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走出恐惧读后感精选

走出恐惧读后感精选

《走出恐惧》是一本由克里希那南达&阿曼娜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恐惧》读后感(一):我们自己就是丰富的矿

恐惧经由分享,离开幽暗。孤独进入分享,进入存在。对扩大自我意识的范围,无所畏惧。我们无法面对挫折和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每当这样情况出现,我们便会本能的反弹、不安、抱怨、妥协、放弃、或陷入某个上瘾行为或陷入有人会拯救我们的幻想。却不知在这些行为下面隐藏的是我们早年受到创伤的内心带给我们的感受:自卑、不信任、空虚、悲伤和恐惧。我们之所以会一再重复这些行为模式,是因为我们内在没有足够的空间让我们看到事实的真相。爱少了,恐惧就多了,内在小孩就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觉力、好奇心、想象力、天赋智慧和感受的能力,并没有随岁月流逝和成长而改变或衰退。当我们年幼时,因为我们的心灵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和安慰,使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遇的伤害的,但是成年人有足够的成熟度,就像安抚、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我们内在小孩。当我们内在小孩得到疗愈,他的喜悦、创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质就能毫无阻拦的表达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希望。

《走出恐惧》读后感(二):走出恐惧,去想也去做。

希望有一段成熟的亲密关系,要学习的还有很多,特挑出几页与大家分享。(才发现上传不了图片,那就只能手打些概述了)

从孩童意识状态蜕变到成人意识状态

1、有诚实相待的意愿。

2、越来越觉知自己的权力游戏,同时有意识地选择放弃它们。

3、愿意显露自己的恐惧以及不安全感。

4、放弃改变对方的意图。

5、愿意为自己挺身而出。

6、愿意接受回馈。

7、即使感到挫败,仍愿意承诺待在关系中。

8、培养内在的空间——静心。

此外,还有些记下来的句子

1、接纳痛苦与恐惧,无需反弹给别人活着进入上瘾行为来避开。

2、如果我们对某人由衷的敞开,我们就必须面对会在各种情况下失去对方的可能性。

3、我们会进入关系,但总是以微妙或是明显的方式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4、当面临的情境是我们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东西时,通常在事件发生之前我们就已经妥协了。

5、无意识的爱只会导致痛苦和毁灭。

6、隐藏在冲动的行为之下,充满恐惧,羞愧,不信任感的内在经验。

7、我们内在自我观感的形式,来自早期照顾者的价值观以及成长的社会文化。

接纳自己,接纳彼此。知晓恐惧本身或者关系本身很重要但绝非最重要的。我们还需在彼此相处中实践与体会,这或许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相信自己,相信爱。人生的意义便会显现。

《走出恐惧》读后感(三):自我探索|我和我的恐惧

“当我们强悍的一面批判内在敏感面的恐惧时,内在的敏感面就会隐藏起来,或者,以暗中破坏的方式报复,于是,造成了了一场内在的战争。”

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内心挣扎,我发现当我内心的惊吓被触动时,我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看到它,感觉着它,以及接受它的存在。我因为恐惧将太对所谓“不擅长”的事情拒之门外,我几乎没有为那些短板付诸过任何努力,所以肯定不会成功。我也基本从未有过,从一无所知、恐惧,到战胜恐惧、克服恐惧、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类问题最终通过运气得以解决。我一直在逃避,在这持续的恐惧中和偶尔的安全着陆中,战战兢兢的活着。我甚至没有想过我要以什么样的价值投入这个社会,我所钟爱的事业是什么?而我又为这个事业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才可以?作为二十岁的后几年,可以说没能在上大学那一年与自己促膝长谈做好职业规划。导致到如今对自我还有很多的不了解,内心世界不够舒展。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读完此书,我觉得自我和解是重要的。自我探索得出的结论也会随时间推移经历变多而改变。就把恐惧当作另一种动力吧,因为恐惧带来的动力比愉悦更为强大,以我的恐惧为中心,彻底展开忘我的一番战绩!

什么都不要怕。

更不要什么都不怕。

人生本来就不值得,因为它充满灾难。

所以,

享受痛苦与欢愉

《走出恐惧》读后感(四):《走出恐惧》

人的情绪化小孩行为表现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是自动化,容易受到刺激就冲动、上瘾。第二是反应过度,表现出来超过了正常反应的限度。第三是习惯性,就是反复复发,习惯性无助,比如经常容易妥协,作者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是原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像黑洞效应似的。比如爱人经常提出要求别人做事,如果在几秒之内没有得到反馈,马上就会有情绪的宣泄和爆发。

第二个原因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日常行为对孩子造成感染同化。还有一些在家庭中发生的事件,对造成孩子造成了伤害。

第三方面原因是个人的一些特殊经历,书中举到作者三毛在小的时候数学成绩不佳,于是把所有数学题都背了下来,考试的时候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数学老师不相信,于是新出了一套卷子,三毛得了0分,于是老师采用了过激的惩罚,在三毛的脸上涂了眼镜,在操场上游行示众,这对三毛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以至于在以后的个人生活,有逃避的心理倾向,最终自杀也和这个事件有一定的联系。

如何应对情绪化小孩恐惧型心理,作者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分为4个步骤:

第一步是辨识认识到自己被触动了情绪化小孩。

第2步是分析背后的原因,潜入到深层,看到冰山一角下面藏匿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第3步就是接受现实,化解情绪矛盾,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缓解,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得以解决。

第4步是冒险,懂得拒绝和表达真诚的自我。

理性客观的去面对困难,接受不可以改变的,去挑战那些可以改变的。经历之后仍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也不必要后悔,即使没有去尝试、努力,心有不安,那也可以想想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更有建设意义的事情上面去。

来源于:分享客

http://www.fenxiangke.xyz/?p=382

《走出恐惧》读后感(五):越读越失望是怎么回事

这是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也是该形成一个闭合的时候了。

整体回顾下来还是走了心理学书籍的通病,就是花太多(几乎百分之八十)的笔墨在探究原因上。

佛学说缘起,性空。

缘起应该就很符合主题了。但也理解,毕竟心理学的思考方式就是如此,而且如果真能把一个问题讲得鞭辟入里,直达痛点也是千金难求的。但是这本书没有那么的神奇,能够勾起一些回忆但无法寻找答案。

总之,比较有用的是一些可能是情绪化的问题来了时,不要去反弹也不要去压抑,而是在当下像抓住调皮的小孩似的,观照那个感觉去审视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好找到源头从而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一个问题不被解决是会反复出现的,而你的不信任,逃避就是自己设的情境,地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