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仅此一天的存在读后感摘抄

仅此一天的存在读后感摘抄

《仅此一天的存在》是一本由Ab. 罗杰斯著作,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仅此一天的存在》读后感(一):终于找到一句贴切的话,表达这本书

在生物自然选择中,死亡是总建筑师。死亡驱动着进化选择。死亡是一个二进制的字节,要么开要么关。还有什么比这还简单?

封面是三个碗,封底是生命的开关。

这就是仅此一天的存在。

艺术创作不同于历史上,即便是大教堂留下的也是那一两个人的名字。今天,24个艺术创作者的接龙游戏实现的是一个作品,记载在这本书中。

《仅此一天的存在》读后感(二):相关资料

英文:http://www.timeoutbeijing.com/features/Feature/12915/Beijing-Design-Week.html

中文:http://site.douban.com/widget/forum/4457430/discussion/41465150/

展览:http://www.douban.com/event/14586769/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xOTg5OTg4.html

附注:罗杰斯本人最喜欢的故事是杯子的那个,所以选了这张做封面,虽然书的排版不是满分,但内容绝对有创造力。

《仅此一天的存在》读后感(三):转贴书评

是什么使人之所以为人?对这个哲学问题,“埃内斯托•博恩斯生命中的一天”(A Day in the Life of Ernesto Bones)的答案是:24个充满创意的人、一些写作工具,说不定再加上大量酒精,就能做到。这一项目是伦敦设计师Ab•罗杰斯(Ab Rogers)的杰作。埃内斯托•博恩斯最初只是一个依托于叙述的设计方案,随着叙述的深入,最后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虽然他只“活”了一天。罗杰斯找了24位富有想象力的人,包括分子料理大师赫斯顿•布卢门撒尔(Heston Blumenthal),童书插画家莎拉•方纳利(Sara Fanelli),Ladytron乐团成员丹尼尔•亨特(Daniel Hunt)等等。要求每位都写出埃内斯托的一个小时的故事。唯一可供参考的,只有前一位作者的最后一句话,和一件属于埃内斯托的物品。

24篇天马行空的文字收齐以后,大实验家罗杰斯就忙了。他和一大群助手(再加上英国金斯顿大学的一些学生)总共制作了24个作品,表现埃内斯托那一天的“存在”,再把相应文字配在每个作品旁边。罗杰斯说:“我们希望将这一概念延伸——不仅仅是用故事展现我们的设计,而要让这个故事本身就成为设计。”此次在北京的展览上,他们还将放映讲述埃内斯托那一天的影片,由丹尼尔•亨特配乐。同时也会展出那些物品,比如右图的奶牛花纹吊床。透过这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刻而敏锐的活人——也许还有点酗酒的毛病。提到后者时,罗杰斯大笑道:“大概正是那24位创意家的自我投射吧。”

http://site.douban.com/widget/forum/4457430/discussion/41465150/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