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Thinking, Fast and Slow读后感摘抄

Thinking, Fast and Slow读后感摘抄

《Thinking, Fast and Slow》是一本由Daniel Kahneman著作,Farrar, Straus and Giroux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30.00,页数:5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inking, Fast and Slow》读后感(一):为你的大脑升级为2.0版本

号称第一本全面剖析大脑思考运作的“思考圣经”,这本书简直太强大,拿它应用在广告创意上有点杀鸡用了宰牛刀的感觉。但这本书阅读起来并不是件容易事,建议英文好的同学读原版。

作者唐纳曼用非常深入浅出容易理解的方式描述了大脑处理信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凭借直觉快速心理反映的基本思考模式,另一种是具有批判性思考、自我质疑、复杂的计算、对比、策划、选择的逻辑思维。掌握这两种思考模式的运作方式,对于广告人来讲,一方面可以帮你了解消费者思考和决策的心理,以及你的客户选择方案时思考和决策的心理。另一方面,它也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你充分激发大脑创造力的潜能,做出更优秀的创意。

《Thinking, Fast and Slow》读后感(二):Blinkist书摘评论

System 1

priming,substitution/available heuristic

enter:repeat the message,better mood

System 2

enter:hard-read

Neglect

basic-rate neglect

duration neglect

denominator neglect

Q: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出错还是快速反应?

理性思维导致紧张、压力?

为大脑提供充足的能量可以更容易进入System2?饥饿能提升创造力?

《Thinking, Fast and Slow》读后感(三):兩個系統

我們每天都要運用腦袋思想,但有沒有想到原來人類的思維模式是由兩個不同的部份共同操作產生。第一部份叫"思維系統一",他的特點是運用直覺和聯繫作資訊處理,所以操作過程比較快。例如:今天乘擠迫的公車上班,下車時發現銀包不見了。讀完這句子,有趣的是句子內例如上班、乘車、擠迫等概念是完全忽略了,研究告訴我們大部人的第一個想法是車上有小偷。這個快速的結論是論證"思維系統一"的存在。書中有更多的實例論證"思維系統一"的存在及功能。

第二個系統叫"思維系統二"。這是理性系統。運作速度比"思維系統一"慢。他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思維系統一"。根據公車的例子,當"思維系統一"給出答案,"思維系統二"會加以分析,去決定由"思維系統一"所給的解釋是否正確。"思維系統二"與"思維系統一"最大的分別是"思維系統一"是自動化的,而"思維系統二"是被動及懶惰的,要主觀意志控制其運作。

作者應用這個思維模型式去解釋人類的思考方法,再提出論證去證明人不是理性動物。而這論證亦使作者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亦是唯一的心理學家可以獲得該獎項。

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是當遇事情,很多時"思維系統一"會對事情作一解釋,再由"思維系統二"去肯正"思維系統一"的解釋。若我們時常用"思維系統一",而"思維系統二"只作肯定而沒有運用去分析由"思維系統一"解釋的對錯,就象以上的例子,當有人告訴妳/你,她/他在擠迫的公車上不見了銀包,妳/你馬上對這事情給出解釋答案,還是當第一個解釋出現了,妳/你會停一停,運用'思維系統二'再細心思考可能另有其他原因?我們本是理性動物,過度依賴"思維系統一"使我們由客觀的人變成主觀的了。

《Thinking, Fast and Slow》读后感(四):难得一见的好书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不断发现,人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而人类的认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误区。如果不能正视这些误区,那么我们将一再发现大大小小各种错误。行为经济学的奠基者、以心理学家身份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Daniel Kahneman最近推出的传记/科普《Thinking, Fast and Slow》正是旨在应对这些问题的一本书。这本书讲的是人本身的认知体系,以及我们在认知过程中的非理性之处。本书可谓寓教于乐的最佳诠释,Kahneman通过自己的故事,用风趣的语言解释了种种现象,让即使之前对行为经济学一无所知的人们也可以系统性的了解这一最新学识。

可以说,讲行为经济学的书籍并不少见。最早让大众接触到这一学说的应该是《魔鬼经济学》,之后像《怪诞经济学》之类的书籍也纷纷成为畅销书。和其他行为经济学的书籍相比,本书虽然读起来让人津津有味,但趣味性还是要略逊,而这主要是因为Kahneman的主旨并非写一本畅销书,而是写一本真正让普通读者全面理解行为经济学的书籍,而这正是本书的优势所在。

