的人们在思想的深处依然留存着各自的历史烙印,然而这种趋势会随着东西南北文化的相互冲撞搅拌并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渐渐改变吗?当我们了解了历史从何而来的时候,难道不也是在思索历史将去何处么?也许你能在读完本书的时候找到一些方向!

《世界文明史(下册)》读后感(三):有机会管窥世界文明名全貌

本书从公园前3000多年西南亚与东北非地区的早期文明写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纵横近6000年,讲述其中的文明故事。通过本书有机会让我对世界文明史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也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解决当下遇到问题,是本很值得一读的书。

像写作需要力道一样(写书的作者可以形容为力大无穷了),读书也需要力道。本书就是需要耐心与时间来阅读的书(我断断续续读了1个多月),读会收益确实很多。

书的体例和写法都比较新颖,首先是一手资料,之后是二手资料,在上下册的附录部分又有以彩色图片为主的视觉资料(读起来很生动);同时书还有两版目录,正常按章节(时间)延伸的目录之外,还有按主题分类的目录(方便查找)分为跨文化交流、经济活动、地理与环境、政府与政治、帝国扩张与殖民、宗教、社会生活与社会结构、思想与文化、战争、女等,对哪个专题有兴趣可以直接深入。让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

很多事情追根溯源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书中提到的日本“武士道”,最早叫“士道”。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山鹿素行把儒家文化与当时的情况做了很好的结合。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有段和平岁月,此时武士就变得无所事事。山鹿素行很担心,因此给武士塑造了一个新身份,而他的著作融合了儒的演说和日本的封建传统,被认为是武士道(武士的行为准则)的开端。山鹿素行的著作还标志着,当时的武士地位正在从军事贵族走向政府官僚和政治文化官员,他的著作叫《士道》(The Way of the Samurai),书里记录了武士道精神的最初观点。书里还引了一段《士道》里的原文。

诸如以上的精彩点滴书还有很多,值得认真看看。

提到伊拉克战争时,书里的观点很客观。战争的官方原因是——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非主要原因(其实后来证明了,木有。这战争也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个准确的现代版解释)。真正的原因是,美国要在中东重建期影响力支柱。美国民众可能意识 到了这一点,但美国政府并没有这样告诉他们。他们也没有被告知,建立这个新支柱将需要很多年。他们被误导性地而且过于简单地被告知:这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并捣毁伊拉克用来攻击美国和以色列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很多时间多时间,真正的原因和实际的无意相差很多,做了的不能说是为什么或者语焉不详。

前方里作者所想达到的三个目的,在我看来一一完成了。三个目的分别是:告诉大家历史学家用于撰写历史的资料多种多样,不仅包括一手文献资料,而且还包括 二手资料与视觉资料;行业简洁,资料都说到点子上;全书便于读者理解。

在此要特别感谢出版社,能沉住气完成本书的浩大翻译工程。要知道当下这样的好书越来越少了!

《世界文明史(下册)》读后感(四):撷取、呈现与启蒙

一本教材应该怎么编写?这是有一定套路的。在我用过的或读过的那些教材中,基本上都是采用描述+议论的方法,对某一学科的情况进行介绍,加上作者的总结和点评,为读者理清有关此一领域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现状,从而建立知识框架。但我手头这本由丹尼斯˙舍曼等人编写的《世界文明史》却不走寻常路,独辟蹊径,别开生面。

它独特在哪里呢?在于它既没有描述,也没有议论,更没有总结和结论,而是只有撷取、呈现和启蒙。全书按照各个文明发展的年代和地区来安排,共分为26章,只是在每一章的开头有一个综述性的引言,然后就是“第一手资料”,即作者们从人类文明史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撷取的各个文明重要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献资料;接着是“第二手资料”,即众多历史学者对第一手资料的理解、评论以及研究成果。在每一册的最后,还有“视觉资料”,则以大量相关历史时期的陶器、青铜器、雕塑、建筑,以及地图、绘画等图片,对人类文明的历史作了一个视觉上的表现。除此之外,在每一份所引用的资料之前,作者都给出了相应的问题供读者阅读时思考,以便理解这些材料的历史价值,自己提炼和总结。

“文明”一词概括了人类古往今来的所有成就,特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财富。涵盖范围非常之广,内容非常繁杂,彼此的联系也非常广泛,而如何评价这些文明成果,也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很多专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对其进行解读。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全球主义者,把“人类历史看作一个整体,看作是在地球的各个地方此消彼长的过程”。但是,他并没有自己去评判,去交给读者现成的答案,而是把权力交给了读者——“希望本书所陈列的材料能成为一个起点,促使人们对历史和历史学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所以,他以全球化的视野,通过这种资料汇编的形式,兼收博取,对人类长达六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每个文明的兴起、发展、及其与其他文明的互动,包括作品、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客观真实的呈现。

事实上,这正是西方人启发式教学,注重培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育理念的最佳体现。从同一历史材料中分析出什么,的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并没有一定之规。这本书旨在通过所陈列的大量的历史证据和历史线索,引发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发现、去判断,以培养起读者自己的历史研判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研究历史的方法和观念。可能这就象把世界文明比作一个花园的话,他们所撷取的就是一年四季里每一种花中最为美丽的那些花朵,以它们为代表,呈现整个花园的面貌,作者只是引导你去观看,告诉你花在那里,却并不作任何介绍,让读者自己去发现和欣赏花园的美,去理解它们孕育、含苞、绽放、凋零的过程以及原因。或者说,就象是要教你游泳,教练又并不告诉你怎么去游,而只是把你带到游泳池边,看别人的游法,至于到底该怎么游,自己琢磨去。

试以中华文明为例。当然,任何一本有关世界文明史的书籍,都绕不开中国,这本书也不例外。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全书专门写或者提到中华文明的章节有十处之多,他们选取了《论语》、《清明上河图》、《愚公衡山》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也津津乐道的例子,当然也有象《朱介夫传》、《智者断案》、《社会关系》这些并不为我们熟知,但在外国人的角度看来却非常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例子。特别是《社会关系》一节,作者在提示中说,是想让我们通过这个故事来分析儒家与道家的不同。但我通过“老费”的遭遇,并没有看到儒与道,而是在对他同情之余,又看到了我们的文化对国民性的扭曲……当然,也可能有人通过对我们自身的审视,以及与其他文明的对比,对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一层。

这是一本突破以往教材编写体例的教材,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撷取和呈现”,而意义却在“启蒙。在我看来,作者的目的达到了,它真的是一本撷取人类文明精萃,呈现人类历史全貌的好书,更是以此种方式来带给人启发,启蒙人的历史思想的好书,非常非常值得一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