和其他那些为了讲故事而引入学术的书籍不同,此书对于读者的最大帮助在于帮助我们系统性的了解行为经济学这一学科。可以说,Kahneman讲的很多东西别的地方都有,但都支离破碎。其他有一些书倒是全面,但如同教科书般无谓。可以说,没有一本书是Kahneman这么系统化和易懂的。虽然我已经对行为经济学略有了解,但读过此书后依然觉得系统性的学习实在是大有裨益。

除了文字本身很好之外,任何道理由Kahneman来说也比较权威,毕竟这是一名大哲的亲身经历。很多时候,Kahneman举的例子其实并不算新。在谈到数据学时,他说如果你投掷硬币100次,那么很高的几率会50、50,但如果你投掷10次,那么可能很极端,比如8-2。这个和sample size有关的例子很简单,而Kahneman的出色之处在于,他可以写自己的个人经历,比如他自己作为心理学家也经常使用很少的基数做调查,而自己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Kahneman这样的写法就非常生动,而且也非常有说服力,因为如果我这么写人家会说你弱智嘛这很正常,但行为经济学的鼻祖也出现这个问题就会让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普遍性。

最后,虽然Gladwell所说的“无用学问”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但读书如果能有直接的帮助毕竟是最爽的事情,而这正是此书最好的地方。同样是写数据基数这个很多人忽略的问题,Kahneman不但能让其妙趣横生,还能告诉我们纠正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帮助,并且提供如何真正去纠正此类问题的建议。

由于这些优点,《Thinking, Fast and Slow》可谓少有的好书。不论是为了追风、学习“无用知识”、还是自我提升,阅读此书都是大有帮助的。

《Thinking, Fast and Slow》读后感(五):看完感觉很有用,但大多是时候useless,因为知道也无法克制自己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好,大概是我习惯了这种paper的文风吧,虽然很多现象和解释一直在重复,但是在我看来是作者想确保这些概念对于外行人的解释精确吧。感觉对于新接触行为经济概念的我来说,这本大review的逻辑还是蛮严谨和流畅的,不过部分地方还是挺令人吐槽,尤其是一个高赞提到的WYSIATI (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真是难以琢磨的缩写,而且这个缩写后面一再提到,每次看到每次都忘,回去翻解释每次都想吐槽是什么鬼(后面发现这个东西不影响阅读就全跳过了,毕竟文风比较verbosity,忽略也不会妨碍理解)。

另外这本书好像翻译挺没法看的,翻到英文里提到的某三个vailan的时候我还特意看了下中文版是怎么处理的,结果翻译的版本里把三个人中的一个去除了,结果算概率的时候还是八分之一(一个人二分之一),笑喷了,估计翻译的钱又没给够吧。

这本书的展开思路是Kahneman个人对行为经济研究的一系列回顾,从个人的非理性行为出发,建立人思维的二元理论(system1: 快速,直觉驱使,ease to use and fluent; system2: 缓慢,理性分析,费力耗能),之后转向研究经济中的非理性行为(Thaler提出的endowment effect: 关于loss aversion还有过分乐观效应), 解释并建立prospect theory (提出和传统理性人模型矛盾的地方,并做出改进)。

看完后的感受就是这对我将来做判断和选择一定有很大帮助。然后后续实践时并没有:股票大跌时的loss aversion,做计划时的过分乐观(不过每次做计划会算历史平均值是个心学会的好习惯)仍然难以克制,只能说我看完书并理解了里面的理论,but I cannot stop my foolish behavior。所以只能说真是看似很有用,但又很无用的感觉。

不过有一点让我很感激的是,通过这本书的解释,我虽然无法很好的改变自己,但在social时,更能理解人与人之间因为不理性行为导致的各种矛盾,毕竟站在不同角度处理同一件事时我们连自己的行为都会矛盾(这好像叫双标?),何况他人。理解这些后,至少在面对很多矛盾时我能少一些偏激,很多坏结果出现时,也不是去想如果,而是考虑以自己当时的信息量做决定时是否理性(虽然还是有点hindsight bias)。

尽量控制自己能控制的最大理性,沿着自己的平均值去努力。或许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一个更平常的心态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